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日 · 441. 0. 《彭博社》在2019年曾報導,一座城市擁有3,000萬美元以上資產的富豪人數,臺北高居世界第8位,但普遍的的特性是低調;與此同時,瑞銀集團(簡稱UBS)臺灣區總經理陳允懋表示,客戶中有高達90%來自未上市公司;瑞士信貸(目前已被瑞銀集團收購)於2022年也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未來5年資產達100萬美元的高資產族群會增加4成,至於臺灣更是被預估到了2026年會增加9成,是趨近於翻倍的數字;再看UBS於2024年1月公布的《臺灣財富金字塔淨資產排行榜》,當中所謂的「準富裕層」高達960萬人,在在都顯示出未來臺灣高資產族群將愈來愈多。

  2. 2024年1月1日 · 265. 0. 走過動盪且多變的2023年面向世界且看回臺灣大環境經濟對保險業帶來諸多挑戰東吳大學詹芳書教授更提出3個考驗著業務員的因素但同時也認為不斷強化自身專業及服務的業務員正符合現在市場的需求且永遠不會被淘汰標普全球S&P Global在2023年10月的預測資料中預測全球經濟成長會自2021年之後連續3年下滑。 並且預測主要國家如美國、大陸等2024年的表現會較2023年更加趨緩,不過像是臺灣這種出口導向的經濟體,雖然同樣需求走緩,但基期偏低,因而經濟成長反而會走升。

  3. 2021年2月1日 · 關於整體保險業總資產占金融機構總資產比重之情形及趨勢過去10年臺灣整體保險業總資產占金融機構總資產比重增加了將近10%,2019年達到35.98%,主因是壽險資產之增加如果壽險業資產成長減緩未來保險業總資產對金融資產占比可能會發生減緩上升之趨勢。 再看保費收入結構,2019年產險保費收入約達新臺幣1,771億元,成長率6.96%。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2020年11月底產險業整體保費收入新臺幣1,771億1,00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產險保費收入有逐年漸增趨勢。 就歷年產險業各險種保費收入占率來看,汽車保險占5成以上居第一,其次是火災保險占1成5左右,再其次是傷害險占1成左右,臺灣產險業各險占率維持穩定趨勢、變動不大。

  4. 2023年3月1日 · 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2022年12月發布《2025保險業展望暨未來報告》,報告中指出在未來會影響保險業的5大關鍵成長趨勢,分別為「全球不確定性擴大信任落差」、「客戶需求及偏好日新月異」、「數位化與人工智慧蓬勃發展」、「氣候風險和對永續發展的關注」及「融合、合作與競爭(比如生態圈)」。 其中,針對「客戶需求及偏好日新月異」層面,報告書指出,由於客戶受到科技數位化影響,對保險的想像不僅是財務保障,他們更尋求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好比購買汽車、規劃退休或是創業,客戶都希望保險公司能超越其風險轉嫁的義務,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涵蓋風險預測、預防和干預,並藉由數位化後的便利支持這些服務,而面對「客戶需求及偏好日新月異」的趨勢,保險業也勢必要做出快速的調整與創新。

  5. 2023年2月1日 · 417. 0. 2022年雖然已經過去但許多不確定因素與影響依然延續至今如俄烏戰爭通貨膨脹甚至是延續多年的中美貿易戰等無一不是持續影響至今可以預見2023年依然會受到這些因素影響。 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環伺下,我們勢必要學會「預判」,這是每一個國家元首與部會首長,或者每間公司高層主管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才能帶領國家與企業走上正確的道路。 而作為個人,面對2023年未知的未來,我們也需要具備「預判」能力,才能夠協助自身未來得以走向坦途。 但是該如何「預判」? 如何讓自己具備預判未來的能力? 國家與企業的預判牽涉十分廣泛,我不敢妄作評論,不過對於個人的預判能力,我還是有一些個人心得,這源自於我過去40多年的親身經驗。

  6. 2024年1月1日 · - 2024 年 1 月 1 日. 168. 0. 為順利應對高利率市場,並接軌IFRS 17及保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壽險公司勢必要做出因應,改以銷售保障型等受利率波動影響較小的商品,除了回歸保險保障本質外,更能減少與其他金融產業之競合,以追求保險業永續經營。 保險業務員更應瞭解市場脈絡,深入瞭解未來趨勢商品。 商品面. 投資面.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17期──

  7. 2022年8月1日 · 1.分析思考的能力,是長期的自我訓練過程,遇到每件事,都要強行逼迫自己有看法、有答案,而要有看法,就要說得出道理,能講得出為什麼,這就是分析思考的訓練。 2.分析思考與追根究柢密切相關,追根究柢是追逐事實的根源及真相,而分析思考是思考方法,在追根究柢的過程需用到分析思考。 3.對任何事都要有結論、有看法,在日常生活中,絕對不說都可以、隨便,這代表我們未經思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