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Yahoo字典
    • 1. trafficking in human beings

    Powered by CEDict

  2. 2019年3月29日 · 人口販賣的受害者,除了受欺騙或處境危險而運毒的「毒騾」,還包括被性販賣和強迫勞動的人。. 去年聯合國移民局署任秘書、香港多個非政府組織組成的「公民社會反人口販運專責小組」,統計本港人口販運受害者的辨識率為6%,但政府數據只有0.2% ...

  3. 2022年9月14日 · 東南亞多國經濟產業園區人口販賣案件駭人聽聞,來自內地、台灣及香港的受害人,被誘騙至柬埔寨、緬甸及泰國等地,後遭轉賣、毒打、禁錮、性侵,直到騙取足夠「贖金」才獲釋放。 事件引人關注香港是否成為人口販賣的缺口,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上月底(8月26日)見傳媒時,強調香港從來不是人口販運案件的出發地、中轉地和終點地,又指目前有50多種相關罪行分佈不同法例中,足以打擊人口犯罪行為。 不過,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首席講師、香港守護尊嚴中心創辦人何珮芝律師認為,香港人口販賣問題由來已久,零散法例不足以針對犯罪現況,不但未能因應罪行嚴重性追究責任,而且不利於執法人員調查、搜證和檢控;她建議特區政府制定專法處理。 現行法律到底存在什麼局限? 香港又需要一條怎樣的人口販運法例?

    • 對焦執法懲治犯罪人士
    • 準確識別支援受害人士
    • 主動介入調動社福資源
    • 法律保障追討損失賠償

    東南亞騙案引人關注香港是否成為人口販賣的缺口,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上月底(8月26日)見傳媒時,強調香港從來不是人口販運案件的出發地、中轉地和終點地,又指目前有50多種相關罪行分佈不同法例中,足以打擊人口犯罪行為。事實上,香港已經連續三年被《2022年美國販運人口報告》列入「第二級別監察名單」,即並未完全達到消除販運人口的最低標準——既缺乏專門懲治法例,對受害人識別程序的執行力度亦不足,但特區政府年年重複類似論調「強烈反對」,卻無意針對人口販運制定任何刑事法律。 問題是,從纏繞五年的「ZN案」,到較早前的「CB案」,全都充份突顯香港缺乏專責處理人口販運的法律,導致現行「販運人口受害人識別機制」(「識別機制」)形同虛設。「這亦是終審法院就ZN案所下的其一項判辭。」本身是人權律師的何珮芝強調,只有制...

    何珮芝擔心,如果特區政府仍然未能吸取教訓,繼續把人口販賣案件當作「50多條犯行」中的單一罪行處理,恐怕難以觸及問題本質。 別的不說,單是根據聯合國懲治人口販運的權威文件《巴勒莫議定書》,可見人口販運案件涉及不同持分者和犯罪行為,比如強迫勞動者、使人成為奴隸者、切除器官者,或收受利益而提供、送交、引誘、招募、接收、運送、轉移、窩藏或收容受害者的人,但他們並非所有人都知情,當中可能有不少人是被威脅而犯法;因此,執法人員需要準確識別加害者和受害者,並根據受害人所觸犯的刑法,彈性處理,予以相應刑責。但現時,執法人員與司法機構對「人口販運」罪及其受害人的定義不一,只憑警方單方面識別受害人身份,難免存在缺漏。 何珮芝認為,若要打破困局,首要設立人口販運專法,並將其納入《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OSCO)...

