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傅雷家書收錄了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寫給他們的兒子傅聰和傅敏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 [1] 。 內容大約寫於1954年1月到1966年5月幾乎直至傅雷夫婦去世前)。 由於 文化大革命 的破壞寫給傅敏的家書遭損毀因此此書主要收錄傅聰保存在中國國外的書信。 《傅雷家書成書之後流傳甚廣。 根據傅雷自己所說,寫信的主要目的是: 討論藝術以及中國古典文化; 激發青年人的感想; 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 做一面忠實的「鏡子」; 指導兒子的生活。 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 [2] 第一封信 [ 編輯]

  2. 內容. 《傅雷家書收錄了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寫给他們的儿子傅聪和傅敏的186封书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 [1] 。. 內容大約寫於1954年1月到1966年5月(几乎直至傅雷夫妇去世前)。. 由於 文化大革命 的破壞,寫給傅敏的家書遭損毀,因此此書主要 ...

  3. 內容 [ 编辑] 《傅雷家書收錄了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寫给他們的儿子傅聪和傅敏的186封书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 [1] 。. 內容大約寫於1954年1月到1966年5月(几乎直至傅雷夫妇去世前)。. 由於 文化大革命 的破壞寫給傅敏的家書遭損毀因此此書主要 ...

  4. 内容 [ 编辑] 《傅雷家书》收录了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写给他们的儿子聪和敏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1] 。. 内容大约写于1954年1月到1966年5月(几乎直至傅雷夫妇去世前)。. 由于 文化大革命 的破坏,写给敏的家书遭损毁,因此此书主要 ...

    • 生平
    • 傅雷與傅聰
    • 評論
    • 主要著作
    • 故居

    早年留學

    1908年4月7日,傅雷生於中國江蘇省南匯縣傅家宅(今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王樓村五組)。1912年時其父傅鵬飛因冤獄病故,由母親撫養成人,居住周浦鎮東大街。1920年(12歲)考入上海南洋公學附屬小學,次年考入天主教教會在徐家匯開辦的徐匯公學,1924年因批評宗教而遭開除,同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學附屬中學(今南車站路353號)。1925年參加五卅運動,1926年,參加反學閥運動。秋後考入上海持志大學讀一年級(校址在今大連西路550號上海外國語大學)。1928年,傅雷留學法國巴黎大學,學習藝術理論。開始受羅曼·羅蘭影響,熱愛音樂。

    教學生涯

    1931年,傅雷回國任教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現南京藝術學院),校址位於上海法租界菜市路(順昌路560號),任校辦公室主任,兼教美術史及法文,致力於法國文學的翻譯與介紹工作。宿舍位於南昌路136弄39號。次年與龐薰琹和倪貽德結成「決瀾社」。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留在上海,此後參加中國民主促進會,曾發表親美言論。抗戰期間,他也曾應滕固之邀在遷往昆明的國立藝專短期任教,後離職。吳冠中對此有一番解釋:「這時候,滕固校長宣佈,請來了傅雷先生當教務長,大家感到十分欣喜,因為都對傅雷很崇敬。傅雷先生從上海轉道香港來到昆明,實在很不容易,他是下了決心來辦好惟一的國立高等藝術學府的吧!他提出兩個條件:一是對教師要甄別,不合格的要解聘;二是對學生要重新考試編級。當時教師多,學生雜,從某一角度看,也近乎戰時收容所。但滕校長不能同意傅雷的主張,傅便又返回上海去了。師生中公開在傳告傅雷離校的這一原因,我當時是學生,不能斷言情況是否完全確切,但傅雷先生確實並未上任視事便回去了,大家覺得非常惋惜。」(吳冠中《烽火藝程·出了象牙之塔》) 鄭重《林風眠傳》中則記載:「此時教務主任空缺,滕固聘傅雷為教務主任。傅雷不受學...

    遭政治迫害

    1958年,在上海「反右補課」中,上海市作家協會將傅雷劃為「右派分子」。上海市長柯慶施執意要劃傅雷為右派,時任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上海作協黨組書記周而復則認為傅雷屬於「可劃可不劃」的範圍,恰逢周揚赴上海聽取意見,柯慶施同意了周而復、周揚的意見,事後中國共產黨上海市委員會派柯靈通知傅雷該消息。但正當傅雷做了檢討,準備放下包袱時,柯慶施卻變卦拍板把傅雷定為「右派」。 1958年12月,在波蘭留學的傅雷長子傅聰離開波蘭,沒有回到中國大陸,而是移居英國倫敦,當時中國大陸視之爲叛逃。此後,傅雷閉門不出。1961年9月,傅雷「摘掉帽子」。1966年8月底,文化大革命初期,傅雷遭共產黨政治迫害,被紅衛兵抄家,受到連續四天三夜批鬥,罰跪、戴高帽等各種形式的凌辱,搜出所謂「反黨罪證」(一面小鏡子和一張褪色的蔣中正舊畫報)。9月3日上午,女傭周菊娣發現傅雷夫婦已在江蘇路284弄5號住所「疾風迅雨樓」雙雙系在窗框上自縊而亡,傅雷享年58歲,而服毒自殺之說實為保姆誤傳。傅聰收到父親的最後贈言是:「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最後才是鋼琴家。」 其死後骨灰原安葬於永安公墓,後歸併到萬國公墓,之...

