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吉林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booking.com

    地表最強訂房網-Booking.com,超多住宿選擇等你來! 多數客房免費取消,保証最低價. 不收預訂費,價格優惠

搜尋結果

  1. 吉林省政府改称吉林省人民政府,直辖长春、吉林2市及长春、榆树、农安、德惠、九台、双阳、怀德、伊通、永吉、舒兰、磐石、蛟河、桦甸、敦化、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安图、扶余、乾安、长岭、郭前旗等23个县(旗)和丰满特别区。

    • 概览
    • 历史沿革
    • 行政区划
    • 地理环境
    • 自然资源
    • 人口
    • 经济
    • 社会事业
    • 交通运输
    • 历史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吉林省,简称“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长春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与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相连,并与俄罗斯、朝鲜接壤,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截至2022年末,全省辖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 2023年末,吉林省总人口为2339.41万人。 截至2023年末全省乡镇情况:总计607个乡镇,其中镇426个、乡153个、民族乡28个,街道办事处363个。

    吉林省具有沿边近海优势,是全国9个边境省份之一,是国家“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是吉林乃至中国对外贸易、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吉林省具有老工业基地振兴优势,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汽车、石化、食品、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为五大重点产业,尤其是汽车、高铁制造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及玉米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吉林省是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确定为“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2022年3月,中央支持吉林省创建中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2023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13531.19亿元,同比增长6.3%,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44.75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585.03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7301.40亿元,增长6.9%。

    古代

    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吉林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距今约5万—1万年前出现的“寿山仙人洞”、“榆树人”、“安图人”、“青山头人”,是吉林古人类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舜、禹至夏商周时代,吉林省境内的古代民族就开始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具有隶属性质的贡纳关系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称:“肃慎、燕、毫,吾北土也。”这一时期形成了肃慎、濊貊、东胡、山戎、夫余等民族地方政权,燕国置二龙湖古城、真番障塞管辖。并建有辽东郡吉林燕长城。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灭卫满朝鲜设玄菟郡,管辖吉林省东南部。东部和南部的长白、图们、敦化、和龙、汪清、龙井、珲春、延吉等市县,先后属苍海郡、临屯郡、乐浪郡;通化、集安、梅河口、靖宇、白山等市县则先后属真番郡、玄菟郡。这是吉林地区纳入中原王朝行政建置之始。 前37—668年间,扶余属于公孙度东国,高句丽活跃于吉林,曾定都于集安丸都山和国内城,与东汉、燕国、曹魏、隋朝等中原政权时战时和,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吉林东南部、辽河以东和朝鲜半岛北部。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朝和新罗联合灭高句丽,设置安东都护府,西北部地区属唐室韦都护府。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敦化东牟山立“震国”。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受唐玄宗册封“渤海国”,统治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后曾定都和龙、珲春。 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为契丹所灭,设东丹国,在西部设黄龙府。 辽国时期,吉林省大部分隶属东京道,西部为上京道管辖。 金国在其辖境设上京路、北京路、东京路、成平路、海兰江路,基本覆盖今吉林省全境。贞祐三年(1215年),女真人蒲鲜万奴建立东真国。天兴二年(1233年),为蒙古所灭。 元代隶属于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为开元路、水达达路、中书省泰宁路及中央枢密院直领的成平府辖区。 明代大部分隶属吉林船厂、奴儿干都司,西部的洮南一带属大宁都司的泰宁卫,东南部一带为建州卫,为建州女真发源地之一。 清顺治十年(1653年),设宁古塔昂邦章京。当代吉林省建制始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建吉林城,命名“吉林乌拉”,吉林由此得名,随后宁古塔将军驻地迁移至吉林市。乾隆五年(1740年),颁布了“流民归还令”,对山海关以东地区施行封禁政策。但清政府的封禁政策并未能阻止为生活所迫的华北大批汉族农民流入吉林省中部一带,并向北、向东、向西扩展。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宁古塔将军正式更名为“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将军”,简称“吉林将军”。 “吉林”由原来城邑名称扩大为行政区称谓。吉林将军辖区大体包括松花江、绥芬河、牡丹江、图们江流域,西起开原威远堡边门,东至乌苏里江两岸和库页岛在内的沿江及海中诸岛,北起外兴安岭至日本海及黑龙江下游,南至长白山区。嘉庆五年(1800年),增设长春厅,为长春建制之始。嘉庆八年(1803年),清政府废止禁令。

