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 引言. 「全球化這詞在這十幾二十年間流行起來成為學術界的熱門課題事實上全球在政治經濟文化層面正出現急劇的轉變。 除了學者,政界和傳媒都對這些變化大表關注。 時至今日,全球化的前因後果、是好是壞等問題,仍然引起各界的熱烈討論。 雖 然全球化是近年的熱門話題,但是卻不是一件全新的事。 相反,從跨地域的貨物貿易、人口流動、投資活動等方面看,全球化的歷史至少有幾百年。 在過去,這些跨 境活動對各地的本土政治和經濟的影響未算顯著,大家的關注自然較小。 時至今日,全球化已經令世界各地不同社會產生根本性的改變,因此我們需要去探討全球化 的本質和推動全球化的因素以及其影響。 有關「全球化」的研究、討論、爭議甚多。

  2. 所謂新環境一是中國發展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所處發展階段發生變化過去是順勢而為如今是主動作為更加積極地融入世界經濟擴大開放的力度遠超以往並樂於同世界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二是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促使中國加快提升自身創新能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三是世界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生產體系停擺要素流動阻斷同時全球經濟面臨長周期低谷的挑戰。 對此,中國打好“三張牌”,即新時代人口紅利、搶抓數字經濟賽道先發優勢、發揮頂層設計優勢,為經濟全球化注入強勁活力。 總而言之,在新型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中國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王 勇:新型經濟全球化是中國致力於建設的經濟全球化。 “新”,首先體現為更加平衡的發展。

  3. (1) 各國經濟體系互相依賴和融合,形成一體化的經濟環境:資本市場一體化商品市場一體化勞動市場一體化區域化與經濟組織。 (2) 世界市場力量主導全球經濟:跨國企業是主導世界市場的重要力量,它們以低成本高利潤為目標,綜合各地資源,建立全球生產線和銷售網絡,務求獲取最大範圍內的利潤。 (3) 國際性經濟組織降低貿易、投資管制:為了有效降低各國對貿易、投資和資金流動的管制,多個國際性經濟組織陸續誕生,促進了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 如: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 C. 文化全球化 . I. 文化全球化的主要特徵是不同地區的文化產物和意念廣泛流通: . 文化產物全球共享 企業文化傳遍全球 語言共通的世界 . II. 全球文化對本地文化的重大影響力: .

  4. 所以經濟全球化可說是為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經濟增長的機會可是各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機會並非均等 (Weller et al.,2001)。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國家基本上以高收入國家為主導再引入與她的鄰近國家或與她有較佳外交關係和 / 或文化親近的個別

  5. 其中大型的跨國企業國際經濟組織以及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區可說是二十一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徵象。 經濟全球化的特徵. 商品市場一體化. 隨着科技進步、運輸系統發展完善,以及貿易壁壘逐漸消除,跨地區經濟活動成本降低,跨國貿易活動愈趨頻繁。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國際貿易量大幅增長,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自由經濟、市場導向成為不少國家的採納的經濟政策。 例如,時任美國總統列根(R. Reagan)、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M. Thatcher)都主張自由經濟、市場導向的管理模式。 其後,國際貨幣基金會和世界銀行更將這套自由市場經濟政策向世界各國推廣,令國際貿易總值在過去40年間激增。

  6. 其他人也問了

  7. 全球化 是 世界觀 、產品、 概念 及其他 文化 元素的交換,所帶來的國際性整合的過程 [1] [2] 。 電信 等基礎建設的進步,包括 電報 及之後 互聯網 的興起,都造成了全球化,以及在文化及經濟上互相影響 [3] 。 歷史 [ 編輯] 參見: 國際貿易年表. 學界對於全球化何時而起,觀點各不相同,有學者認為全球化是一個現代概念,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在地理大發現階段,全球化進程就已經開始了,甚至還有人認為全球化可以追溯到西元前2000年。

  8. 2024年4月3日 · 2024年4月3日. 孟加拉國達卡的制衣廠工人下班了該國通過把農民變成紡織工人取得了成功。 Atul Lok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半個多世紀以來發展中國家實現發展致富的指南沒有太大的變化將自給自足的農民轉移到製造業然後把他們生產的產品銷售到世界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