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徐晃(?. ~ 227年 ),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名将。. 徐晃早年跟随 杨奉 征战,并说服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受封都亭侯。. 后归顺曹操,参与徐州之战、官渡之战、攻打冀州、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渭南之战 ...

  2. 原创. 阅读 6917 赞 27. 徐晃原本只是杨奉手下的骑都尉后来说服杨奉将汉献帝护送入了洛阳公元196年汉献帝终于摆脱郭汜等人的魔掌在杨奉等人的保护下安然无恙回到了洛阳这其中曹操的迎奉立下了大功见此情况徐晃劝说杨奉归顺曹操只是由于杨奉反叛了曹操但徐晃非常理智转身投奔了曹操。 作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在《三国演义》中,竟然被一个名叫孟达的小人物一箭射杀了。 小说中的孟达,多次叛变和投敌,是一个不忠不义的小人。 他先叛变了刘璋,迎接刘备入川,后来又叛变了刘备,跑到了曹魏阵营,后来又接着叛变,与蜀国的诸葛亮对接,想要重新回到蜀国。 结果孟达的这一次叛变,被司马懿知晓后,赶紧派出先锋徐晃来讨伐他。

  3. _百科TA说. 樊城之战徐晃究竟是如何战胜占尽优势的关羽? 作者 说三国. 阅读6765赞36. 东汉末年的樊城之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 (公元219年),刘备的手下关羽率出兵荆州南郡,占据襄阳、樊城的一次战役。 关羽先是水淹七军,重创了曹魏,后来又被曹操手下吕蒙偷袭荆州、最后逼得关羽败走麦城,关羽父子被杀。 樊城之战是指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蜀国刘备手下关羽率兵围攻荆州 (今河南新野}和襄阳 (今湖北襄樊),史称樊城之战。 那么,樊城之战背景是什么呢?为什么最后孙权倒戈曹操一起对付关羽有了这樊城之战的呢? 话说樊城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当时的中央政治背景是东汉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衰弱,社会危机日渐深重,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再加上刺史制度的变动,群雄割据四起。

  4. 三国名将徐晃. 樊城是前线徐晃当然是理智的不会带着这帮新兵去送死他跑到了阳陵坡屯兵而当时驻扎在偃城的一支人马是由关羽派来的双方距离不远此时徐晃暂时按兵不动但手下的那些将领们意见很大因为个个求敌心切不断指责徐晃不积极营救樊城似乎这个徐晃有可能会投降。 真的是这样吗? 徐晃什么也不说,倒是随行的议郎赵俨出来说话了。 他说,如今的樊城被关羽围得如同铁桶一样,洪水也没有退散,我军现在势单力孤,如果贸然出兵,在城内的曹仁根本无法与我们打配合,必定难以取胜。 我的建议是,先派一支先锋队伍靠近这个包围圈,设法与城里的曹仁联络,让他知道我们已经过来了,先激励将士坚守住。 下一批援军大概十天左右就会到位,只要曹仁能够坚守十天,到时候大家里应外合,敌军就可以大破。

  5.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徐晃早年跟随杨奉征战并说服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受封都亭侯

  6. 谋徐晃是魏势力4勾玉男性武将所属扩展包为谋攻篇-”,设计原型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徐晃 ,技能为“断粮”、“势迫”。 [5] 中文名. 谋徐晃. 性 别. 男. 登场作品. 三国杀. 势 力. 魏. 体 力. 4勾玉. 称 号. 径行截辎. 武将包. 谋攻篇-识. 定 位. 控制、攻击、辅助. 技 能. 断粮、势迫. 目录. 1 角色背景. 2 能力设定. 武将属性. 武将技能. 3 玩法分析. 技能分析. 使用技巧. 简要玩法. 4 角色专属. 武将战功. 武将皮肤.

  7. 徐晃取得了北方战役的胜利南面东吴军又抄了后路关羽被迫向西逃亡最终败走麦城导致了兵败被杀然而论起破关羽第一功还得说深入险地中心开花的徐晃不管在历史上还是演义里对徐晃的评价都是不错的而他本人也把为曹操效力作为自己的理想: 常叹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常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 后期镇守阳平关对峙汉中的魏延,是病逝而不是被孟达射死。 不知道老罗怎么想的,名将的死有一些胡乱编造,张辽,黄忠都是如此,也许他认为将军战死沙场才是最好的归属吧! 124.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