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盧寵猷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周倩明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甲狀腺為一個蝴蝶形器官,位於頸前方。. 從表面來看,甲狀腺看似淺層,實質卻被肌肉組織包圍著,同時與身體器官如氣管、食道、頸動脈和靜脈有關聯。. 十年存活率達九成. 任何器官也存在癌變 ...

  2. 智慳 食煮一餐 更多 化療標靶聯手對抗 腸癌擴散有藥可治 (2022年1月號) 心臟衰竭 可大可小 (2022年1月號) 大腸癌 有早知有得醫 ! (2018年2月號) 睡眠窒息 大人細路都要識 (2018年2月號) 不育治療新方法 (2018年2月號) 更多 未忘初心 ...

  3. 每當說起化療或電療,不論是否癌症患者,第一個反應都是「好細胞又,壞細胞又,仲會甩頭髮,乜嘢抵抗力都冇晒啦」。 「化療和電療的確存有副作用,但箇中技術近年已有很大進步;加上新推出的輔助藥物非常有效,治療期間可能遇到的副作用其實是 ...

  4. 紓緩癌症治療副作用有辦法. 期數: 2014年12月號. 醫生: 陳亮祖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撰文: 陳秀清. 癌症治療方案包括手術、電療、化療及標靶藥物治療。 不少人一聽到化療,便覺得它比手術更可怕,因為化療會伴隨不少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往往令患者被迫中止療程。 到底目前是否有方法減少癌症治療副作用? 根據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的數字,2011年,本港共有26,998宗癌症新症及13,241宗死亡個案。 癌症中以大腸癌最為常見,其次是肺癌、乳癌。 此三大癌症個案數字相加,佔所有腫瘤個案逾一半比例。 癌症確實成因至今未明,肯定的風險因素包括吸煙、飲酒及長期進食高脂及醃製食物。 亦有個別腫瘤由病毒引起,例如七成子宮頸癌是由人類乳突病毒引起。

  5. 簡單來說,體外放射治療就是利用高能量的X-光速死腫瘤。 今天,體外放射治療已發展到強度調控和影像導航的領域,除能調節X-光速的劑量和照射角度,定位技術亦較舊日優勝,故醫生能完全掌握治療所引起的副作用。

  6. 而化療則應用於荷爾蒙治療效果不理想時採用。它主要透過干擾活躍癌細胞的分裂和自身繁殖能力,達到控制腫瘤的目的,目前主流仍為靜脈滴注。標靶治療則針對癌細胞特有的生物路徑將之滅。

  7. 食道癌為亞洲及遠東地區 較普遍的癌症,本港每年新症約5 0 0 多 宗, 當 中 4 0 0 多 宗 的 患者為男性,發病年齡一般為30多歲,高峰發病年齡為60至 75歲。胃腸癌則為世界常見癌症,屆晚期階段一般會較難治療,故及早發現往往是提升治癒率的關鍵。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