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林夕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目录. 林夕 (英語: Albert Leung ,1961年12月7日 — ),本名 梁偉文 , 香港 填詞人、文字工作者,创作超過四千首粤、国语作品,與 黃偉文 合稱香港詞壇的「兩個偉文」。 林夕1995年至2003年连续九年獲 叱咤乐坛流行榜頒獎典禮 填词人大奖,是最长连续夺得该奖项的填词人,又于2006年至2009年再度连续四年获叱咤乐坛填词人大奖。 1999年憑王菲的歌曲《臉》及2010年憑張惠妹的歌曲《開門見山》,兩度獲得 台灣金曲獎 的流行類最佳作詞人獎。 2009年獲頒香港樂壇最高榮譽 金針獎 。 筆名. 林夕在2007年.

  2. 2024年5月20日 · 香港繁體. 工具. 林夕 (英語: Albert Leung ,1961年12月7日 — ),本名 梁偉文 , 香港 填詞人、文字工作者,創作超過四千首粵、國語作品,與 黃偉文 合稱香港詞壇的「兩個偉文」。 林夕1995年至2003年連續九年獲 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 填詞人大獎,是最長連續奪得該獎項的填詞人,又於2006年至2009年再度連續四年獲叱咤樂壇填詞人大獎。 1999年憑王菲的歌曲《臉》及2010年憑張惠妹的歌曲《開門見山》,兩度獲得 台灣金曲獎 的流行類最佳作詞人獎。 2009年獲頒香港樂壇最高榮譽 金針獎 。 筆名 [ 編輯] 夕在2007年.

  3. 林若寧稱由於當時在商台任叱咤903總監之正職與填詞人身份有衝突的緣故為了不想被公眾認出而急需一個筆名填詞姓「林」是因為林夕希望其徒弟與他同一「姓氏」林夕本身姓梁),而「若」和「寧」就是隨意在雜誌中挑選出的字他稱名字是刻意改得較女性化因「林若寧」只是一位填詞人並不會牽涉其現實生活。 2000年9月22日 - 林若寧完成人生第一份歌詞為陳曉東的《另一半》,當時還未用林若寧為筆名,林夕替他取名小林。 [註 1] 填詞作品. 以下列出的作品年份是歌曲發表的年份,並非錄音年份或填詞年份。 (括號內為該年發表作品的數量) 2000年(3首) 2001年(8首) 2002年(24首) 2003年(20首) 2004年(29首) 2005年(10首) 2006年(39首) 2007年(59首)

    • 名称由来
    • 个人经历
    • 填词作品
    • 获得荣誉

    林若宁原名为庞健章,亦即叱咤903总监。当时因为要填词而急需一个笔名,姓“林”是因为林夕希望其徒弟与他同一姓氏,而“若”和“宁”就是随意在杂志中挑选出的字,他称名字是刻意改得较女性化。他称在商台的正职与填词人的身份有冲突,为了不想被其他歌手认得,才使用笔名填词;林若宁只是一位填词人,并不会牵涉其生活中。

    留意并赞许林若宁填词功力的还有资深词评人黄志华。主力研究香港早期粤语歌调文化的黄志华,在接受南都记者访问时已坦言“在1999年已与流行乐坛脱节”,对于千禧年以后的粤语流行曲已经少了一份心思去留意。但他却在个人博客中撰写了一篇词评,细致分析2010年王梓轩演唱的新歌《心足》,林若宁填词的作品。以粤语“足”谐“粥”之意,林若宁在词作中以“吃粥”题材切入,黄志华对他的细腻笔触及眼界视角表示称赞:一句“你缺少葱花的春色勾引,你缺少丁香的幽香轻渗”即换来“未必是方文山才懂玩中国文字”的高赞誉,而“世界灌醉了少年,世界变习惯计算,急于进步发展”这些嵌于情歌之中的句子也被认为带着批判现实之味。黄志华坦言,如果单以《心足》而言,林若宁的词风“仍走不出林夕和黄伟文两位大师的笼罩,有两位大师的影子”,但也看好其具有做林夕接班人的潜力。

    外间对于林若宁好评多读,而当事人则自评是“内敛的人”,他说:“我没有刻意追求婉约,我是个内敛的人,我很少会写一些很直接的东西。日常生活中我很少说话,别人不问便不会讲。所以我写的东西很难直接。

    罩着“林夕徒弟”的名分出道,对于数年前尚属新丁的林若宁而言确有帮助,比如包办邓健泓《新居入伙》的全碟歌词,但正如黄志华所指“有大师影子”的印象一样,外界对其个人词作容易有“像林夕”的印象。当年在接到许志安订单《InThe Name Of…》需与林夕各写唱片的一半歌词时,林若宁说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你很讨厌我吗?”因为他认为这明显是让人用来互相比较的案子。林夕在访谈中透露对林若宁的一份期望:“近五六年我都没有再给什么意见了,再给意见就影响很大了。我现在最希望就是他受我的影响减弱,有他自己的一套!”

