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李家同教授,曾是暨南大學校長,現為該校教授。他雖然是電機學博士,但他的人文素養與溫文儒雅,給人一種謙謙君子的感覺。理性與感性能夠如此調和,並能具愛心與關懷,在現今的社會裡,恐怕找不到幾個這樣的學者吧!而且他的愛心不光是嘴上說說而已,更實際去行動,到監獄探

  2.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文憑」和「學位」有什麼不同?. (刊載於 2007年 1月 13日《世界日報》) 大學畢業,頒發給學生的是 degree中文譯為學位」,例如學士碩士博士都是學位」。. 學院畢業依學生所讀的課程會獲得 diploma中文翻譯為 ...

  3. 我們知道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無論男女老幼富貴貧賤,都有他大多不相同的願望,因有了願望而產生了奮鬪精神與力量,以期達到願望,願望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志向,俗云「有志事竟成。」古人云:「為人須先立志,志立則有根本。」譬如樹木,本固方能枝葉,人若不立志則如

  4. 書名:蔡柏鋒:不帶偏見的形式實驗者 作者:徐松建築史學者與建築、都市評論,現任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助理教授。威尼斯建築學院建築碩士、義大利國家建築師。著有《柯比意:城市、烏托邦與超現實主義》(田園城市,2002)、《古典、違逆與嘲諷:

  5. 2016年8月12日 · 您好我是非本科今年25歲工作幾年存錢後未來想讀心理相關系所想請問有開放給非相關工作者的講座或課程嗎?因為在網路上看到的課程對象都是相關工作者想要參加短期課程或講座增加自己對諮商的了解以及確認自己是否真的想進入諮商這一塊

  6. 課程是美學文本已經成為當代的最重要的課程論述之一。 另一方面,藝術為本的研究(arts-based research),則以藝術的觀念為基礎,邀請研究者以藝術工作者的眼光,重新觀看教育中的現象,思考教育中人與環境脈絡的關係與意義,發現教育的可能性。 在這些論述中課程教學乞靈於美學或藝術理論為當代課程與教學領域的研究開展了新的途徑。 本研究集合國內研究者,從各種不同的觀點來探討課程美學,澄清其學術內涵,進一步提取重要概念,經由學術研究,使美學取向的課程與教學,成為可實踐的路向。 本計畫以一年時間聚集國內對美學取向研究有興趣的學者,共同研讀重要著作,透過對話、質疑和論辯,從中提鍊重要概念,描繪其研究範疇、領域、內容、概念、方法和語言,奠定課程與教學美學的研究基礎。

  7. 2008年10月2日 · 海專與八大名校在「決戰中華路」之後,還是零星衝突不斷。. 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一日(星期四)的解嚴前夕,海專與開南又在中華商場,打了一次讓西門町局部戒嚴的血戰。. 雙方群毆的學生在街道上奔跑追逐,導致經過的車輛緊急煞車,造成交通受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