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6日 · 雖然出現這些病徵和症狀不一定表示癌病存在但可令個人提高警覺注意身體出現的變化並盡快尋找醫生診治透過詳細檢查以確定病因。 醫生會詢問你的相關資料和病歷,為你進行身體檢查,並按需要作進一步的檢驗。

  2. 2024年3月21日 · 自2020年開始普及的大腸癌篩查計劃」,由政府資助合資格50至75歲沒有病徵人士到私家診所做大腸癌篩檢截至上年底已有42萬人完成檢查有2,900人發現患大腸癌當中六成屬早期經計劃及早檢查可大大提升癌症存活率

  3. 2022年9月29日 · 根據政府資料政府大腸癌篩查計劃會資助50至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在私營界別接受篩查服務預防大腸癌參加者會首先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檢驗是否有肉眼見不到的微量血液如果有就會安排參加者做大腸鏡檢查以及切除有可能出現的大腸瘜肉大便隱血測試為非入侵性檢測較為方便但可能無法檢測到沒有出血的腫瘤。 而大腸鏡能檢查整條大腸,最為清楚,但可能會有出血和穿腸風險,所以檢查前需要與醫生商討。 免費「糞便大腸癌基因測試」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和華昇診斷中心合作「糞便大腸癌基因測試」,提供300個免費大腸癌篩查名額,幫助高危人士及早篩查和預防。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0年10月8日 · 1. 醫生並沒有跟病人討論大腸鏡檢查的必要性. 2. 病人對大腸鏡檢查的程序感到害怕而抗拒. 大腸鏡檢查的最佳時機. 基本上一個健康無家族性大腸直腸癌相關疾病史的人應在50歲做第一次的大腸鏡檢查而有自身或家族疾病史的人則應更早開始做大腸鏡檢查而針對其他罕見疾病或任何疑慮請和專業醫生討論。 以下是建議檢測的年齡: 如果一個或超過一個直系親屬,患有癌前瘜肉或大腸直腸癌,就應於40歲,或家族中年紀最小的大腸直腸癌患者的歲數減十歲開始檢查。

  6. 2023年6月12日 · 大腸癌篩查計劃於2020年全面推行資助50至75歲沒有大腸癌徵狀的香港居民接受篩查截至2022年12月超過35.4萬名合資格人士參加篩查計劃當中約27,000人確診大腸腺瘤及約2,400人確診大腸癌在大腸癌篩查計劃下篩查出確診患上大腸癌的個案中約57%屬較早期階段即大腸癌第二期或以下)。 改用靈敏度較高檢測HPV病毒. 今年4月起,衞生署改用靈敏度較高的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檢測,為合資格婦女提供子宮頸癌篩查服務。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約54萬名25至64歲婦女已登記使用衞生署的「子宮頸普查資訊系統」,她們可透過系統查閱篩查結果及接收覆檢建議。

  7. 2018年7月30日 ·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表示大腸癌篩查計劃將會恆常化對象年齡由先導計劃的61至70歲逐步擴展至50至75歲一般風險人士沒有大腸癌病徵直系家屬沒腸病病歷的人士均可參加預計未來5年開支為9.4億元。 計劃何時推出? 計劃將分為三個階段,以出生年份計算,第一階段於今年8月6日開始,接受今年年滿61至75歲的人士參加。 第二、三階段分別接受年滿56至75歲,及年滿50至75歲的人士參加。 黃加慶表示,第二、三階段實際開展日期尚未確定,需視乎第一階段的實行情況。 而1942年出生人士因為已滿75歲,達計劃的年齡上限,須於今年內參加。 參加大便隱血測試的市民,會獲派發2支採便試管。 (資料圖片) 政府會有多少資助?

  8. 2020年1月2日 · 大腸癌個案持續攀升政府推出大腸癌篩查計劃合資格人士可獲資助接受大腸鏡檢查有機會及早於癌症初期發現並展開治療若出現大便帶血大便習慣改變或長期肚瀉或便秘排便困難等大腸癌可能病徵醫生有機會提議做大腸鏡檢查但大腸鏡檢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不少人大腸鏡檢查所知不多或有心理抗拒不妨瞭解大腸鏡檢查過程讓自己更安心接受檢查。 俗稱大腸鏡的結腸內視鏡,主要用作檢查下消化道的各個部位,包括迴腸末端、盲腸、結腸、直腸及肛門。 檢查會包括切除大腸瘜肉,並送往進行病理化驗。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李恒輝指,大腸鏡檢查廣泛用於診斷下消化道的各種問題,如瘜肉、發炎、腫瘤等情況。 大腸鏡常用於診斷下消化道的各種病症,對不少人來說並不陌生。 (Artur Tumasjan/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