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25日 · 大坑景點. 3.1 勵德邨. 3.2 蓮花宮. 3.3 大坑火龍文化館. 4. 大坑小店. 4.1 金社. 4.2 靜月. 4.3 Allure Customised Hair. 5. 大坑行山路線. 5.1 紅香爐峰. 6. 大坑酒店推介. 6.1 大坑小築服務式公寓酒店(Little Tai Hang) 6.2 香港TUVE酒店(Hotel TUVE) 6.3 香港富薈炮台山酒店. 6.4 香港銅鑼灣皇悦酒店. 展示更多 . 大坑位處天后和銅鑼灣之間,雖然自成一角,但卻有很多充滿個性的特色餐廳小店。

  2. 大坑明渠 (簡稱 大坑渠 ; 英文 : Tai Hang Nullah ),曾經是 香港 主要 明渠 之一,位於 香港島 銅鑼灣 南部的 大坑 ,起源於 畢拿山 及 渣甸山 一帶的溪流,向北流進 銅鑼灣 的海灣。 這條水道就是 大坑 的地名來源 [1] 。 然而經歷城市發展及 填海工程 ,大部份水道於1960年代轉為暗渠,只餘下 銅鑼灣道 至 高士威道 長約200米的一段屬於 人工 露天渠道,毗鄰 銅鑼灣運動場 及 皇仁書院 ;渠道上方有條很窄的行人橋,俗稱「桂河橋」 [2] 。 明渠的上游早於1960年代已覆蓋成為 浣紗街 。 覆蓋工程 [ 編輯] 僅餘的大坑明渠亦於 2009年11月 開始,由 渠務署 投資2,400萬 港元 進行改善計劃,包括明渠覆蓋、擴闊行人通道及綠化園境等。

  3. 2021年9月30日 · 地鐵天后站A1出口沿著電車路走到火龍徑直走到底就是大坑的熱點主大街浣紗街從地鐵站走到浣紗街大概5分鐘左右不算很遠浣紗街就是舞火龍的那一區和美食小店的集中位置 (山下平地) 大坑分了山上和山下兩部分山上屬於低密度清幽住宅區不少名人明星就是住在這一區正常去大坑的人都是集中在山下平地浣紗街山上主要只有兩個景點打卡熱點圓型公屋勵德邨和和重開了的虎豹別墅. 大坑半日遊路線也在地圖裡用藍色線去標示了出來, 逛完最後一站虎豹別墅,可以選擇坐小巴21M直接回到銅鑼灣市中心利園那一邊,或者是自己沿著大坑道走回維園,路程大概十多分鐘左右,不會很遠. 如果看地圖時出現問題請看. 大坑總覽. 《大坑總覽》銅鑼灣後花園,百年老村變潮人小社區,傳統舞火龍,虎豹別墅重開,圓形公屋打卡點.

  4. 2021年6月20日 · 大坑位於天后與銅鑼灣之間是在鬧市中一隅的恬靜小社區港島人或許有些認知但九龍新界的朋友卻未必遊覽過這裏亦不是遊客熱門前往的地點然而小小的大坑卻擁有3個的歷史建築可見它與香港歷史密不可分上一代共同回憶的虎豹別墅以公屋之父命名的圓筒型公屋勵德邨半八角形每年中秋舉行大坑舞火龍的大坑蓮花宮戰前唐樓活化的藝文空間還有不少的文青小店都訴說著大坑的故事。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7個大坑一日遊的景點,並附上大坑美食、大坑酒店推介,讓大家能輕鬆遊走大坑,也方便尋找staycation的好地方。 ⇨ 點我即看每月最新優惠. ⇨ 香港staycation合集. Little Tai Hang: KKday / Agoda. Tuve: Klook / KKday / Agoda.

    • YSIM 上網卡 、 中國移動上網卡 、 Wi-Fi 機
    • Agoda
  5. 2021年9月26日 · Photo Credit: oldhkincolour. 上面這張圖是1950年代的大坑跟現在的大坑比較完全是兩個世界的樣子變化極大大坑原本是香港島一個傳統村落有過百年歷史以前大坑真的有一條很大的大坑明渠」,不說也不知道大坑前面維園的那一整區是填海而來所以以前這條大明渠其實是連接著維港引用一本我很喜歡介紹大坑的書籍大坑無大坑的一段話非常一針見血的描寫了大坑的現狀與改變.

    • 3 分鐘
  6. 4 天前 · 大坑在鬧市中自成一角在香港是難得一見的寧靜小區前往大坑的方法非常簡單由港鐵天后站A1出口走到火龍徑再直走到底便會到達大坑的熱點主大街浣紗街」。 這裡雖然沒有油尖旺般繁華熱鬧但卻充滿濃濃的設計感及生活品味這裡有不少由設計師及香港人駐紥的特色餐廳文青小店以及工作坊等即使玩足2日1夜也不會悶! 大坑一日遊|1.The Shophouse 三級歷史建築戰前唐樓. The Shophouse 大有來頭,原為一幢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的戰前唐樓,之後被活化再用。 地舖位置曾被粉飾成粉紅色,掩蓋了原有的「上海批盪」外牆,備受爭議。 2020年由於The Shophouse的進駐,外牆得以重現原貌;現時主要作藝文消閒用途,是一個多用途空間。

  7. 2024年2月25日 · 大澳漁村的特色渠蓋以超過200年歷史的大澳棚屋為主題設計精巧。 從圖片可見,棚屋內掛有鹹魚,屋外正在曬蝦膏,右下方的小艇載滿漁穫,水中並見魚兒身影,非常細致。 (圖片來源:渠務署) 這兩款都是安設在鯉魚門的特色渠蓋,把鯉魚門牌坊及海上燈塔融入設計,湛藍大海魚群簇擁。 (圖片來源:渠務署) 設置於啟德河旁的特色渠蓋,是渠務署30周年渠蓋設計比賽的冠軍作品。 圖右可見一隻小白鷺正準備從清潔的河流展翅高飛,象徵生機及活力,而左上方則有代表香港的洋紫荊花。 (圖片來源:渠務署) 現設置於啟德河旁邊的特色渠蓋,由建築師楊鳳儀(右)設計,作品從1,400份市民遞交的設計中脫穎而出,在2019年公布結果的渠蓋設計比賽奪得冠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