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說骨療讀》 作者: 王嘉暉醫生 (骨科專科醫生) 作者簡介. 王嘉暉醫生於2000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及後獲得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骨科醫學院院士及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資格。 於醫院管理局任職駐院骨科專科醫生,並於2011年轉為私人執業。 王醫生於2008年考獲美國NASM 私人健身教練專業資格,亦為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及2009年東亞運動會擔任駐場醫學顧問,自2013年起開始為信報撰寫專欄,講解各類骨科疾病知識。 除了撰寫專欄,王醫生亦時有接受傳媒採訪及擔任醫學專題講座講者,致力宣揚公共健康教育事務。 骨骼作為保護內臟、配合肌肉活動及支撐身軀的主幹,角色舉足輕重。 機器尚可定期維修及更換,然而骨骼自出生開始便每日重覆勞動,故此退化、勞損或受傷亦在所難免。

  2. 吳漢林醫生出生於香港,生不逢時,適逢戰亂,日寇侵華,香港淪陷。自少孕育強烈的愛國家、愛民族的思想情懷。高中畢業後回國升學,就讀於廣州中山大學醫學院,是我國最早開辦的醫學院,前身為博濟醫學堂,創辦於 1866 年,國父孫中山先生 1886 年在此就讀。

  3. 香港風濕病基金會(下稱基金會)於二零零一年成立,致力提高普羅大眾對常見骨科與風濕關節病的認識,為患者提供所需的支援服務,改善其生活質素。 今年,基金會的服務將踏入第十個年頭,你對基金會成立源起,基金會過往的工作及未來展望了解嗎? 有幸請來基金會創會主席劉澤星教授及現任主席游寶榮先生,細說基金會的種種,分享默默努力十載的辛酸與喜樂及基金會的未來發展動向。 前線經驗觸發成立組織念頭. 站在前線崗位工作的劉教授坦言,不論是市民大眾、患者或是同僚,對風濕病存有不少誤解,例如:風濕病不一定要看專科醫生;藥物對治療風濕病沒有大幫助;風濕病不會致命,無須多加治療與護理等等,常有聽聞。 所以十多年前,求診者的病情一般較差,他們或已出現關節紅腫脹痛一段長時間,幾經轉折才能得到確診和適當的治療。

  4. 生活閒情. 健康教育講座. 醫緣相聚. 《自信從「齒」開始2》—牙齒微創修復美學. 《句句有骨》— 香港大學骨科專家與你破解37個骨科迷思. 《醫與研》. 《肺癌全攻略》. 《泌尿解碼》.

  5. 2023年8月1日 · 「肝細胞癌診治的最新發展」醫學專題講座. 日期: 2023-8-1 (星期二) 時間: 晚上7時至8時30分. 地點: 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1樓禮堂(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5號) 主講嘉賓: 鄭繼志醫生(外科專科醫生) 查詢及報名: WhatsApp: 54036121. 上則標題: 「通波仔新發展 了解術後藥物治療方向」 醫學專題講座. 下則標題: 浸院鑽禧健康講座系列 - 「糖尿病有傷口,點算好? 資深護師教你處理」 醫學專題講座.

  6. 作者簡介. 潘智文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畢業於澳洲亞德雷德大學醫學院, 在1 9 9 6 年加入香港伊利沙伯醫院臨床腫瘤科服務, 並獲取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英國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及英國卡的夫大學紓緩醫學碩士等名銜。 潘醫生亦任香港浸信會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 現時私人執業。 在伊利莎伯醫院臨床腫瘤科行醫的歲月裏, 她選擇了專注肺癌的治療和研究, 從此加入了「肺醫」的行列, 見證著肺癌醫療在這二十個年頭的發展,由最初的藥石無靈至現今的百花齊放, 肺癌彷彿已由一個死症進化為長期病患。 潘醫生亦期盼藉着治療科技的日益進步,能為更多肺癌患者燃點生命的希望。 楊重禮醫生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

  7. 2017年6月號. 你或許聽過「地中海貧血」,但有沒有想過為甚麼它以地中海命名? 原來,這個令科學家和醫生頭痛的遺傳性疾病,是人類為了生存下去而作出的自然演化! 地中海貧血 (地貧)是一種遺傳性的血液疾病,患者因為特定基因的缺失或無法正常運作,導致他們血紅蛋白不足,紅血球功能較常人差。 顧名思義,此病較多發生於地中海國家一帶,包括東南亞部分國家,原來這個地理特點分布是和瘧疾有關! 瘧疾是一種可致命的疾病,在醫療技術及設施缺乏的多年前,地貧患者的基因蛻變能提升他們抵抗瘧疾的能力,提升生存優勢。 亦因此,有較高機會將這類基因遺傳給下一代,是人類的自然演化。 然而時至醫療發達的今日,瘧疾已有藥可治,地貧基因再無用武之地,反而其引致的紅血球缺陷成為有待解決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