    傅聰是傅雷的長子,也是知名的鋼琴家,傅雷是個身教言教並重的權威式家長,與當時頗算開明的家長教育格格不入,傅雷甚至會對傅聰施以暴力教育,讓傅聰在兒時和求學時苦不堪言,身上經常帶着不只一處二處的傷痕去學校上課。據傅聰的回憶,在傅聰約十歲時,當時他已正式學琴約三年。傅聰在傅宅樓下琴房練琴,傅雷在樓上翻譯《高老頭》,只要沒聽見琴聲,或是琴聲錯誤,傅雷馬上下樓痛揍傅聰,甚至把傅聰的頭抓向牆壁撞。長大以後,傅聰去歐洲留學,收到父親傅雷親筆寫的家書,傅雷在家書中對傅聰幼時的暴力教育感到後悔,希望兒子能原諒他。傅聰其實心裏深深明白當時的暴力教育只是為了要磨礪他,所以原諒了父親傅雷,父子和好如初。

    傅雷的譯作多為法國文豪巴爾扎克和羅曼·羅蘭的名著。15卷《傅雷譯文集》,共五百多萬字,是中國翻譯史上空前的巨著。此外,傅雷還是傑出的美術批評家。24歲的他就譯出了《羅丹藝術論》這樣不朽的名著。26歲的傅雷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講課時,寫出了《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文章不僅分析了繪畫、雕塑名作,更觸及了哲學、文學、音樂、社會經濟和歷史背景等等,足見其知識之淵博,多藝兼通。在《貝多芬傳》裏,傅雷以音樂鑑賞家的角度用「自己的筆與貝多芬心靈相通,在與命運的搏鬥中彼此呼應」。其翻譯的作品強調「神似」,即「翻譯應當像臨畫一樣,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認為「理想的譯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寫作」,並要求文字「譯文必須為純粹的中文,無生硬拗口的毛病」。

    創作

    1. 短篇小說《夢中》,1926年1月《北新周刊》第13、14期 2. 短篇小說《回憶的一幕》,1927年1月《小說世界》第15卷第4期 3. 《法行通信》15篇,1928年《貢獻旬刊》第1、2卷各期 4. 《塞尚》,1930年10月《東方雜誌》第27卷,第19號 5. 《薰琹的夢》,《藝術旬刊》第1卷第3期,1932年 6. 《現代法國文藝思潮》、《研究文學史的新趨向》、《喬治·蕭伯納評傳》、《從「工部局中國音樂會」說到中國音樂與戲劇底前途》、《現代青年的煩悶》,《時事新報》「星期學燈」專欄,1932年10月至次年5月 7. 《現代中國藝術之恐慌》、《文學對於外界現實底追求》等文章四篇,《藝術旬刊》,1932年 8. 《雨果的少年時代》,《中法大學月刊》第8卷第2期,1935年12月 9. 《論張愛玲小說》,《萬象》5月號,1944年 10. 《所謂反美親蘇》,《觀察》第2卷第24期,1947年 11. 《獨一無二的藝術家莫扎特》,1956年《文藝報》第14期 12. 《與傅聰談音樂》,連載於《文匯報》,1956年 13. 《評〈春種秋收〉》,1957年《文藝月報》1月號 14...

    整理作品

    1. 《傅雷家書》

    傅雷夫婦的故居位於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284弄安定坊5號,又稱疾風迅雨樓,為英國鄉村式建築,假三層樓聯體別墅。1949年至1966年9月3日間,傅雷夫婦一家在此定居。1966年9月3日,傅雷夫婦在住所雙雙系在窗框上自縊而亡。

  5. 傅雷 (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 怒安 ,号 怒庵 , 江蘇 南匯 (现 上海市 浦东新区 )人,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早年留学 法国 巴黎大学 。. 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 巴尔扎克 、 罗曼·罗兰 、 伏尔泰 等名家的著作 ...

  6. 傅雷 (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 怒安 ,号 怒庵 , 江苏 南汇 (现 上海市 浦东新区 )人,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早年留学 法国 巴黎大学 。. 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 巴尔扎克 、 罗曼·罗兰 、 伏尔泰 等名家的著作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