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工傷賠償 英文 相關

    廣告
  2. 本行從事交通意外索償、工傷賠償法律服務28年,30位專業律師,後勤員工已過百人,信得過! 專業律師提供工傷、交通意外傷亡索償服務,曾為客戶爭取愈億元總賠償

    • 國際公證 Notary Public

      文件護照認證、海牙認證、加簽、監誓

      見證簽名、遺囑、認證公司文件和交易

    • 中國公証服務

      寡佬証、國內遺產、房產轉讓

      授權委託、同一人身份、親子公證

搜尋結果

  1. Yahoo字典
    • 1. worker's compensation (a state agency which handles claims of workers injured on their jobs)

    Powered by Dr.eye

  2. 2022年8月13日 · 本港酷熱天氣持續,近月有不少工作期間猝死的意外,大部分懷疑因與中暑有關,惟政府現時一直未有把「中暑死亡後可獲工傷事故賠償」納入法例。. 有工會引述1宗於4年前發生的個案,有工友於地盤工作期間因中暑而暈倒不治,其後死亡報告亦告中死 ...

  3. 2023年12月28日 · 工業傷亡權益會今日 (28日)進行2023年工傷及職業安全大事回顧。 根據統計,今年跟進的職業死亡意外共有74宗,主要來自建造業,錄24宗,致25人死亡;意外中較多人涉及工作期間猝死,佔18宗,其次有13宗為高處墜下或離地意外致死,另分別有5宗及3宗涉吊運、觸電致死意外。 工會認為情況較為罕見,值得留意及探討,並希望勞工處參考外地,更改工傷補償機制。 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提到,今年5月《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生效不足一月,一名工人在中文大學進行棚架工作時突然昏迷,送院不治。 她指,當天市區最高氣溫約攝氏34度,「黃色工作暑熱警告」生效,僱主亦稱該名工人工作45分鐘便出事,未能符合指引工作一小時才需休息的建議,而解剖報告上的死亡原因則列明為冠狀動脈,變相被歸類為自然疾病,而非工傷事故。

  4. 2017年7月12日 · 工人在工業意外受傷後,可向僱主索償,如有爭議,便會在法庭處理有關受傷賠償,分析報告指,由工業意外發生日起,平均要4628日,即12.6年,法庭案件才解決。 這些個案的工人年齡由30歲至49歲,受傷前月入平均約1.3萬港元,對英語未必太懂,他們多講烏都語等方言。 研究亦發現,有5人在工業意外後出現精神問題,但他們與沒有出現精神問題的工傷工友所得的賠償,均沒有顯著差異。 研究中心主任李綺雯表示,研究發現非粵語工人得到的賠償金較低,和精神失常與否的賠償金無分別,研究團隊有2個主要推測,雖然非粵語工人在法庭上有傳譯協助,但在庭外的溝通仍然困難,包括難以與律師諮詢商討,故在尋求賠償方面可能較為不利。 第二,當香港法官裁定賠償金額時,對精神及身體傷害往往一視同仁。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1年5月12日 · Tweet. 勞工處共接獲541宗懷疑在受僱工作期間因工確診的僱員補償個案。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近一年半,勞工及福利局今日(12日)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透露,去年1月至今年4月28日,勞工處共接獲541宗懷疑在受僱工作期間因工確診的僱員補償個案,當中包括2宗致命個案。 在接獲的個案中,有79宗個案已確認為工傷個案,相關僱主須承擔僱員補償責任,惟目前僅得11宗個案已獲賠償。 勞福局表示,541宗呈報個案中,有528宗個案由僱主主動向勞工處呈報,餘下13宗個案由僱員通知勞工處跟進。 上述大部分個案在向勞工處呈報時,均未能確定有關僱員是否在工作期間或是從其他源頭感染新冠肺炎,故此僱主需時自行調查或待勞工處協助搜集醫事報告及其他相關資料,就個案是否屬工傷的可能性給予意見。

  7. 2018年1月31日 · 終審法院今天 (31日)指,勞工保險的保單範圍可涵蓋僱主未有向保險公司申報的僱員,因此裁定要由保險公司負責支付賠償。 涉事室內設計公司Nuovo Design Limited於2007年3月15日聘請木工羅少華為散工,日薪800港元,羅在上班4天遇上意外手部受傷,之後獲發15個月病假。 羅向該室內設計公司索取工傷賠償,獲判約54萬港元賠償,但該室內設計公司未支付分毫便告清盤。 高等法院之後再裁定羅連同工傷賠償,共可得約355萬港元賠償。 承保的安盛保險 (百慕達)有限公司指,該室內設計公司在保單中只描述其「業務」是「室内設計」和「辦公室 (室内設計)」,並且沒有在「僱員補償」列表申報其職員包括木工,羅因此不屬保障範圍,賠償應由僱員補償援助基金管理局支付,結果引發今場訴訟。

  8. 2020年6月28日 · 僱員補償條例》內羅列48種受法例保障的職業病類別,惟常見的中暑、猝死等均不在條例之內。 「現時工傷條例照顧唔到工人需要,佢哋只可以自保。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指該條例於多年前訂立,至今未有適時更新,中暑等疾病目前仍未納入法例保障的職業病範疇,故僱員出事難以循職業病索償,但可嘗試循工傷方向索償。 他指以往由於炎熱天氣情況未算嚴重,故當時政府未有考慮把中暑納入職業病類別,但近年全球暖化加劇,酷熱天氣增加,當局應適時檢討法例。 陸建議僱員可自行購買人壽或醫療保險,以保障在中暑或患上其他未納入職業病補償範疇的疾病時可獲得賠償。 但從僱員長遠福祉設想,他認為政府應該擴闊職業病涵蓋範圍,納入中暑等疾病,讓工人獲得更好保障;工會亦應加強教育員工保障自身權益。 -----------------------

  9. 2023年12月25日 ·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 「外賣員權益關注組」成員麥德正表示,目前平台工作者難以取得工傷賠償外賣平台公司會終止工傷員工的工作帳號,聲稱「唔同你合作」,而非解僱,令數碼平台工作者極難取得工傷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