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9月20日 · 2022-09-20. 【明報專訊】我在機構強調的一些觀念和培養員工的一些價值觀,原來也是許多來自不同行業的高管朋友所面對的挑戰。 我挑選以下5項辦公室常見的狀况,拋磚引玉,看看你們是否也重視這些管理原則。 目錄. 1 1. 源頭管理:盡快解決問題免修補. 2 2. 把關的意識:預先釐清責任誰屬. 3 3. 跟進、跟進再跟進:指導按標準工作. 4 4. 不能逃避難搞的同事:心結多源於誤會. 5 5. 主動與下屬溝通:發掘隱藏問題. 1. 源頭管理:盡快解決問題免修補. 簡單來說,管理源頭的精神,猶如在河流的上游加倍做好監管,保持水質清潔,如發現有污染物,要盡早清理,也管理品質風險,以避免問題不斷擴大至中下游後,就算花上幾倍的資源時間金錢,也未必能清理所有問題。

  2. 2020年7月31日 · 1 「優秀社工」葉永裕(Samson):支援小眾濫藥者 冀建立共融文化. 2 網上外展識別潛在服務對象 先放下「社工」身分. 3 跨界別服務 需靈活運用介入手法. 4 「優秀社工」陳虹秀(Jackie):站在衝突之間 堅守社工核心價值. 5 走上前線 深明經歷影響下一代身心 ...

    • 設3相關問題 可填「傾向不回答」
    • 匯豐:推共融 資料無關招聘準則
    • 私隱專員公署指不應蒐集超乎招聘所需資料
    • 人力公司質疑蒐資料統計屬濫用

    本報記者早前登入匯豐招聘網站模擬申請一個經理級職位,過程中要在兩部分填寫個人資料;首部分需填寫申請者與匯豐在職者關係、個人商業及刑事紀錄等;第二部分除一般個人資料外,亦設有「多樣性資料」(diversity information),要求求職者填寫其身分證明文件上的性別、個人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是否自我判辨為跨性別(identify as Trans)及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後3條題目均設有「傾向不回答」(Prefer not to say)選項。 在個人性別認同題目上有包括「非二元性別」(Non-Binary)等6個答案選項,跨性別問題則包括「是」、「否」等4個選項,性取向問題則有「男/女同性戀」(Gay/Lesbian)、「雙性戀」(Bi...

    匯豐發言人回應稱,公司積極推動多元共融,讓員工在工作崗位盡展所長,希望吸引不同背景的人才加入,故邀請應徵者自願填寫針對性別身分認同的欄目,應徵者可略過;數據只供統計,負責面試的人員不會接觸相關資料,招聘準則是用人唯才,跟應徵者選擇填寫上述資料與否無關,亦有嚴謹政策和程序,處理應徵者資料。

    翻查平機會《性別歧視條例僱傭實務守則》有關招聘的指引,僱主應確保性別、婚姻狀况或懷孕並非取錄的考慮因素;為符合良好管理常規,建議僱主避免在申請表上提出有關性別、婚姻狀况或懷孕這些可能導致歧視行為的問題。另據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守則》,僱主不應向求職者蒐集超乎招聘所需的個人資料。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和私隱專員公署回覆本報查詢時均表示,未有收到涉上述個案投訴。政制局稱,有留意到該機構的聲明,指在招聘過程中不會考慮求職人士的性別認同和性取向等因素,而據政府《消除性傾向歧視僱傭實務守則》,僱主招聘時應採劃一甄選準則,需和工作崗位相關,不涉求職者性傾向。 私隱專員公署指,留意到相關機構的表格列明,如求職者不願與機構分享相關資料,可選擇不願透露,資料亦不會用於與招聘有關用途。平機會則指,...

    卓越人力資源管理顧問行政總裁梁美儀認為,性取向在香港文化較敏感,很易被質疑是歧視,企業招聘時應盡量避免提出令人不安的題目,着重申請者能力而非性取向,如有關提問是為蒐集資料作統計,則更屬濫用。她形容匯豐做法絕不明智,亦無迫切性,認為應先舉辦相關活動讓當事人知道企業立場,避免不必要誤會。

  3. 2020年8月13日 · 3. 講求個人自律 按時完成工作 若你是 Deadline fighter(死線戰士),未必適合當 Slasher 了!Slash 工作講求個人自制能力,特別是要應付不同行業的工作,事事必須親力親為!報價、見客、聯絡、管數都要自己「一腳踢」,如何制訂及嚴格遵從個人時間表

  4. 2019年1月18日 · Connie表示,為社會人士明白園藝治療和園藝活動的分別。協會會從以下4方面加強園藝治療師的專業: 投身者必須持園藝治療師的認證資格。 曾接受具質素的訓練,包括由註冊園藝師進行培訓。 理論以外,學員必須通過足夠時數的實習。

  5. 2023年4月21日 · 轉眼已於港怡工作了逾5年錦師傅可在5%的僱主強制性供款以外獲得僱主的額外供款令他大感窩心及安心。「變相多了一筆額外的保障事實上很少機構推行僱主自願供款計劃相信對醫院挽留人才很有幫助

  6. 2022年8月3日 · 明報專訊人氣男團MIRROR在香港動盪困難時期給了香港人放鬆和快樂的泉源但演唱會一場嚴重事故令場內近萬觀眾和場外全港市民集體經歷不安害怕憤怒。 有人徹夜心悸手震、失眠、嚎哭;但有人表現得很冷靜,可重複觀看舞蹈員受傷的影片,甚至慢鏡細看。 為什麼表現如此不同? 目睹嚴重事故後,應如何面對心中創傷? MIRROR的歌迷年齡層十分廣,當中不少更是中、小學生,家長又該如何照顧年幼子女的情緒? 目錄. 1 心情放鬆下遇衝擊 影響更大. 2 MIRROR出道成港人動力和快樂泉源. 3 創傷壓力反應受多種因素影響. 4 籲看片後不適勿再接觸. 5 若驚慌失眠緊張持續 影響生活快求助. 6 倖存者或內疚自責 宜給喘息空間. 7 與年幼鏡粉「打底」 鼓勵孩子與父母傾訴. 8 情緒支援熱線服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