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日 · 2023 年 10 月 1 日. 0. 338.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1,927人,占總死亡人數24.9%,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222.7人,與2021年相比上升1.2%,而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116.0人,相比下降1.8%。 另外還可以從資料中發現,2022年癌症的死亡人數,有近90%集中於55歲以上的年齡區段。 以最近10年來看,癌症死亡人數持續呈現上升的趨勢。 與2012年相比,2022年癌症死亡人數共增加7,777人,若與5年前(2017年)相比,則增加3,356人;值得注意的是,這10年間,0~64歲癌症死亡人數並沒有太顯著的差異,65歲以上癌症死亡人數卻有相當程度的增加。

  2. 2021年8月1日 · 不幸的是,客戶的先生在隔年的一場車禍意外中逝世,而這也成為秀梅心中相當痛苦的一件事,她很自責自己的不夠堅持、努力,而讓這個頓失經濟支柱的家庭少了這300 萬元的保險保障。從這一件事起,秀梅告訴自己 「寧可白做,不可不做 ...

  3. 2024年3月1日 · 前職業棒球選手張誌家2024年元旦疑似因心肌梗塞逝世且2023年9月曾經在社群媒體發文詢問:「最近時常覺得頭痛特別是在曬到太陽的時候痛的地方通常在後腦兩側有沒有醫學常識豐富的朋友知道是什麼情況對此醫師曾加以說明後腦杓兩側若呈現對稱性疼痛恐是基底動脈狹窄症候群」,容易提高栓塞風險而當血流不順時會導致疼痛暈眩甚至中風。 並且整體而言,腦血管不好的同時,一定也代表心血管不好,因為皆屬於高血壓及血管硬化的影響範疇,從張誌家本人在社群回覆自己當時量血壓,收縮壓已經高達149mmHg(毫米汞柱),就可看出已具有高血壓的症狀(正常狀況下收縮壓應在120mmHg左右)。

  4. 2020年12月1日 · 2020 年 12 月 1 日. 0. 1487. 癌症人人聞之色變,而其中胰臟癌更因初期難以診斷,一旦確診後死亡率極高,被稱為「癌症之王」。 據衛福部2019年主要癌症死因數據,胰臟癌位居10大死因第7位。 另外, 國泰綜合醫院的衛教資料也顯示,胰臟癌預後不佳,若出現黃疸時平均存活時間不到半年;就算接受手術治療,平均存活時間也僅約1年,5年存活率不到5%。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則估計,2020年將會有5萬7,600位美國民眾罹患胰臟癌,4萬7,050人死於該疾病,就算可以在初期發現並透過手術切除腫瘤,5年生存率還是僅有37%,而在此階段,大約只有10%的病患能被診斷出症狀。 早期治療雖能大幅提升存活率,但由於胰臟癌早期發現不易,醫生若無一定把握仍會偏向持續觀察,以致待確診後通常為時已晚。

  5. 2020年3月1日 · 資深藝人賀一航去年因大腸癌病逝享壽64歲近幾年已有不少名人皆因大腸癌逝世包括秀場天王豬哥亮電影導演楊德昌劇場導演李國修……大腸直腸癌罹癌人數已連續十一年蟬聯國人好發癌症第一名

  6. 2023年9月1日 ·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發表的2022年心臟病數據報告,在美國,2019年有87萬4,613人死於心血管疾病;2020年,心血管疾病導致全球約1,905萬人死亡。 同時,心血管疾病每年奪走的生命甚至比所有形式的癌症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總和還要多。 為此,衛生福利部位衛教資訊強調,當民眾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或是有長期抽菸習慣時,將增加發生心臟疾病問題的機率;建議民眾維持運動習慣、健康飲食、控制體重,並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況。 此外,也建議民眾在平時就配置完善的醫療保障險種,當風險來臨時,才不會為家庭帶來過度的支出負擔。

  7. 2021年3月1日 · 0. 2034. 2020年12月底,最新的2018年癌症登記報告公布,癌症時鐘再次快轉11秒,平均每4分31秒就有一人因癌症死亡,自1982年起,癌症已經連續蟬連臺灣死因冠軍36年。 2018年全癌症新個案11萬6,131人,死亡4萬8,784人,增長幅度分別約是4%與1.5%。 相較於2017年,10大癌症的排行並未出現改變,但罹患人數與死亡人數都有所增加。 除了罹癌人數不斷增加以外,也有一部份原因是民眾對於健康檢查的意識上升,許多癌症在演變到晚期、末期之前就被發現,得到及時的治療,或許這也正是死亡數增加幅度不到個案數增加幅度一半的原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