    近代

    清咸丰十年(1860年),中俄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原属吉林省的沿海地区被割让给俄国,吉林变成了内陆省。光绪四年(1878年),吉林设置垦务局,大事垦殖,经济面貌大为改观,并逐步形成东部的农林地区,中部的农业地区和西部农牧地区的差异特点。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吉林行省,设吉林巡抚,省会设于吉林市。光绪帝尝试通过政治改革挽回清朝内忧外患的局面,他首先发布谕旨:裁撤东北三将军,设立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吉林省组成巡抚衙门,吉林将军、吉林分巡道随之废除,吉林巡抚成为吉林省最高民政长官,并兼理旗务。同年,吉林省先后在省下置四路分巡兵备道。 民国元年(1912年),吉林省作为22行省之一,区划沿清旧制不变。民国二年(1913年),颁布现行各县行政官厅组织,把旧时府、厅、州一律改为县,即以原有区域为县之区域,仍按旧志分全省为四路,民国三年(1914年),把原有四个路、道依次改为吉长道(治长春县)、滨江道(治滨江县)、依兰道(治依兰县)、延吉道(治延吉县)。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战斗在吉林省。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国民党成立“吉林地方治安维持会”。后把东北划成9省,吉林省领长春、吉林2市和永吉、榆树等18县1旗。10月25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在长春成立吉合区党委。11月10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撤销吉合区党政军机构,成立中共吉林省工作委员会。11月25日,中共永吉地委征得驻吉苏军同意,成立吉林市民主政府。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及民主政府从吉林市撤出,国民党在此成立了吉林省政府。同时中共发起了四次“四平战役”。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9日,中共占领吉林市。3月10日,中共吉林省政府迁至吉林市。10月19日,驻长春国民党守军起义投诚,长春解放。自此吉林省全境解放。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1日,长春市政府由东北行政委员会直属改由吉林省政府直属,东北划分为6省。

    现代

    新中国建立初期,吉林省辖2个市、2个专区、1旗、22个县和1个工业特区。 1954年,东北行政区划调整,将原黑龙江省的7个县划归吉林省,与原属吉林的乾安县共同组建白城专区;将原辽东省的1市9县划归吉林省,设立通化专区;将原辽东省的辽源市、西安县、东丰县和原辽西省的四平市、双辽县、梨树县划归吉林省管辖。东北6省改为4省,吉林省与黑龙江省、辽宁省以两省新划归吉林省的市、县界线为省界,与朝鲜、苏联国界仍旧。 1954年9月27日,长春直辖市改为省辖,省会迁往长春。 1969年7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内蒙古自治区的哲里木盟和呼伦贝尔盟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划归吉林省管辖。 197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哲里木盟和白城地区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从此,吉林省行政区划延续。

    截至2022年底,吉林省辖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共21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19个县(其中3个自治县),设354个街道、426个镇(其中6个民族镇)、181个乡(其中28个民族乡)。吉林省人民政府驻长春市宽城区新发路329号。

    截至2023年末,吉林省总计:乡镇607个,其中镇426个(其中民族镇5个 )、乡153个、民族乡28个,街道办事处363个。(2023年,省委省政府批复1项,长春市南关区增设盛世、德馨、永顺3个街道,二道区增设东惠街道,绿园区增设迎宾、自立、广兴、锦绣4个街道,九台区增设南山街道,宽城区撤销新发、东广、南广3个街道,设立新广、新隆、长新3个街道。)

    注1:梅河口市是吉林省直管县级行政单位,2013年9月,被吉林省确定为扩权强县改革试点,赋予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但行政区划仍旧隶属于原地级行政区。故该县级市由通化市代为管理。

    注2: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是吉林省为加大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加快培育吉林省旅游优势产业,理顺各方面关系,实现对长白山的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统一管理而成立的功能区,并非法定行政区划。

    位置境域

    吉林省位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国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几何中心地带。地跨东经121°38′—131°19′、北纬40°50′—46°19′之间。东西长769.62公里,南北宽606.57公里,土地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北接黑龙江省,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与朝鲜隔江相望。吉林省地处边境近海,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最东端的珲春市最近处距日本海仅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

