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梁志珊醫生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隨後加入東區尤德醫院外科部門服務逾十年並於2004年獲得香港外科醫學院及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資格亦於同年取得全年最佳學術成績獎項 (Lee Shield Medal-The best candidate of the year)。 梁醫生自2010年開始私人執業,一直參與香港乳癌基金會顧問醫生之義務工作。 好學不倦的梁醫生,尤其醉心乳癌治療。 在2007至2009年間,先後前往史丹福大學和澳洲新南威爾斯乳癌研究中心,進修有關乳房矯形手術的技術,以及乳癌的全面治療。 充實自己之餘,也希望惠及病人。 張幼文中醫師 (註冊中醫師)

  2. 說的是探索亞洲淋巴癌發病與遺傳基因關係的先導研究計劃而造就的正是梁醫生86年自英國讀畢專科回歸港大時著手建立的病人血液樣本及骨髓資料庫。 「那時病人來看病,我們自己便會開個檔案,收集血液樣本,有骨髓就留骨髓,放進冷藏庫儲存。 當時所有事情都沒有想得很實在。 直至5、6年前,他跟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一位分子流行病學教授閒聊,談及癌症預防。 「我們一直也覺得,去到最後,所有癌症也要預防,才能處理到,患癌後才來醫都是難醫的。 問題是大部分癌症就算可以預防,其實也不是很直接,而是間接的例如少吃紅肉、戒煙酒,都還不是很到位,不像傳染病,能打疫苗預防那樣直接。 預防永遠最難. 預防永遠是關鍵,但永遠最難,而且必須先掌握病因,否則便防無可防。 「癌症常有個概念就是:成因一定是遺傳加上後天。

  3. 2017年7月17日 · 剖析乳癌的手術與輔助治療. 日期: 2017-7-17 (星期一) 時間: 晚上7:00至8:30. 地點: 九龍尖沙咀文化中心行政大樓四樓會議室二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十號) 主講嘉賓: 丘德芬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及 潔明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查詢及報名: 2385 6928 (辦公時段 : 上午9:00 至 下午1:00 ; 下午2:00 - 下午6:00) 乳癌治療大致可分為「手術」與「輔助治療」兩種:前者牽涉乳房重建和切除手術,後者則包括化療、荷爾蒙治療及嶄新的標靶治療等。 是次講座外科專科醫生將講解「手術治療」不同方案;另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分享腫瘤切除後乳癌復發的對策,及新型的標靶藥療法,萬勿錯過! ** 更新票務安排 **.

  4. 慧儀醫生 (腸胃肝臟專科) 撰文:羅漪雯. 肝臟是身體一個很重要的器官,負責處理、製造、儲存很多身體所需的營養及元素。 在香港,每十個成年人中有一個患有乙型肝炎,而九成的嚴重肝病 (肝硬化、肝癌)都與乙型肝炎有關。 無論是突發的慢性乙型肝炎還是肝癌,病徵都不太明顯,引致在發現病症時肝臟問題已變得非常嚴重。 因此,定期檢查能及早發現病毒,對治療肝病很莫大的益處。 肝炎四部曲. 乙型肝炎主要經血液或體液感染,是一種傳染力極高的病毒。 受感染後,病人會進入以下的四個階段: <單張內”慢性乙型肝炎的感染”圖表> 腸胃肝臟專科慧儀醫生. 定期檢驗 盡早發現. 很多人對驗身、驗血的態度是「可免則免」,習慣待身體出現問題時才尋找解決方法,但 腸胃肝臟專科慧儀醫生 直指此心態不正確。

  5. 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教授暨學部主任啟信醫生 指出,近年新研發的激光技術較傳統技術優勝,當中,選擇性激光小樑網成形術 (SLT)和圖案性激光小樑網成形術 (PLT)的應用既安全,又不會破壞小樑組織。 「新激光技術使劑量低,配合特定的頻率照射前房角,提升排水功能,眼壓因此得以受控。 手術過程較傳統手術簡單方便,只需5至10分鐘不等。 除新激光技術,istant導管也是一項新發明。 「isatnt是目前最纖細的醫療儀器,直徑只有一毫米,主要作用是把眼內的前房水引流至前房角 (繞過連接眼後方的小樑組織),然後排出。 由於手術傷口只有2毫米,患者於手術後只需留在醫院休息數小時,即日便可以拆紗布並回家休息。 總括而言,青光眼是一個影響視神經的眼疾,存在永久失明的風險,不容輕視。

  6. 2012年05月號. 醫生: 香港浸信會醫院乳房健康中心主任志珊 & 潘智文醫生 (臨床腫瘤科顧問) 撰文:陳秀清. 乳癌為全球頭號女性癌症,每年有數百萬計女性發現患上乳癌。 乳癌亦為本港女性頭號癌症。 據醫管局2008年統計數字顯示,本港每21名女性便有1名患有乳癌,且發病率近10年來更有上升趨勢。 香港浸信會醫院. 乳房健康中心主任志珊. 手術為治療早期乳癌的最有效方案。 香港浸信會醫院乳房健康中心主任志珊 指出,現時手術治療已較以往有很大進步。 「數十年前,乳癌手術需將整個乳房切除,清除所有淋巴、甚至乳房下的肌肉層,但患者的生存率卻反不及現在高,現時手術可配合電療及其他藥物治療,切除範圍已愈來愈小,最新的切除術更可保留乳暈、乳頭。 早發現保留切除機會更大.

  7. 2010年12月號. 醫生: 吳廷醫生 (屯門醫院臨床腫瘤科副顧問醫生) 近二、三十年間,乳癌的個案不斷增加,由1983年的800多宗新症,增至2005至2007年間每年新症平均達2700多宗,增長幅度達二、三倍。 目前乳癌在本港女性癌症中排行第三,發病率為1/20,當中有六分一患者因而死亡。 醫學界目前仍未完全掌握乳癌的成因,不過,有部分女性確會有較高機會患上乳癌,包括:家人有患乳癌紀錄、從未生育過或很遲才生第一胎、初經較早或停經較晚、經常進食高脂肪食物、吸煙或飲酒。 六成患者確診屬第一、二期. 單側乳房硬塊固定到皮膚或胸壁筋膜、腋窩淋巴結有腫大硬塊、乳頭有分泌物或凹陷,皮膚水腫或潰瘍,均是乳癌可能出現的病徵。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