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日 · 心理衛生會2012年起每兩年做抑鬱調查2022年因疫情暫停延至去年5至11月進行透過網上和街站訪問2904名年滿18歲港人填寫PHQ-9評估抑鬱和焦慮徵狀以27分為滿分10分或以上屬中度抑鬱滿15分屬嚴重抑鬱

  2. 2021年1月21日 · 香港心理衛生會去年8至9月訪問1336人發現23%受訪者有中等至嚴重抑鬱程度較2018年的同類型調查上升27%其中18至44歲及女性的抑鬱指數較高。 研究又發現,17%受訪者有中等至重度焦慮,同時受抑鬱和焦慮困擾的受訪者佔9%,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 ...

  3. 2021年1月22日 · 明報專訊有調查發現受政治環境及疫情影響估計患抑鬱症並需要接受治療及輔導的受訪者比例再創新高由上一次調查的6.7%增至8.4%其中18至24歲及女性的抑鬱指數最高。 是次調查新增港人焦慮狀况,發現17%受訪者有中等至重度焦慮,同時受抑鬱和焦慮困擾的受訪者佔8.9%。 城大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趙雨龍表示,過往抑鬱指數升幅較穩定,今次調查結果的升幅急速,形容情况「非常非常值得關注」。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4. 2023年7月6日 · 抑鬱症診斷標準. 醫管局 智友站網頁 引用美國精神科學會診斷及統計手冊》,指出抑鬱症的診斷標準如下。 曾經兩星期差不多大部分時間出現五項或以上的徵狀(必須包括1或2): 1.幾乎對所有活動失去興趣. 2.幾乎每天都感到情緒憂鬱. 3.食慾或體重驟降或驟升,但非刻意減肥或增肥. 4.幾乎每天都失眠或嗜睡. 5.行動或說話比平時遲滯或激動. 6.幾乎每天都感到疲累或失去動力. 7.專注力、思考力或決斷力減退. 8.幾乎每天都覺得自我價值低或有過分的罪疚感. 9.反覆想到死亡、重複出現無特別計劃的自殺意念,甚至曾嘗試自殺或已有實行自殺的計劃. 以上徵狀對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困擾,或對工作、學業、社交或家庭關係等形成重大負面影響。 拆解坊間抑鬱症謬誤.

  5. 2020年8月7日 · 疫情社運衝擊 七成人現抑鬱症狀 港大調查:四成現創傷後壓力症狀. 【明報專訊】本港過去一年受社會運動及疫情衝擊,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調查發現,社會運動及疫情令逾三分之一受訪者同時有兩項精神健康問題症狀。. 團隊今年2至7月用電話或問卷訪問 ...

  6. 2022年10月10日 · 東華學院護理學院副院長林清表示,疫情開始受控及社會逐漸復常,認為結果寫實和合理地反映社會現象。 雖然整體開心指數上升,但有55%受訪者有輕度至嚴重抑鬱症狀,較去年47.1%及前年46%多。 今年更有32%受訪者有中度至重度抑鬱情緒症狀,較去年多1.6%,「香港開心D」建議港人可培養自我情緒控制能力,減低抑鬱情緒。 相關字詞﹕ 編輯推介 開心指數 東華學院護理學院. 上 / 下一篇新聞.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和富社會企業「香港開心D」今(10日)公布2022「香港開心指數調查」,發現本港整體開心指數,以10分為滿分有6.59分,較去年升0.15分,高過2018年6.54分,屬近年新高。

  7. 2023年7月8日 · 明報專訊患抑鬱症的58歲聾啞男子2020年4月入住葵涌醫院約兩星期後出院翌日墮樓身亡死因研訊昨續審。 事主主診醫生供稱,事主入院經評估後,自殺風險為7分,屬中度。 她稱,雖然從事主入院的第一日已有打算找手語翻譯員,而她以往亦會為聾啞病人安排手語翻譯,惟當時疫情剛開始,有太多未知數且病毒致命,擔心手語翻譯員會交叉感染,無法頻繁安排前來,直至事主妹妺提出要求,「我就搵醫管局(手語)翻譯員」。 上 / 下一篇新聞. 內地100%查驗日水產 港正議措施 特首:研禁高風險區水農產 食諮主席:參考專家及他地. 倘港跟隨內地 黃傑龍憂「魚生變魚乾」 路透訪問稱聞有專家反對報告 IAEA總幹事:專家均「同意理解」 港核學會:報告建基日數據 難確保絕對安全. 在日港人:福島產品價廉仍滯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