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9日 · 比如說缺件、少件,甚至過去難以蒐集的錫球、錫橋相關的瑕疵,都能直接生成來訓練 AI 瑕疵檢測模型。 而下一步,MetAI 將會把目光放往國際型的客戶,「 希望接下來可以藉著 NVIDIA 的資源往國際大廠的合作機會開發拓展。

    • 工程師能做一輩子嗎?
    • 工程師競爭激烈、壓力大,那會考慮轉行嗎?
    • 一做十幾年,但深怕技術和知識隨著年齡增長流失
    • 年齡不是問題,重點是要有相當的技術和能力
    • 保持敏捷思維的關鍵:突破學習框架,持續精進
    • 網友:談論這個話題還太早
    • 打破職業「天花板」,價值由你創造

    相比於國外的大齡、高齡工程師,35 歲工程師「天花板」,已經成為一個廣為流傳的梗。 工程師在內的網路工作者過年回家,恐怕也沒少被質疑這一行就是碗青春飯。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在「中國工程師能不能幹一輩子」的知乎話題下,很多人直接了當地給出答案: 不能。 原因很簡單:工程師面對的是一份高強度的工作,同時面臨著技術的快速迭代,對於身體素質、學習能力都有著很高的要求。 入行即焦慮,似乎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

    在量子位與剛入職不久的工程師的交流中,就能明顯地感覺到這一點。 谷同學今年 27 歲,碩士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當年,他在幾份大廠的 offer 中選擇了騰訊,從事算法研發工作。但伴隨著這個令人羨慕的職業開場,焦慮感變成了生活中揮之不去的夢魘。 他對量子位說,這種情緒來自於兩個方面。 一是同事們的工作能力都十分出色,讓人不由得有種優勝劣汰的緊張感。 二是工作強度真的很大,「晚上 12 點的北京,都見怪不怪了」。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有點個人時間了,他也不敢放鬆——這會兒不看技術貼、論文,就沒時間去跟上技術更新的節奏了。 「每天的工作都被生活裹挾,回家就想躺在床上睡覺」。谷同學這樣自嘲,他也坦言,自己如今幾乎沒有什麼社交。 「我肯定幹不了一輩子,太累了,精神壓力也太大了。」 不過,談到轉...

    關於轉行這件事,入行接近 10 年的朱老師也說,「沒聽說過」。 昔日一起寫程式的同事,有人去了阿里,有人去了字節,有人當上了 Tech Leader,有人還在一線開發。但總之,這群已經 35 歲或快 35 歲的工程師,「貌似沒有被優化的跡象」。 在朱老師看來,團隊裡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其實對開發效率影響很大,「新人搞不定的 bug,老工程師可能看兩眼就知道問題在哪兒了」。 因此在負責團隊招聘時,朱老師本人並不覺得年齡是一個需要重點考慮的指標,技術水平能不能達到團隊的要求才是重點。唯一會讓朱老師感覺到年齡焦慮的,是「學不動」的問題:是會有擔心,自己的技術能力突然就落後了。 不過,寫程式的快樂會沖淡這種憂慮——作為一個主業是 DevOps 的工程師,朱老師最大的業餘愛好是遊戲開發和折騰服務器。 談...

    但必須承認的是,當前許多網路公司的技術團隊,平均年齡都很年輕。根據獵聘網數據,2019 年 1 月到 9 月,全國網路產業工程師基礎畫像顯示,在年齡分佈上,25-30 歲的工程師佔比達到 52.96%;35 歲以上工程師僅佔 6.65% 。 工作年限分佈上,工作經驗在 3-5 年的工程師占到 28.18%,5-8 年佔 26.86%。工作年限在 10 年以上的工程師僅佔 11.7%。 大周是一家網路訊息服務公司的工程師,27 歲,如今已成為專案組的 Team Leader。作為一個把工程師視作終身職業的從業者,他的危機感表現得更強烈一些。 在他看來,工程師作為終身職業本身是沒問題的,不過,將單純的一線開發作為長遠的職業規劃方向,恐怕並不合適。 和朱老師一樣,他認為「大齡」不是關鍵,關鍵是技術...

    隨著執業年齡增長,遇到的業務場景隨之增加,了解的框架也會有所擴展,對各組件的理解都會隨著實踐加深,這樣的經驗是年齡小的開發人員所不具備的。因此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其實更適合把握方向性的決斷。 但是一線開發工作要求工程師思維敏捷,對技術更新/迭代敏感,同時精力充沛以便快速處理多種突發問題。 必須承認,隨著年齡增長,人的思維敏銳性、學習能力都會有所下降,導致知識庫不可避免的固化。這對一線開發來說是致命的。 單純靠技術在業界立足的大佬,當然也不是沒有,但在大周看來,那只是金字塔尖上的少數人才能做到的。想要把工程師當作終身職業,更普適性的方法就是轉型。 因此,大周對自己的規劃是,在從事開發工作的前期盡量積累實踐經驗,加深對各項技術的理解,總結團隊項目在開發/迭代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積累對業務足夠的理解...

