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梁惠王所談及的「」,是指富國強兵之類。孟子則說求「利」之害,「上取乎下,下取乎上」,梁惠王的重利輕義可使「國危」、出現公卿大夫弒奪之禍。

  2. 2006年2月28日 · 利息利率怎麼算?. 公式1:利息金額=本金×利率×時間. 公式2:利率=利息金額÷本金×時間. (利率通常以年計息,所以這裡的時間也必須以年為單位). 公式3:平均未償還的本金=(期初未償還本金+最後一期未償還欠款)÷2. (註︰最後一期未償還欠款 ...

  3. “ 譽等三 ”,即譽、稱、利敬。得到背後的表揚、稱讚,是 “ 譽 ”。得到當面的讚歎,是 “ 稱 ”。利養與恭敬,是利敬。 此處所要消除的,是當別人障礙自己獲得譽、稱、利敬時,那種無法忍受的心態。

  4. 2013年10月25日 · 公文為求簡潔,可以多利用文言語彙。. 但是,同時也要避免全篇文言陳舖,之乎也者,如讀古文。. 因此,如何讓公文看起來簡約有力,又不失流暢易懂,其中扮眼著畫龍點睛角色的,莫如前輩使用的公文字彙。. 以下就至今仍然常用部分列舉大意,供 ...

  5. 2020年10月29日 · 1.中士意樂——希求解脫之心, 2.中士修行——戒定慧三學之道, 3.中士之果——解脫生死。 論中“修習生死種種過患”,即思惟三苦、八苦、六道諸苦。 長期修苦的結果為“見一切有如同火坑”, “一切有”,即欲有、色有、無色有, “如火坑”,比喻有漏蘊周遍三苦的自性。 見三有皆苦之後,即可激發出離心——希求證得息滅一切煩惱、痛苦的解脫,再以希求解脫之心為動力,就能策勵自心精進修學戒定慧三學之道,從而成辦徹底解脫生死的聖果。 以下再觀察,這條道是否究竟? 如果究竟,則不必再希求,若不究竟,則須進一步抉擇。 又此解脫無所退失,非如善趣,然所斷過及所證德僅一分,故於自利且非圓滿,由此利他亦惟少分,後佛勸發當趣大乘。 故具慧者,理從最初即入大乘。

  6. 2021年3月3日 · 由慧通達忍與不忍功德過失,令心調伏,則邪行眾苦無能奪轉。 菩薩由智慧通達安忍的功德和不安忍的過失,以慧力調伏自心,則任何有情以邪行損害等眾苦都不能奪取轉變。 由慧善知為應精進事,即勤修彼,道極升進。 以智慧了知所應精進之事,即對此勤修,而且,以慧力能使修道進步極快。 以智慧力能使修行進展快、效率高。 又住真實靜慮所有最勝喜樂,亦由慧依止正理之所引發。

  7. 2021年3月12日 · 愛語是能讓所化無顛倒受取法義的方法,即由愛語遣除他對波羅蜜多法相的無知、邪知和疑惑; 利行是能讓所化機實修波羅蜜多的方法; 同事是能讓所化隨法而轉的方法,即菩薩以身作則,帶動所化隨法而轉,如果菩薩親自修行此法,所化也會隨學效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