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蚤休(即血山7兜)、飞天蜈蚣(草名红马鞭草,覆地形似蜈蚣者)、鲜水晶花苗、并(木兜)(均收存阴干听用)。 中文名 蚤休散

    • 形态特征
    • 栽培技术
    • 主要价值
    • 名家论述

    ① 七叶一枝花(《本草蒙筌》) 多年生直立草本,全体光滑无毛,高30~100厘米。根茎肥厚,黄褐色,结节明显,具鳞片状叶及众多须根。茎单一,青紫色或紫红色,直径约1厘米,基部有膜质叶鞘包茎。叶轮生茎顶,4~9片,通常为7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9~23厘米,宽2.5~7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全缘,基部楔形,膜质或薄纸质,绿色,有时下面带紫色;主脉3条基出。花单生顶端,花梗青紫色或紫红色;外列被片绿色,叶状,4~7片,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渐尖;内列被片与外列同数,黄色或黄绿色,线形,宽约1毫米,一般短于外列被片:雄蕊数与花被片同,花丝扁平,长3~5毫米,花药线形,金黄色,纵裂,长于花丝2~3倍,药隔在药上略延长、或无;子房上位,具4~6棱,花柱短,先端4~7裂,向外反卷;胚珠每室多数。蒴果球形,熟时黄褐色,3~6瓣裂,直径2~2.4厘米,内含多数鲜红色卵形种子。花期4~7月。果期8~11月。

    ② 金钱重楼(《本草蒙筌》) 多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根茎横生,肥大,表面粗糙,节明显,每节上有纤维状须根,断面粉质。茎由根茎顶端生出,单一,圆柱形,基部带紫色。叶5~11片,一般为7片,轮生于茎顶,叶片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7~15厘米,宽3~5厘米,叶柄常带红色。夏季茎顶抽出花梗,顶生花一朵;外轮花被片4~6片,卵状披针形,内轮花被片线形,与外轮花被片同数,长于外轮花被片;雄蕊亦与花被片同数,淡黄色;花柱4~5,子房8~10室。浆果状蒴果近球形,有角棱,成熟时带紫色。花期6~7月。果期8~10月。生于山区林下或山谷、溪涧边阴湿处。分布云南、广东、湖北、四川、陕西、安徽、江苏等地。

    此外,尚有下列几种同属植物,亦同等入药:

    ①阔瓣蚤休叶6~8片,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花的外列被片绿色,4~5瓣,内列被片黄色,4~5瓣,线形而略呈披针状,中上部宽2~3毫米;花柱4~5短裂。

    分布四川、云南。

    ②毛脉蚤休全株被白色糠粕状的细小短毛,有时近于光滑无毛。叶10~12片,线形至披针形,长7.5~14厘米,宽0.9~3厘米。花的外裂被片4~6瓣,内列被片黄色,4~6瓣,线形或丝状;花药线形,药隔显著超出药室。分布四川、云南。

    遮荫方式A.常绿阔叶林下种植,透光率45%;B.遮荫网下种植,透光率30%;C.猕猴桃园棚架下种植,透光率20%;D.零星透光林下种植,透光率12%。采用带顶芽切割繁殖,施肥管理水平与下同。

    繁殖带顶芽切块繁殖:冬季在滇重楼倒苗后,取滇重楼根茎,按垂直于根茎主轴方向,以带顶芽部分节长3—4 cm处切割(其余部分可作为商品重楼出售),伤口蘸草木灰或生石灰,随后按大田种植株行距15 cm×15 cm栽培,第2年春季便可出苗。

    不带顶芽切块繁殖:在切去顶芽的根茎中选取无损、无病虫害的根茎,以节为基础切割,切口在相临两节的中部,切块用50%多菌灵300倍液浸泡30 min,再用100×10-6GA3浸泡24 h。浸泡后,伤口用草木灰或生石灰处理,以沾满切口为佳。随后按10 cm×10 cm株行距种植,覆土3 cm。墒面覆盖碎草保持湿润,荫蔽环境进行繁殖。一般当年不形成植株,第2年4月中旬开始出苗,形成多茎重楼,10月下旬倒苗后采挖切割处理作为种苗移栽。

    种子繁殖:10至11月滇重楼种子成熟后,采用沙藏催芽进行种子处理,然后条播或散播于做好的苗床上,苗床宽120 cm,高20 cm,上面覆盖1:1的腐殖土和草木灰,浇透水,保持湿润,第2年4月份陆续出苗后,即可进行移栽。