    地形地貌

    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地貌类型种类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冲洪积地貌和冲积平原地貌构成。吉林省主要山脉有大黑山、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牡丹岭等。主要平原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以北为松嫩平原,以南为辽河平原。吉林省海拔最高点是长白山的白云峰(2691米)。吉林省地貌形成的外应力以冰川、流水、风和其他气候气象因素的作用为主。第四纪冰川在长白山的冰川剥蚀遗迹仍然可见。现代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很广泛,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盆地、谷地多受侵蚀、剥蚀、堆积、冲积等综合作用,形成了各种流水地貌,如河漫滩、冲积洪积平原、冲沟等。火山地貌占吉林省总面积的8.6%,流水地貌占83.5%,湖成地貌占2.6%,风沙地貌约占5.2%。

    气候

    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吉林省气温、降水、温度、风以及气象灾害等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冬季平均气温在-11℃以下。夏季平原平均气温在23℃以上。吉林省气温年较差在35—42℃,日较差一般为10—14℃。2015年,无霜期一般为100—160天。吉林省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59—301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但季节和区域差异较大,80%集中在夏季,以东部降雨量最为丰沛。正常年份,光、热、水分条件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水资源

    吉林省河流众多,主要为五大水系。东部延边州主要为图们江水系,包括布尔哈通河、嘎呀河、海兰江和珲春河等;东南部鸭绿江水系,浑江流经白山和通化;西南部四平辽源一带为辽河水系,主要为东辽河和西辽河;延边州汪清和敦化一小部分是绥芬河水系;其余均为松花江水系,支流有辉发河、伊通河、牡丹江、拉林河、饮马河、洮儿河、嫩江等。 吉林省河流和湖泊水面26.55万公顷,省内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1648条。主要的湖泊有:长白山天池、松花湖、雁鸣湖、查干湖和月亮泡。

    土地资源

    吉林省地处世界闻名的黑土带,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为3%—6%,高者达15%以上。全省耕地面积703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7%,耕地总量位居全国第5位。黑土面积约110万公顷,黑土耕地约83.2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5.6%,黑土区粮食产量占全省一半以上。与全国相比较,吉林省土地总面积约占全国的2%,耕地占全国的4.4%左右,基本农田占全国的4.4%左右。基本农田保护率86.9%,与主要产粮省基本一致。人均耕地3.05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与世界平均水平大致相当。

    植物资源

    吉林省有野生植物3890种,其中地衣类270余种、真菌类900余种、蕨类140余种、裸子植物30种、被子植物2200余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16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种。野生食用植物有蕨菜、薇菜、剌嫩芽、松茸、黑木耳、猴菇菌以及山葡萄、山核桃等。东部长白山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三大天然药材宝库之一。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吉林省总人口为2407.35万人。

    2022年末,吉林省总人口为2347.6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96.1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73%,比上年末提高0.37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9.08%。全年出生人口10.23万人,出生率为4.33‰;死亡人口19.84万人,死亡率为8.40‰;自然增长率为-4.07‰。人口性别比为99.83(以女性为100)。

    吉林省是多民族省份,除了汉族外,有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等55个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218.57万人,占总人口的7.96%。其中,朝鲜族1040167人,满族866365人,蒙古族145039人,回族118799人,锡伯族3113人。除了以上5个少数民族,其他少数民族人口12222人,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只有1人。 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为世居民族。 吉林省内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延边州、吉林市、通化市、白山市等地,蒙古族和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白城市和松原市,满族和回族以长春市、吉林市、通化市、四平市、辽源市居多。吉林省有4个民族自治地方,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口103.40万人,占吉林省少数民族人口的47.31%,占民族自治地方总人口的30.18%。散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115.17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2.70%,占散居地区总人口的4.8%。吉林省还设有33个民族乡(镇)和1个享受民族乡待遇的镇。

    2023年末,吉林省总人口为2339.41万人,人口减少数量由上年的27.68万人下降至8.28万人,人口跨省净流入4.3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8.84万人,出生率为3.77‰;死亡人口21.46万人,死亡率为9.16‰;自然增长率为-5.39‰。城镇常住人口1514.0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99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8.98%。人口性别比为99.58(以女性为100)。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5.79万人。

    综合

    2023年吉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31.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4.75亿元,比上年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585.03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7301.40亿元,增长6.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9%。 2023年,吉林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1%。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下降4.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1%。 2023年,吉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税收收入699.57亿元,增长22.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06.85亿元,增长9.0%。 2023年,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0.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2.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0%,民间投资下降19.8%,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21.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0%。