    谷同學、朱老師、大周等人的觀點,其實也是社交媒體上圍繞這一問題的幾種聲音的代表。 但相比於行業中普遍存在的焦慮,也不少網友認為,談論這個問題為時尚早。知乎網友鄭天璣就指出,對於一個大部分 90 後還沒有 30 歲,一個網路基礎設施的搭建主力還是 80 後的時代而言,談能不能幹一輩子,真是太早了。 嚴格意義上講,80 後 90 後還處在技術的積累期,這一代人甚至還沒有到集體厚積薄發,大量同齡人開始創造發明當下主力開發語言、開發框架的階段。 也有網友直接搬出了小學課本上的文章《小馬過河》: 小馬不知道河水的深淺,不敢過去。 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蹚過去」。 而小松鼠說:「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個夥伴就是掉在這條河裡淹死的!」。 小馬自己過河試試才知道,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

    35 歲真的是工程師「天花板」嗎?工程師能幹一輩子嗎?無論這樣的問題有沒有確切的答案,作為一個風頭正盛的行業裡那個不確定的「x」,工程師們都無法阻止它們在生活中被提起。 阿里巴巴 CEO 張勇同樣被阿里的同學問過這個問題:過了 35 歲,還能不能專心寫程式?據《人物》報導,張勇的回答是:對於 35 歲以後立志寫程式的同學,我 120 % 鼓勵、支持、欣賞、敬佩,為你們創造條件。 另外,在接受量子位採訪時,AI 獨角獸曠視聯合創始人、CTO 唐文斌也曾對此表示:要尊重行業經驗。 而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隨著網路行業發展的不斷深化,或許也是時候從文化、機制上去探討資深工程師們的職業發展之路了。 所以,你如何看待大齡工程師們當前的處境?在你的珍藏名單裡,是否有哪些節奏更適合大齡工程師,文化氛圍對大齡...

  2. 2020年3月23日 · 文/王怡蓁、圖/張語辰. 「很多讀者拿到書和 APP 的第一步,會先找自己家在哪裡,然後發現自己的家一百年前可能是墓仔埔、或在河道裡面。. 」中研院的「歷史地圖散步」系列製作團隊,結合耐人尋味的老照片、臺灣百年歷史地圖、與現今的 Google ...

    • 余少群1
    • 余少群2
    • 余少群3
    • 余少群4
    • 余少群5
  3. 2020年11月4日 · 它是目前世界最快、最精準的物件偵測演算法,卻又能小到放在十字路口的監視器內,已實際應用於如「智慧城市交通車流解決方案計畫」,即時偵測車輛、停等車列、車速等等 。 解決物件辨識的根本問題,判斷結果更精準. 怎麼辦到的? 首先,王建堯著手研究著名物件偵測系統 YOLOv3 ,「我們想找出在建立一個物件偵測系統時,哪一個步驟是最關鍵的? 如果改善了,效率和精確度會提升最多? 」廖弘源強調:「雖然是工程問題,但我們要把科學思考帶進來。 先來認識物件偵測技術! 它是個 卷積神經網路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簡稱CNN),具有許多網路層,每一層負責抽取某些圖像特徵。 一個輸入的影像通過層層層層層層……分析,最後找出最可能的答案。 理論上,層數越多、判斷結果應該越精確。

    • 余少群1
    • 余少群2
    • 余少群3
    • 余少群4
  4. 2017年7月10日 · 《北投女巫》這部連載漫畫,描述隱身於都會的 7 位女孩,其實是擁有植物、動物、光明、魅惑、預知夢等不同性格與神秘力量的女巫,這些讓讀者深深著迷的角色,不僅討論熱度高,也成為許多 cosplay 愛好者的靈感來源。 《北投女巫》是簡士頡的代表作,一方面結合了他本身喜愛的女巫或有時尚感的魔女角色,另一方面也是將自己從小長大、卻其實很陌生的天母,透過北投的文史景點或建築融入作品裡,邊畫邊重新認識原居於此地的凱達格蘭族。 《北投女巫》,一段隱藏在都會的歷史. 《北投女巫》故事發生地點是人們今日熟悉的台北都會,欲呈現出「隱藏在都會日常生活中,大家卻不知道的文化」。 (Credit: 簡士頡)

  5. 2017年2月2日 · 戳破中華民族的神話──華人的概念不是自古就有,而是為統治方便被梁啟超「發明」出來的.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中華民族」是近代中國人團結國家的重要口號,「漢人」、「華人」也成為如今重要的民族主義號召,而充滿「中華民族史觀」的 ...

  6. 2017年9月25日 · 但這套法國推理小說,卻因為版本、翻譯不同,而有著截然不同的故事結局!你也被以前看的《亞森羅蘋》騙了嗎?快來看看原本的故事真相究竟為何?(責任編輯:如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