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16日 · 退休規劃. 發布時間: 2021/09/16 11:10. 分享: 第三桶金:平穩收益組合. 處理好保險保障及應急資金後,Ellen便開始與凌氏夫婦商討如何運用現有資產,儲蓄及每月盈餘來為未來需要而創造更多財富。 凌氏夫婦計劃讓兩位女兒到海外升學,但未有確定時間表。 以到海外升讀大學為例,大女兒距離升學時間還有15年,而小女兒還有18年,所以可以充分運用複息效應,利用時間為財富增值。 因兩名孩子還年幼,目前在生活及教育上的支出比較少,所以凌氏夫婦想趁未來5至10年為他們的大學教育基金供款,假設未來每位女兒大學使費為200萬元。 至於退休計劃方面,凌氏夫婦預算最快都在60歲才考慮退休,凌先生距離60歲還有14年,而凌太太還有19年,他們估計到時能維持現時生活質素已可接受。

  2. 2024年1月17日 · 過去兩年本港樓市持續下跌市場上平盤處處不少人考慮應否趁低入市今次你財策劃師的主角Noelle也一樣今年37歲的她是一位學校教師持有一個居屋單位自住的她正考慮應否再換入私樓單位Noelle提供的資料中有不少問題期望得到指點

  3. 2023年7月20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23/07/20 15:37. 最後更新: 2023/07/20 15:37. 分享: 年輕人投身社會後重返校園,自我增值固然是好事。 但讀書除了努力,還要有財力。 今次的理財個案主角是一位24歲、手持80萬元資產的少年,自己重返校園之際,更要供胞妹一起讀大學,資金一鋪清袋點算好? 看看龔成是如何回應: 讀者: 龔成老師好,有事想求助一下,case比較長,非常感謝你的耐心,望指教. 本人男,24歲,18歲後無讀大學出來做左6年野,現經濟狀況如下: 60萬存定期(年利率4%) 10萬炒股,蝕左2萬. 10萬現金. 現困境如下: 準備9月讀返大學(已錄取),學費一年大概6萬,將要讀4年。 (4年=24萬)

  4. 2024年2月2日 · 發布時間: 2024/02/02 13:35. 最後更新: 2024/02/02 15:24. 分享:. 私立大學教授小山龍太(化名)在退休4年内「敗」光了自己2000萬日圓退休儲蓄(約106萬元)的四分之三,瀕臨破產。. 高校教師,本應是高收入人群,風光無限,卻能在退休後瀕臨破產?. 近日,日本 ...

  5. 2024年4月11日 · 發布時間: 2024/04/11 08:00. 最後更新: 2024/04/11 18:13. 分享:. Anson一家三口兩年前決定放下香港一切,物業也賣了,舉家移居英國追求新生活。. 但沒有充足準備下,收入大減,開支亦難控制。. 過去數年,不少香港家庭移居到海外。. 今次個案主角是移居 ...

  6. 2024年3月16日 · Valcourt一直想前往外國的烹飪學校就讀僅做了少些網絡研究後她便一時興起向一間法國學校提交申請更在2020年10月獲錄取不久後辭職但這卻是大錯特錯的一步她沒有足夠積蓄當時也未意識到辭職帶來了精神上的損失個人財務以至身心狀態根本還未準備好留學Valcourt被迫將烹飪學校擱置一旁重投職場以解決問題。 撞板後一步步籌備. 再精準出擊. Valerie Valcourt仍未放棄法國夢,但第二次挑戰,她更為小心,做了以下部署︰. 部署(一):增加儲蓄. 她需要提高積蓄一倍至約2萬美元,才能維持學師期間的生活所需;為加速儲蓄,Valcourt接受了新一份行政助理工作,又從西雅圖搬至紐約,最後搬到康乃狄克州與家人同住以慳錢。 部署(二):向前輩取經.

  7. 2018年8月15日 · 香港學生選擇到海外升學的熱點,不再是英國、澳洲或美國佔主導。 根據教育局2017年數據,約3成中六生選擇前往台灣升學,名列中六生海外升學地方榜首,其次是選擇前往英國和內地升學,分別約有2成。 內地升學每年只需約4.2萬元. 學費及基本生活開支預算作考量,價錢相對低廉或許是中六生選擇到內地和台灣升讀大學的原因之一。 據資料顯示,前往內地升讀的學費和基本生活開支,每年只需約4.2萬元,台灣需約5.7萬元,而在韓國升讀大學便要約8.1萬元。 【延伸閱讀】 【海外升學】熱愛中國文學負笈台灣 港生闖研究天地. 歐美升學財政承擔重. 至於到英國、美國及澳洲升讀大學,學費連同基本支出,折算後每年由使費20萬至30萬元不等,以大學修讀四年計算,即至少需要過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