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9日 · 「嘈閉」是「嘈吵」、「巴閉」的合體,那「巴閉」就多加了「喧鬧」這個意思;說來有理,皆因「巴閉」就是「囂」,而「囂」也指喧鬧。 對不持續性的「吵鬧」,人們會用「嘈閉」的進化版「嘈嘈閉」。 示例3: 我老婆好煩㗎,遲少少返屋企就響度「嘈嘈閉」! 對持續性的「吵鬧」,人們會用「嘈吵」、「喧鬧」、「巴閉」的合成體「嘈喧巴閉」。 示例4: 隔籬班細路一到假期就「嘈喧巴閉」! 古有名訓,「家和萬事興,家衰口不停」,指若要家庭幸福、人事興旺,就不要「家嘈屋閉」--在「家屋」裏「嘈閉」。 示例5: 你班「大帝」(指子女),成日「家嘈屋閉」,唔怪得知你老豆撈極都撈唔起喇! 有人把含不屑意味的「巴之閉」(正寫「巴知閉」)與「嘈閉」結合成以下的言詞: 嘈巴之閉/嘈巴之大閉. 可謂極盡喧鬧之能事。

  2. 2019年10月18日 · 2019-10-18. 儒家學派以孔孟思想為核心,孔氏指至聖先師孔子,氏則指亞聖孟軻,世稱孟子。 綜合而論,孔、學說皆重「仁義」,惟誠文天祥《絕命辭》所言:「孔曰成仁,曰取義。 」孔子較多談「仁」,概指一種能關愛別人的同理心;孟子則相對重「義」,即古文「誼」字,泛指人所應守的一切道理與原則。 仁愛之心,人所固有,向無異議。 至於「正義」標準,則相對複雜,言人人殊。 《論語.里仁》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似乎將「義」視為「利」的對立面。 《孟子》起首載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孟子答曰:「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義而已矣。 」認為治理人民只需談仁義即可,無必要談利益。 此一思想,被當時各諸侯視為「迂遠而闊於事情」,故孟子始終未受重用,只能退而著書立說。

  3. 2010年5月31日 · 大風大浪,於2008年9月他第二次去職時終止。 此後,學農把家從山西遷回北京的老房子—二環邊的一個小區裡,他在此已經住了20年。 一年多的賦閒讓學農遠離公眾視野,媒體的採訪要求也均被他婉拒。 他的妻子說,他就是想踏踏實實過幾天老百姓的日子,這也遂了她的意,「不想折騰了」。 小區裡的居民見證了學農的「老百姓」生活。 年過50的類顏學在小區裡做保潔工作,平時只顧悶頭掃地,很少跟人搭腔,但有時學農會主動跟他打打招呼,也不特別說些什麼。 「就是小區挺乾淨,他覺得挺不錯的,跟你說謝謝啊什麼的。 笑一笑。 」類顏學說。 「人看起來挺和氣」 對學農的經歷,小區裡的社工們也會有些唏噓和不平,「有些事,能怨他嗎?

  4. 2017年6月20日 · 「分甘同味」指與人分享美味的食物以示愛心;比喻與人同樂,也用以勸喻人有利益當與人分享。 這不是與上述孟子的理念吻合嗎? 「分甘同味」的意思非常清晰,可就「獨食難肥」,人們一直存疑——「獨吃所有東西,不是更易肥胖嗎? 」原來如果從孟子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出發,大家當不會懷疑其邏輯性,剖析如下: 「獨食3」,即不與人分享;比喻獨佔其利,不許他人染指。 「肥」者,胖也,心廣而體胖;原指人心胸廣闊,外貌自然安詳。 後多指心情愉快,了無牽掛,因而人也發胖。 那「獨食」相當於「獨樂」,「難肥」則相當於「不快樂」了。 由於「獨食難肥」的表面意思犯駁,有人就認為原語應為「獨食難飛」;從表面看來,這是說得通的。 首先,此語涉諧音化(飛、肥諧音);其次,鳥兒因獨個兒把食物吃光而導致肥胖,是故飛不起來了。

  5. 2017年4月4日 · 這可從插圖中看相人丙所言找出真相。 「雷雲」是經常隨同雷聲出現的烏雲,泛指烏雲密佈,狂風暴雨將至。 「雷雲等睇相」就是在狂風暴雨將至時等候看相。 「等」指等候,可能因為有「停」下來的意思,所以有人用上「聽/停4-3」作為「等」的口語讀音。 那「雷雲等」在音變後便成了「陸雲廷」,而這也確認了歇後語「早期版本」中「陸雲廷」的說法。 「水」指雨水。 看相一般所用時間不可能太短,眾人在狂風暴雨將至時仍堅持留下來等候,最後誰也逃不了變成落湯雞的命運。 假使在察覺到天色有不妥時選擇離去便可避開一場大雨。 換句話說,「水」是可以避免的,現時的「水」是自己「攞嚟」(拿來)的,與人無尤。 這情況可說成「唔水攞嚟水」,將之諧音化,便變成「唔衰攞嚟衰」了。

  6. 2018年5月30日 · 2018-05-30. 人生在世,難免會追求一些利益。 如果取之有道,自然是求仁得仁。 然而,若取之無道,損人以利己,除敗了名聲,更會自招惡果。 利益有大小之分,貪念亦然。 世上最不智之事,莫過於因慾變盲,為貪吝眼前的蠅頭小利而損失慘重,甚或賠上性命。 有關道理,見於劉晝《劉子新論.貪愛》: 昔蜀侯性貪,秦惠王聞而欲伐之。 山澗峻險,兵路不通,乃琢石為牛,多與金,日置牛後,號牛糞金,言以遺蜀侯。 蜀侯貪之,乃斬山填谷,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秦人帥師隨後而至,滅國亡身,為天下所笑,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 楚白公勝,其性貪??,既殺子西,據有荊國,積斂財寶,填之府庫,不以分眾。 石乞諫曰:「今患至,國將危,不顧,勝敗存亡之機,固已形於胸中矣,不能散財以求人心,則不焚之,無令彼眾還以害我。

  7. 2018年1月9日 · 「疳積」,俗稱「生積」,常見於幼弱小兒,主要病徵是飲食反常、面黃肌瘦、腹部鼓脹、精神萎靡,所以做到精神萎靡就是「做到隻『生積仔』咁」,簡化之變成「做到隻『積』咁」。 有人認為「積(zik1)」的本字是「瘠」(文讀「zek3」,白讀「zik3」),只是讀時變調而已。 「瘠」者,瘦弱疲憊也;所以做到很疲勞就是「做到隻『瘠』咁」,可「瘠」不是「名詞」! 那位公認的文字學者則認為「積」的正字是「毄」。 據文獻,「毄」有打擊、勤苦用力之意,而「做到隻『毄』咁」就有「操勞」之意。 查「毄」讀「吃」,怎麼音變也轉不了「積」的讀音來,更何況給出的是個「動詞」,這教筆者如何「收貨」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