    第一产业

    2023年,吉林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00.56亿元,比上年增长5.0%。 2023年,吉林省粮食种植面积582.5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05万公顷。其中,稻谷种植面积82.88万公顷,减少0.44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454.43万公顷,增加7.49万公顷;大豆种植面积32.88万公顷,增加1.89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3.74万公顷,增加1.39万公顷。 2023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4186.50万吨,比上年增产2.6%。其中,玉米产量3376.29万吨,增产3.6%,单产7429.73公斤/公顷,增长1.9%;稻谷产量682.06万吨,增产0.2%,单产8229.26公斤/公顷,增长0.7%。 2023年,吉林省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307.75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58.52万吨,比上年增长5.6%;牛肉产量49.06万吨,增长10.7%;羊肉产量9.02万吨,增长8.4%;禽肉产量91.15万吨,增长5.0%。禽蛋产量95.75万吨,下降0.1%。生牛奶产量30.83万吨,增长5.2%。年末生猪存栏1172.39万头,下降1.5%;全年生猪出栏1927.72万头,增长4.8%。 2023年,吉林省水产品产量25.53万吨,比上年增长1.6%。

    第二产业

    2023年,吉林省全部工业增加值3705.02亿元,比上年增长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7.8%,集体企业增长46.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7%。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2.6%,制造业增长8.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9%。 2023年,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重点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5%,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6.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 2023年,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下降3.1%。分门类看,采矿业亏损,制造业下降9.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由亏损转为盈利。重点产业利润下降5.0%,高技术制造业利润下降6.7%,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1.7%。 2023年,吉林省建筑业增加值91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5%。

    科学技术

    2023年内,在吉林省全职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4人。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重点实验室155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220个。 2023年,吉林省国内专利授权量26637件,比上年下降9.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619件,增长17.5%。 2023年,吉林省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3590户,比上年增长15.4%。 2023年,吉林省登记省级科技成果651项。28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3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99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获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34项获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36项获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全年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5624份,比上年增长119.3%;实现合同成交额99.33亿元,比上年增长88.7%。 2023年末,吉林省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1280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2个。全省认证机构5个,涉及企业8257户,获得自愿性认证证书25098张。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52个。吉林省质量奖获奖企业79户。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307户,使用地理标识证明商标专用标志企业213户。全年生产、流通领域监督抽查工业产品217种、5355个批次,产品质量不合格发现率为7.52%。 2022年内,气象部门累计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15652次,手机短信预警信号累计覆盖0.36亿人次。共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36架次,累计飞行125小时;地面人工增雨199次,累计增水24.1亿立方米;开展人工防雹作业459次,保护了4万平方公里的农田免受雹灾损失。 2022年末,吉林省共有61个地震台站和35个地球物理观测点,其中,包含16个火山观测子台。全省共有29口地球物理观测井。

    教育事业

    2023年,吉林省研究生教育招生3.33万人,在学研究生10.13万人,毕业生2.79万人。普通、职业本专科招生24.16万人,在校生82.15万人,毕业生20.3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56万人,在校生12.31万人,毕业生4.25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3.86万人,在校生43.70万人,毕业生14.79万人。初中招生18.66万人,在校生59.10万人,毕业生18.85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7.23万人,在校生109.53万人,毕业生18.81万人。特殊教育招生1942人,在校生1.23万人,毕业生2264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5.40万人。

    文化事业

    2023年末,吉林省拥有文化馆(包括群众艺术馆)80个,公有制艺术表演团队45个,公共图书馆67个,博物馆112个,全年博物馆参观人数达1040.43万人次。全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191.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6.0%。 2023年末,吉林省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56%;电视综合节目人口覆盖率达到99.63%。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数为629.73万户。

    概述

    2023年,吉林省货物运输总量6.03亿吨,比上年增长15.4%;货物运输周转量2198.60亿吨公里,增长6.9%。全年共保障运输起降航班13.48万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783.20万人次。旅客运输总量1.5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97.0%;旅客运输周转量353.03亿人公里,增长133.0%。

    铁路

    吉林省的铁路网大体可分为西北—东南和西南—东北两个走向。全国主要铁路干线京哈铁路贯穿吉林南北。从吉林省内可直达哈尔滨、沈阳、大连、北京、天津、西安、石家庄、武汉、济南、南京、广州、上海等全国主要城市。 吉林省铁路以长春为中心,以吉林、四平、白城、梅河口等为主要枢纽,以京哈铁路、长图铁路、长白乌铁路、京哈高速铁路、长珲城际铁路、平齐铁路、沈吉铁路、四梅铁路、梅集铁路等线路为干线,形成连接吉林省各市、州及广大城乡的铁路网。 2023年末,吉林省铁路营业里程为4986公里。

