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月22日 · 對方說話的機會: 避免只顧自己講,多鼓勵對方主動地跟你溝通. 靈活轉換話題: 當察覺到長者對話題不感興趣時,可利用身邊的事物轉換話題,例如:「你穿的衣服很有特色,是誰給你買的? 語言運用. 用字簡單、具體: 例如: 以「每餐吃一個生果」代替「吃多些纖維」 句子組織要簡短: 例如: 每句說話只包含一個訊息. 3. 非語言方面的溝通技巧: 態度:要友善、親切、真誠、尊重對方;避免不耐煩、不認真或輕視的態度. 眼神:保持眼神的接觸. 表情:代表不同的心情. 姿態及舉止:如點頭、適當的手勢、適當的坐位安排. 觸摸:如握著手、拍拍手背、搭著肩膀、擁抱等. (注意:必須顧及對方的性別和雙方的關係,以配合適當的觸摸)

  2. 2019年6月26日 · 以下兩點可令家人感到一些安慰: 不幸之中也有幸 -幸好此病並非即時危及生命,也不會令病者感到身體不適。 忘憂一族也有福 -患者病後判若兩人,...

  3. 2019年8月31日 · 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成「永遠是對」的真理,只會令對方更難接受你的說話。 當對方溫和善意表達時,應耐心聆聽,正面響應,避免因「你不聽、我不講」導致夫妻間長期缺乏溝通。 若然積怨已深,對方的說話或會因積壓的情緒而滿帶挑釁性,嘗試保持冷靜,留心對方的情緒背後隱藏的傷痛 。 倘若你選擇還擊,彼此間的惡性互動便沒完沒了;但若然選擇先聆聽,對方感到被尊重和接納,本來激烈的情緒亦會得到紓緩。 宜. 人在心在 ---- 避免聽而不聞。 將心比己 ---- 想象自己處於伴侶的位置會有何感受。 若能從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會較容易明白及體諒對方。 溢於言表----用心聽外,亦要用表情讓對方知道你在留心聽,如不時以點頭或「唔」等回應。 忌.

  4. 2021年9月1日 · 聽覺對我們非常重要,它不單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還會影響生理、心理及社交健康。. 失聽可分為三大類:. 一. 傳音性失聽 主要是由於外耳或中耳部份出現毛病,引致聲波不能由外耳道傳送到內耳部份。. 二. 感音性失聽 主要是由於內耳部份通往腦部 ...

  5. 2021年10月8日 · 長者日常應當輕聲說話,用溫水洗臉,早上安靜地睡覺,做適當的主題活動,一天的內容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不要亂七八糟、寂寞乏味,也不要過度疲勞,缺乏休息。

  6. 2018年5月28日 · 2018年05月28日. 一、 共同決策,入住前作充分心理準備. 先了解長者對入住院舍的想法;尊重長者,讓他們參與選擇院舍過程,以消除疑慮,減低無助感。 安排實地參觀,向長者介紹院舍的服務、設施、收費,或透過光碟或單張,幫助長者了解院舍環境。 二、 加強歸屬感,多探訪保持聯繫. 鼓勵長者帶同適量個人物件 (如紀念品、信物﹝或可以照片代替﹞、相片、慣用的水杯等),增強對新環境的親切感和歸屬感。 長者既想見兒孫又擔心他們辛苦的矛盾心情,家人應予以體諒。 其實家庭支援是長者生活滿足感的主要來源,家人應安排定期探望。 盡可能保留長者的房間,好讓長節日時可帶長者回家渡假,亦可讓長者存放重要物品,減少被遺棄的感覺。 三、 預期長者會有情緒困擾.

  7. 2018年7月26日 · 1.瞭解患者所患的疾病及患病過程中的心理反應,學習護理的技巧,增加護老者的信心和應變能力。 2.對患者建立恰當的期望。 3.鼓勵患者做一些能力範圍可以做得到的東西,保持其獨立及自我照顧的能力。 4.在生氣或憤怒的時候,避免和患者爭辯,讓自己冷靜下來或離開當時的環境,並以客觀的態度分析事件,嘗試找出生氣的原因及改善的方法。 5.簡化護理程序,固定每天例行的工作。 6.與家人商討分擔照顧患者的工作。 7.給予自己私人的空間,保持社交生活。 8.維持對自己有正面的評價,肯定自己對患者的照顧和付出的努力。 9.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注意均衡的飲食。 10.學習鬆弛技巧如深呼吸和肌肉鬆弛練習。 11.尋找適當的社會資源,減輕負擔。 12.避免使用不恰當的方法去處理壓力,例如逃避、依賴藥物或酒精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