    對於受害者在販運過程中被迫犯法,何珮芝則建議特區政府參考澳洲的「實施不懲罰原則以保護人口販運受害者」,或台灣《人口販運防制法》第29條「人口販運被害人因販運而觸犯其他刑罰或行政罰規定者,得減輕或免除其責任。」不過,她亦提醒,免責需要根據案件和受害者實際罪行作調整,假如加害者迫受害者殺人,「法律沒有理由豁免。不是說人口販運途中所做的所有事都可以免責,我們需要按程度、按比例處理。」 特區政府或會反駁指,律政司早已參考適用的國際標準及做法,於2013年出版的《檢控守則》中加入以「剝削他人案件」為題的段落, 列出識別及處理相關案件的大原則;及後又於 2017 年出版的《檢控手冊》中加入「剝削他人」章節,為檢控官提供相關指引。 不過,何珮芝批評,其中的「適用國際標準和做法」字眼模糊,而識別機制亦非法定...

    另外,關於特區政府對人口販運受害者的支援工作,何珮芝亦略嫌不足。儘管政府會為受害人適時提供所需的支援及協助,包括臨時庇護、醫療服務、心理支援、輔導和經濟援助等,而有需要時社會福利署更會協助評估受害人的福利需要並提供合適的服務;不過,何珮芝從個人觀察所見,認為在現實案例當中,政府部門不會主動介入提供支援,而是透過警方負責各方聯絡工作,例如看看社福界或相關機構能否提供庇護所。 翻查台灣的《人口販運防制法》第三章和澳門《打擊販賣人口犯罪》第六條,均列出受害人可享有保護權利、逗留權、司法援助、臨時庇護、醫療服務、心理支援、輔導和經濟援助。 相比本港保護受害人機制,上述權利均受當地法律保障。 其中澳門的《打擊販賣人口犯罪》第六(三)條列明,可按適用法例獲得所受損失及損害的賠償,讓受害者有法律可循,爭取...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2年8月20日 · 無論受害人來自香港還是台灣,事件最令人震驚的,是為什麼在今時今日仍然會出現人口販賣? 到底是什麼驅使人們被騙? 法律又有否築起安全網?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今天(8月20日)透露合共接獲28名港人求助,其中10人已經返港。 (資料圖片) 低學歷,少勞動,高月薪. 真係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今日(8月20日)表示,至今收到28宗港人懷疑被誘騙至東南亞國家的求助個案,當中14人確認安全,其中10人已經返港;至於其餘14人,相信10人在緬甸,4人在柬埔寨。 他又指,特區政府正與外交部駐港公署、國際刑警等合作,聯繫東南亞國家方面,盡力營救受害人,同時亦正在本港調查,但細節不便公布。

  6. 2019年3月29日 · 根據聯合國2018 年《全球人口販賣報告》,全球已識別的受害人當中,72%為女性,當中更有23% 為未成年,大部分是性販賣受害者。 香港保安局數據顯示,自2015年啟動人口販賣受害者辨識機制後,2016至2018年間,一共識別有29個受害者,當中僅僅3個屬於性販賣個案。 志願機構慨嘆現行法例難以入罪亦無阻嚇力,猶如對人販子開了方便之門,更發現原來性販賣在香港從未停止,不少外國來港的性工作者,多數被操控和威脅,成為現代性奴。 系列之九 全文請參閱《香港01周報》記者:鄭祉愉、勞顯亮. 灣仔的多間酒吧,常有外籍女士流連。 (資料圖片 / 潘思穎攝) 【人口販賣跨國調查・專頁】毒騾——隱蔽的受害者. NGO統計 三成性工作者為人口販賣受害者.

  7. 2023年6月16日 · 針對報告上調香港的評級至第二級,特區政府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並指美國的評論毫無事實根據。港府強調,販運人口在香港從來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亦無任何跡象顯示犯罪集團以香港作為販運人口的目的地或中轉站。

  8. 2019年6月20日 · 販賣人口. 搶先表達. 美國國務院發表的《2019年美國販運人口報告》,香港被列入「二級名單」。 政府發言人表示,在香港販運人口從不是普遍存在問題,並無任何迹象顯示犯罪集團以香港作為販運人口的目的地或中轉站,認為《報告》中部分評論有欠公允及缺乏證據支持,強調「特區政府有承擔和決心,繼續透過多管齊下的方式打擊販運人口。

  1. 相關搜尋

    人口販賣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