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比利時-德國關係 指的是 比利時王國 和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之間的雙邊關係。 這兩國家互為鄰國,路上邊界長達204公里。 [1] 兩國均為 北約組織 、 歐盟 以及 歐元區 成員。 比利時在 柏林 設有大使館, [2] 在 科隆 設有領事館,並且在 杜伊斯堡 、 法蘭克福 、 慕尼黑 、 亞琛 、 漢堡 、 斯圖加特 和 不萊梅 設有名譽領事館。 德國則在 布魯塞爾 設有大使館,在 列日 、 哈瑟爾特 、 安特衛普 和 奧伊彭 設有名譽領事館。 參考文獻 [ 編輯] ^ publisher.

  2. 2019年7月31日 · 比利時位於歐洲西部東臨德國南與法國接壤。 北面與西面則分別與挪威、英國隔海相望。 因為歷史原因,飲食、文化和社會都比較多元。 來到這裡旅行,既可以在這裡購物和享受不同民族的美食,也可以在這裡感受到城市文明,參觀各種歷史古蹟和博物館。 今天要說的有十個到比利時旅遊的注意事項,不出所料,其中三分之一都與啤酒有關! 比利時這個國家很有趣,雖然比起盧森堡的面積比利時算是大國,但相比其他鄰近國家,她顯得非常之小。 (Alex Vasey/Unsplash) 1. 第一次去比利時旅行,一般需要多少天? 行程方面,香港可以直飛阿姆斯特丹和布魯塞爾,你可以這兩個地方作為出發站或者終點站。 荷蘭及比利時,春天去西歐看花,建議7天行程。 如果你有7天左右的時間,可以只玩荷蘭和比利時。

  3. 2024年2月1日 · 比利時 是我第一個 歐洲旅遊 的國家,到 比利時自由行 很棒的是他離 荷蘭 、 英國 、 德國 、 法國 都很近,你可以搭配其他國家安排一起 荷比法、 荷比盧自助旅行 都方便。 第二次到 比利時旅行 ,我安排了8天的 深度景點行程 ,這篇比利時自由行全攻略整理了 城市路線、費用預算、住宿、交通、機票重要的比利時自由行前資訊. 註:本文景點的票價跟交通的價錢可能會依據時間而不同。 最後更新時間2024/2. |歐洲自由行攻略. 大英帝國.

    • 認識比利時的多元風貌
    • 比利時哪個地區使用德文?
    • 2020:比利時兼併德語區一百週年
    • 德國曾努力嘗試挽回一次世界大戰割讓的土地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再度戰敗
    • 比利時德語區的現狀
    • 1920-2020:比利時德語區劃入比利時一百年了,未來會如何呢?

    提起「德語系國家」,一般人會知道有德國、奧地利、瑞士(的德語區)等等,可能頂多還會想起微型國家列支敦斯登,但或許很難聯想到「比利時」也說德文。比利時除了有比利時巧克力、列日鬆餅、尿尿小童這些大家熟知的印象外,比利時使用的語言更是有趣,這篇文章特別介紹比利時「德語區」的故事。

    比利時有三大行政區,分別為: 其中,就在南部的瓦隆大區裡的列日省(Liège,列日鬆餅的故鄉!),這個國家最深處,東邊跟德國接壤的地方,還存在一個七萬多人的德文社群 (Deutschsprachige Gemeinschaft)。 所謂的「社群 (Gemeinschaft)」是有法定地位的,每個社群各有一個自己的「議會 (Parlament)」,針對該種語言的相關事項,例如教育、文化、傳播、國際交流等,制定法規。荷蘭文和法文的社群議會皆設在布魯塞爾,只有德文社群議會設在德語區裡的邊遠小鎮「歐依朋 (Eupen)」。 比利時在 1830 年獨立建國之初,事實上並不包括這塊講德語的土地,而是日後從德國割讓來的。可是德國那麼強大,比利時那麼弱小,兩次世界大戰都被德國鐵騎全面踏平,是什麼原因讓德國割...

    比利時兼併德國歐依朋縣 (Kreis Eupen)、馬梅迪縣 (Kreis Malmedy),即將在 2020 年邁入 100 週年,而且德國可能永遠要不回來。這場小龍蝦咬一口大白鯊的戲碼,讓德文成為現今比利時國土上,極少數人使用的官方語言之一。接著為大家簡單介紹比利時「德語區」的來歷。 1815 年拿破崙下野,這個地區在重建歐洲保守秩序的維也納會議 (Wiener Kongress) 上,被交給了普魯士王國 (Königreich Preußen),德文也因此成了官方語言。1871 年普魯士王國建立成德意志帝國 (Deutsches Kaiserreich)。時至今日,那古老的「比普界碑」(比利時-普魯士)仍立在原地,提醒著世人已經作古的邊界狀態。

    直到納粹鐵騎入侵比利時之前,歷屆德國執政當局(包括威瑪、納粹)都在費心,對歐依朋縣 (Kreis Eupen) 及馬梅迪縣 (Kreis Malmedy) 的邊界改定做出努力。特別是在 1925 - 1930 年間,威瑪政府跟比利時商議,以三億黃金法郎的賠款,將這個地區交還給德國。 這項協議,所有《凡爾賽條約》的簽約國都已經獲得告知,也透過正式外交管道向法國通知,但法國認為德國此舉是圖謀再度侵略,有損其他周邊國家的利益,於是帶頭反對,致使協議最終只得以失敗收場,德國欲收復失土的協商從此破局。