    公路

    2023年末,吉林省公路总里程11.05万公里,等级公路总里程10.79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7.7%,其中,高速公路4644.02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4.2%。

    民俗

    •东北大秧歌 流行在吉林省的秧歌,是一种舞蹈、歌唱、戏剧三者综合,以舞为主的民间艺术。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地秧歌、高跷秧歌、寸子秧歌以及抬杆、背杆、橛杆等多种表现形式。通常还把耍龙灯、舞狮子、跑旱船、推车、打霸王鞭等民间舞蹈结合在一起。 地秧歌是几种秧歌中最为普及、最灵活的一种。关于吉林地秧歌的渊源,有几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元朝忽必烈称帝建立大元帝国之后,把百姓每五十户编成一队,派一个元兵看管。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元兵为了防止百姓们聚众谋反,就把各户男子集合起来,由他领队唱唱跳跳。后来这一活动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流传下来,演变成秧歌。这一说法的依据是,吉林传统地秧歌中有“老挞”(指元兵)这个人物,并且是秧歌队的领头和指挥。 •踩高跷

    饮食

    吉林省是大米、玉米之乡,菜肴比较符合大众口味,主要有三大特点:油大、盐多、菜码大。东北人口味重,基本上每道菜都咸味都比较重。 炝拌菜、家常凉菜、酱沾菜,则是典型的吉林农家菜肴,只用新鲜的黄瓜、萝卜、凉粉等配上不同的调料,做法简单,味道却很新鲜。吉林民族风味的食品也很多,如满族的八大碗。而朝鲜族冷面、辣白菜等。吉菜汲取鲁、川、粤菜之精华,融合了满、朝、蒙等民族菜点、宫廷菜点的传统技艺,形成了以名菜、名点、名小吃和名宴为主体的基本框架。其显着特点为:注重利用吉林特产原料和绿色食品原料,讲究火候,擅长勺工,烹调技法以溜、爆、烧、扒、烤、酱、炖、拔丝见长。

    戏曲

    吉剧,发源于吉林省长春市,是由建国后在二人转基础上形成的新剧种。吉剧继承了二人转的唱、扮、舞、说(口说)、绝(手绢儿、扇子等绝活)的基础上,在表演技巧上采撷其它剧种的长处,以手绢功夫和长水袖见长。代表性剧目有《蓝河怨》、《桃李梅》、《包公赔情》、《燕青卖线》、《搬窑》、《江姐》、《雨夜送粮》、《买菜卖菜》、《包公赶驴》、《三放参姑娘》等。 在音乐唱腔上,吉剧以二人转的主要曲牌“文咳咳”、“武咳咳”、“红柳子”、“三节板”、“哭糜子”、“穷生调”等为原始基调。伴奏乐器以二人转的板胡、唢呐为主,并在东北管的基础上,创造了善于抒情的吉剧喉管。在行当上,有生、旦、净、末、丑之分。 其他地方剧种有新城戏和黄龙戏。

  2. 吉林市,別稱“北國江城”,吉林省轄地級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重要的工業城市、吉林省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新型工業基地、具有中國北方特色的旅遊城市。. 截至2020年,吉林市下轄4個區、1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總面積27120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89.04平方 ...

  3. 2024年4月22日 · 是指利用吉林特產或主產原料,運用吉林特有的烹飪工藝,在中華名菜系基礎上,綜合吉林少數民族飲食文化和農家特色,經過開發創新而形成的一個新的精品菜系。

  4. 吉林市旅遊攻略. 吉林在東北地區中部,境內有著許多的山巒和平原,湖泊河流也非常眾多,它曾經是滿清入關前的主要活動地,也是歷史上北方一些少數民族的發祥地。. 如今,還留有不少的古蹟,長春的偽皇宮就是值得一遊的景點。. 在吉林,久負盛名的 ...

  5. 吉林.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鎖定. 吉林省,簡稱“吉”,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省級行政區,省會 長春 。. 吉林省位於中國 東北地區 中部,與 遼寧 、 內蒙古 、 黑龍江 相連,並與 俄羅斯 、 朝鮮 接壤,地處 東北亞 地理中心位置。. 下轄8個地級市 ...

  6. Jilin province, also called "Ji" for short,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Northeast China. It covers an area of 187,400 square kilometers and has a population of 23,476,900. play.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