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兒童情緒行為障礙是指一種影響兒童情感、行為和社交功能的心理健康問題,通常表現為持續和異常的情緒反應、行為模式或社交互動。 這些問題可能會影響兒童的日常生活,包括學校、家庭和社交環境。

    •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動症
    • 肢體弱能
    • 語言發展遲緩
    • 整體發展遲緩
    • 特殊學習困難
    • 情緒困擾及行為問題

    常見問題:

    1. 專注力弱,容易分心、較難集中精神聽從指令、容易忘記及遺失物件 2. 行為衝動,未能輪候、常打斷別人的說話 3. 過份活躍,不能安坐、跑跳或說話過多 4. 計劃及組織力弱 5. 較容易出現社交或行為問題 6. 自我形象及自尊心低落 返回頁首

    常見問題:

    1. 由肌肉神經系統受損所引致,包括肌肉張力過高或過低而可能出現原始反射動作;大、小肌肉發展遲緩,常伴有不正常動作模式;感覺功能障礙,動作協調困難等 2. 由先天缺陷所引致,包括:肢體畸形、殘缺或癱瘓 3. 由遺傳疾病所引致,可能出現肌肉萎縮及較嚴重的功能障礙 4. 伴有不同程度的日常自理及社區生活適應問題 5. 缺乏自信心及較被動 返回頁首

    常見問題:

    1. 說話模糊不清,難以讓人理解 2. 詞彙貧乏、詞不達意 3. 難於理解抽象詞語、複雜語句結構、不熟悉的概念等 4. 說話內容與情境不相符、措詞不當 5. 句子結構簡單或異常:混淆、省略或顛倒句子中的詞語 返回頁首

    常見問題:

    1. 在多方面的發展進度或質素上較同年齡的兒童落後 ( 例如:大、小肌肉發展較慢、肌張過低、語言發展較慢、感覺接收或辨別能力較弱等 ) 2. 學習較緩慢、較難理解抽象的概念及運用邏輯推理 3. 專注力及記憶力較弱 4. 自理技巧較弱,如進食、穿衣、梳洗及如廁等 5. 自信心較弱、容易發脾氣 返回頁首

    常見問題:

    1. 文字解碼困難:對認讀字詞、串字、拼音、理解文章內容有困難 2. 說話時的句子組織能力較弱,較難理解結構複雜的說話及指示 3. 大、小肌肉協調有困難,力度控制較弱、書寫速度較慢、字體潦草 4. 視覺空間認知困難,常寫錯或漏寫筆劃、字體部件不合比例、字距不平均 5. 專注力及記憶力較弱 6. 缺乏自信,容易出現行為問題 返回頁首

    常見問題:

    1. 經常發脾氣、哭泣;出現破壞或攻擊性行為 2. 出現過份焦慮或恐懼情緒 3. 經常發惡夢或睡眠困擾 4. 社交困難,害怕與不熟悉的人接觸,表現退縮或抗拒 5. 持續出現醫學未能解釋的身體痛症或不適,如頭痛、肚痛、嘔吐等 6. 出現行為倒退情況,如遺尿、遺便等 7. 持續出現反叛或有敵意的表現,如常常與成人爭辯、拒絕聽從指令、拒絕承認過失並埋怨他人等 返回頁首

  3. 2023年11月22日 · 兒童及青少年其實跟成年人一樣,都有情緒起伏的情況,處理不當會造成問題。. 而 抑鬱症 在兒童身上非常罕見,當兒童開始踏入青少年階段後,患上抑鬱症的機會便漸漸增加,然而女性患上的機會亦較男性高。. 跟據醫管局的資料及精神科醫生過去的 ...

    • 把否定批判憋回去!——你以為你在否定行為,孩子以為你在否定他。當我們說:「不準哭!」「不要鬧了!」「你又亂丟東西!」「怎麼那麼皮!」我們心裡可能是想糾正孩子此刻的行為,但孩子心裡接收到的是「媽咪不喜歡我,媽咪在否定我⋯⋯」
    • 描述情境、命名情緒。——幫助孩子表達,減少無助感,並 用語言描述情緒,同理他的感受。前面我們說過,孩子哭鬧一部分的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表達。所以我們這時候就可以先幫助他(也是在示範)描述現在的情境以及他的情緒。
    • 陪伴孩子找情緒出口。——憋住的情緒,可能長成暴力/自卑,不如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宣洩。東方含蓄的文化很少教我們如何處理負面情緒,只規定「不能表現出來」,不能哭、不能生氣、不能軟弱⋯⋯
    • 教孩子下次如何表達。——擁抱、深呼吸幫助孩子平靜,讓孩子知道用說的比用哭的有效。等孩子發洩得差不多,我們可以擁抱他、和他一起做深呼吸(這兩個方法實測滿有效的~)
  4. 2021年11月11日 · 若爸媽發覺孩子有情緒障礙問題,吳四維醫師建議先尋求「兒童心智科」的協助,且最好是「兒童發展聯合評估」的門診,這是針對6歲以下兒童做的語言、動作、認知及情緒發展的綜合評估單位。

  5. 2023年4月9日 · 兒童及青少年情緒問題的高風險因素. 從一些研究中可能歸納多項可能導致兒童及青少年於疫情期間出現情緒問題的高風險因素: 女性比男性以乎出現較多情緒問題. 較年長的學童表現出較多的情緒問題. 孤立、社交支援度低的學童. 低收入的家庭. 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 家長本身的壓力及心理健康問題. 焦慮症、社交焦慮症及抑鬱症的分別. 陳君訥醫生表示,青少年及小童有機會會患上焦慮症及抑鬱症。 抑鬱症主要病徵是情緒低落。 焦慮症的主要病徵是覺得過份驚慌,緊張,焦慮。 她指,部分病人會同時出現兩種抑鬱及焦慮病徵。 抑鬱症病徵.

  6. 了解及處理孩子情緒的重要性. 減少負面影響. 有助處理他們的情緒行為. 有助了解他們的需要. 讓孩子更懂用適當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求助徵兆. 讓孩子更敏銳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讓孩子對別人更有同理心. 親子關係更親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