    由於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再次戰敗,於是本區又回到比利時的控制之下,並且隨即在 1945 年發布一項正式的「去納粹化」措施,可剝奪公民權以及實施其他制裁,在二戰期間參加納粹德軍的八千八百壯士,也都受到這項法令的影響。 二戰後在波茲坦會議 (Potsdamer Konferenz) 上決定,德國版圖重新退回 1937 年,也就是二戰爆發之前的疆界。這意味著,德國在二戰中的佔領區全部不算數,包括被德國佔領的「故土」歐依朋 (Kreis Eupen) 及馬梅迪 (Kreis Malmedy) 兩縣,也再度歸屬比利時。 1956年《德比疆界條約 (Deutsch-Belgischer Grenzvertrag)》則是該邊界最後一次的修正。德國至今沒能收復失土。

    目前德語區仍隸屬於絕大多數講法文的瓦隆大區 (Wallonische Region) 及其列日省 (Liège),僅僅是九個鄉鎮拼湊起來的政治實體,沒有自己的省或大區地位。 比利時國會在 2010 年六月大選之後,因為荷語區和法語區的權力衝突,曾持續近兩年無法組閣的政治僵局,國家深陷憲政危機。當時有些人甚至認為,比利時這個國家恐將解體成瓦隆(法語區)、弗萊明(荷語區)、布魯塞爾(雙語區)三個國家。 時任德語區行政長官的藍貝茲 (Karl-Heinz Lambertz) 則揚言,比利時如果解體,德語區所屬九鄉鎮將完全獨立於這些政爭之外,並尋求回歸德國,或者加入盧森堡,作為發展之道。 後來比利時透過憲政改革,強化各語群及各大區的權力,保障多元的平等權利,讓比利時實質轉型成為聯邦國家,才化解了這場...

    經過半世紀歐洲統合運動以及歐盟的治理,「回歸德國」目前已經不是比利時德語區的主流民意。未來德語區有意進一步推動憲政改革,讓自己從瓦隆大區獨立出來,成為瓦隆(法語區)、弗萊明(荷語區)、布魯塞爾(雙語區)之外,比利時的第四個大區,但目前看起來仍未有具體的進程。

  4. 2024年5月9日 · 比利時現今為高度發達的國家,是 歐洲聯盟 和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世界十大商品進出口國之一,外貿為其經濟命脈。 擁有極其完善的工業體系,以及港口、運河、鐵路以及公路等基礎設施。 首都 布魯塞爾 是 歐洲聯盟 與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有「歐洲首都」之稱。 名稱 [ 編輯] 比利時的名稱,源自西元前3世紀的羅馬時代,當時此地蠻族居住,被 羅馬人 稱為 比利時高盧 ( 拉丁語 : Gallia Belgica ),字面意為 貝爾蓋人 的 高盧 。 「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 徐繼畬 所編纂的《 瀛寰志略 》。 歷史 [ 編輯] 在比利時考古挖掘到的史前石器. 主條目: 比利時歷史. 最晚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比利時已經有先民聚居。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2年2月24日 · 比利時國土和法國、德國、 盧森堡 、荷蘭相鄰,和 英國 也只隔著一條海峽,因此大多數的遊客都會安排跨國旅遊,像我們這次就是英國法國比利時盧森堡四個國家一起跑,當然旅遊日期也拉得較長。 比利時首都是布魯塞爾,西北區的布魯日和根特是熱門觀光區,安特衛普則擁有號稱世界上最美車站,另外列日、鲁汶、梅赫倫、阿爾隆、迪南等也都是觀光客較熟悉的城市,以下也簡單列出比利時三大行政區和較熱門的旅遊城市。 布魯塞爾首都大區 Brussels. 布魯塞爾 :比利時首都,歐盟所在地. 佛拉蒙大區 Flanders. 布魯日 :優雅高貴中古世紀古城. 根特 :11~13世紀的繁華城市,建築古蹟林立運河風光迷人. 安特衛普:比利時第二大都會區,火車站超美. 梅赫倫:歷史藝術名城. 魯汶:文化活力大學城.

  7. 比利時王國(荷蘭語:België,法語:Belgique,德語:Belgien),簡稱“比利時”,位於西歐,北連 荷蘭 ,東鄰 德國 ,東南與 盧森堡 接壤,南和西南與 法國 交界,西北隔多佛爾海峽與 英國 相望。 海岸線長66.5千米。 屬海洋性温帶闊葉林氣候,陸地面積30688平方千米,領海及專屬經濟區3454平方千米。 比利時全國分為10個省和581個市鎮。 首都為 布魯塞爾 。 截至2023年1月,比利時人口1169.8萬。 公元前凱爾特族的比利其人在此居住。 公元前57年起長期為 羅馬人 、 高盧人 、 日耳曼人 分割統治。 9-14世紀被各諸侯國割據。 14-15世紀建立了 勃艮第王朝 。 隨後又陸續為 西班牙 、 奧地利 、法國所統治。 1815年併入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