    突破发生在2006年。林若宁初入行时会抱有“如果不写情歌便会担心没有人再找我写歌”的心态,但在为张敬轩写完一首《笑忘书》后,他开始意识到“写歌词并不是纯粹为了生存才去写,而是真的有一些题材想写”。于是他开始探索更多写词的可能性,迎来个人创作上的改变———2007年《花落谁家》、2009年《七百年后》,将爱情自然融入保育题材的两首歌在乐坛上获得不错成绩,《七百年后》更是赢了林夕和黄伟文的作品,夺下当年CA SH的“最佳歌词奖”。学者朱耀伟教授在分析林若宁词作时也表示,他慢慢建立起自己的风格。

    林夕说起林若宁,他很谦虚地说:“我不敢说他是徒弟。”林夕不喜欢以“师傅”自居,连“请教”这类词也会尽量规避。因为同在商台共事的关系,林夕和林若宁在歌词沟通上多了很多便利,“以前在商台共事也有10年,(当时)就会给他讲解填词的一切。我自己写过的歌词、遇到的难题、构思的过程都会说,在他最初入行有机会写歌词时会给意见他。”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林夕与林若宁的歌词散落在不同的歌碟中,有时幸运的话,师徒两人的词作偶尔也会在某张碟中相遇,但并无刻意合作所言。直至2007年,两人在许志安《In the name of…》专辑中开始尝试包碟写词,这种师徒档“拍住上”的合作模式,以及能与林夕在一张专辑中平分产量的林若宁在短时间内受到了关注;2009年,两人围绕同个概念包办歌词的合作方式又再次在李克勤的《Threesom e》中出现,这次除了概念、词作上的师徒携手外,在专辑封面上也双双出镜,是香港乐坛中鲜少见到的合作呈现方式。林若宁在与南都的对话中回忆起这两次包碟合作的经历,他说:“做《In The Name Of…》的时候,我和林夕会有意互相配合来写,直到《Three-som e》时大家已经没有这种想法。做《Threesom e》的时候,李克勤让我们自由发挥,我和林夕便将所有郁结及对社会的不满表达出来。”

    2000年

    苦荣、小苦妹、许志安、陈慧琳、谷德昭 - 自己发电(芝See菇Bi合填) 许志安、小苦妹 - 睡王子(芝See菇Bi合填)

    2023年

    AGA、陈奕迅 - Special One (feat. Eason Chan) Jessica Law - 自我保护机制 Kerryta - 孤独的恋爱家 XiX - SiS 伍富桥 - 很多很多份之一 吴若希 - 三人之境 李克勤 - 弦续 李克勤 - 回魂夜 李克勤 - 这个故事教训我们 车婉婉 - 迟来的加冕 林智乐 - 忘记趁早 林智乐 - 涩谷驿前等 张驰豪 - 黑色素

    •2011年加拿大至Hit中文歌曲排行榜全国总选——-全国推崇作词人(粤语组别)

    •2012年度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叱咤乐坛我最喜爱歌曲大奖《年少无知》

  4. 成员:林若宁、林日曦. 成立时间:近年. 成绩2009年林夕和林若宁包办李克勤专辑Threesome》;林日曦已在王梓轩歌碟中主写多首词作一直以来林夕从未在公开场合正式宣布收徒弟的消息但是林夕徒弟的头衔却早已被标签在填词人林若宁林日曦身上———三人同样以姓开头发表词作的笔名词人身份背后同于香港商业电台就职的经历词坛林氏系谱似乎也有迹可循。 2009年12月30日,李克勤推出专辑《Threesom e》,封面主角有三个人———他和包办整张大碟歌词的林夕、林若宁,以“铁三角”形式粉墨登场。

  5. 林日曦是香港填词人 林夕 的徒弟之一其配偶为香港独立一人乐队 The Pancakes 成员蔡明丽。 林日曦于香港IVE设计系中途辍学加入商业电台负责声音剪接及网站管理,及后自荐参与电台 雷霆881 及叱吒903的幕后创作,曾担任天比高创作伙伴创作总监。 2007年林日曦参与电影《东京铁塔:我的父亲母亲》宣传,《 (东京铁塔下) gulugulu 》的歌词成为他第一首发表作,歌曲入选当年叱吒十大。

  6. 林夕 ( 粵拼 : lam4 zik6 ; 英文 : Albert Leung ; 1961年 12月7號 —),原名 梁偉文 ,係1990年代開始出名嘅 香港 專業 填詞人 。 佢喺 喇沙書院 畢業, 會考 26分(2A5B2C) [1] , 高考 2A1B1C。 1984年 香港大學 文學院中文系(現叫中文學院)畢業,主修 翻譯 。 做過大學助教、 報紙 編輯、 亞洲電視 節目創作主任、音樂工廠總經理周埋 商業電台 廣告部創作總監,家下主要做歌詞創作最出名。 出名作品. 2002年:《明年今日》填詞. 2006年:《富士山下》填詞. 2014年:《撐起雨傘》填詞. 徒弟. 林若寧. 林日曦. 參考.

  1. 相關搜尋

    林若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