    【化学成分】

    甾体皂苷:重楼中含有较大量的甾体皂苷,苷元主要为薯蓣皂苷元和偏诺皂苷元。重楼皂苷 I、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Ⅲ、薯蓣皂苷、C22- 羟基 - 原薯蓣皂苷、C22- 甲氧基 - 原薯蓣皂苷、C22- 羟基 - 原重楼皂苷 I、C22- 甲氧基 - 原重楼皂苷 I、C22- 甲氧基 - 原重楼皂苷 II、纤细薯蓣皂苷、皂草苷 A-D、蚤休皂苷 A,B、七叶一枝花皂苷 G-H、重楼甾酮 4-O-β-D- 吡喃半乳糖基 -(23S,24S)- 螺甾-5, 25(27)- 二烯 -1β, 3β, 23, 24- 四醇 -1-O-β-D- 吡喃木糖基(1 → 6)-β-D- 吡喃葡萄糖基 (1 → 3)[α-L- 吡喃鼠李糖基 (1 → 2)]-β-D- 吡喃葡萄糖苷、薯蓣皂苷元 -3-O-α-L- 呋喃阿拉伯糖基 (1 → 4)-β-D- 葡萄糖苷、偏诺皂苷元 -3-O-α-L- 呋喃阿拉伯糖基 (1 → 4)-β-D- 葡萄糖苷、异鼠李素 -3-O-β-D- 葡萄糖苷、乙基 -α-D- 呋喃果糖苷、偏诺皂苷元 -3-O-α-L- 吡喃鼠李糖基 (1 → 4)-[α-L- 吡喃鼠李糖基 (1 → 2)]-β-D- 葡萄糖苷、皂苷 Pa。

    黄酮:山柰酚 -3-O-β-D- 葡萄吡喃糖基 (1 → 6)-β-D-葡萄吡喃苷、7-O-α-L- 鼠李吡喃糖基 - 山柰酚 -3-O-β-D- 葡萄吡喃糖基 (1 → 6)-β-D- 葡萄糖苷。

    其他成分:1-O-(β-D- 葡萄糖基 )-(2S,3S,4E,8E)-2-[(2′ R)-2′ - 羟基十六酰氨基 ]-4(E),8(E)- 十八二烯 -1,3- 二醇、β-蜕皮激素、蚤休甾酮、丙氨酸、天冬酰胺、肌酸酐、鞣质、胡萝卜苷等。

    矿质元素:含有 Fe、Cu、Zn、Mn、Mg、Ca 等,其中 Ca、Fe 含量较高。

    【药理作用】

    1.《本草汇言》:蚤休,凉血去风,解痈毒之药也。但气味苦寒,虽云凉血,不过为痈疽疮疡血热致疾者宜用,中病即止。又不可多服久服。

    2.《本草正义》:蚤休,乃苦泄解毒之品,濒湖谓足厥阴经之药,盖清解肝胆之郁热,熄风降气,亦能退肿消痰,利水去湿。《本经》治惊痫,摇头弄舌,皆肝阳肆虐、木火生风之症。又谓之癫疾者,癫即巅顶之巅,字亦作颠,谓是肝风上凌,直上顶巅之病。蚤休能治此症,正以苦寒泄降,能熄风阳而清气火,则气血不冲,脑经不扰,而癫疾惊痫,摇头弄舌诸病可已。若其专治痈肿,则苦寒清热,亦能解毒。治阴蚀,下三虫,亦苦寒胜湿,自能杀虫,其用浅显易知,不烦多赘。濒湖引谚语有'…痈疽如遇着,一似手拈拿。知此草专治痈疡,古今无不推重。然此类寒凉诸品,惟阳发红肿大痛名为宜。而坚块顽木之阴症大忌,非谓凡是外科,无不统治也。

    3.《唐本草》醋摩疗痈肿,敷蛇毒。

    4.《日华子本草》:治胎风搐手足,能吐泻瘰疬。

    5.《滇南本草》:消诸疮,无名肿毒,利小便。

    6.《纲目》:去疟疾寒热。

  2. 口中蚤虱,汉语成语,拼音kǒu zhōng zǎo shī,比喻极易消灭的敌人,犹如口中之虱。故又作“口中虱”。

  3. 肝喜疏泄条达,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则形成症积,痞块。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蚤休清热抗癌,伍用理气活血之药。治疗气滞血瘀型肝癌有良好效果。

  4. 身体扁平,远看如同皮屑,细看则如同 小螃蟹 。. 阴蚤病是由主要寄生于人的 阴毛 和肛门周围 体毛 上的阴 蚤叮咬 其附近皮肤,从而引起瘙痒的一种传染性寄生虫病。. 阴蚤体小,形如甲鱼,借助其大爪抓住毛干。. 进食前的 阴虱 是灰白色,进食后变成 ...

  5. 治疗方法. 1.用晶体敌百虫 (90%)和 硫酸亚铁 按 0.5 :2混合后,0.25ppm全池泼洒。 2. 每天 用 0.5 ppm硫酸铅和 0.2 ppm 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连续 2 次,效果良好. 目录. 1 疾病定义. 2 病因. 疾病定义. 播报. 编辑. 大中华鳋往往寄生在 2 龄以上的草、青鱼鳃上。 鲢中华鳋寄生在 1 龄以上的鲢,鳙鱼的鳃上。 打开鳃益,肉眼可见在鳃丝末端许多白色的小蛆即中华鳋。 病鱼在水中跳跃不安, 食欲减退 或不摄食。 鲢、鳙鱼感染后往往在水中尾鳍露出水面,故又有"翘尾巴病"之称;病鱼鳃丝局部发炎、肿胀、颜色发白。 严重感染时,病鱼常因 呼吸困难 而死亡。 肉眼可见鱼鳃丝上有许多白色的小蛆即中华鳋病。 [1] 病因. 播报. 编辑. 大中华寄生引起.

  6. 虱草花,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臭草Pulicaria insignisDrumm. ex Dunn的花或全草。分布于西藏南部。具有清热除蒸,凉血解毒之功效。用于肺痨咳嗽,骨蒸劳热,痈疽肿毒,丹毒,风疹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