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月14日 · 全球極度瀕危的白鶴相隔14年,重現於本港米埔自然保護區。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公布,上月初在保護區發現兩隻白鶴,目前成鳥仍逗留原地,而另一隻未成年的幼鳥則已失去蹤影。

  2. 2017年7月16日 ·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申請於米埔自然保護區內,興建兩座全新的觀鳥塔,工程最快於2018年8月展開,2020年10月完工。. 據工程項目簡介,其中一座新的觀鳥塔,會只開放予資深觀鳥家使用。. 米埔自然保護區申請興建兩座觀鳥塔,最快明年展開工程 ...

  3. 2023年4月18日 · 本港米埔自然保護區發現一種箱形水母新物種,在2020年首次接觸後,經香港浸會大學領導的團隊的研究下,以及透過基因排序,發現新物種屬於三槳水母科,並命名為「米埔三槳水母」。. 研究人員指,該水母生活在鹹淡水之間,水溫要求約26至27度,與 ...

    • 無線傳送望遠鏡影像 坐定定「睇住芒」觀鳥
    • 增置3d雀鳥模型 增加感官體驗
    • 無障礙觀鳥屋 輪椅也有泊車位

    計劃花費15萬添置無線傳送望遠鏡影像設備和10台平板電腦,只要手持Ipad或智能手機,便可接收影像。「操作望遠鏡的技術並不容易掌握,對於肢體傷殘的人士,更加難配合望遠鏡而調整姿勢。無線望遠鏡設備可以滿足他們的需要,眼睛無須用力聚焦於望遠鏡,開闊的電子屏幕令他們也能更輕易地觀鳥。」WWF解說員張思敏說。

    WWF的生態專家針對視障人士參觀需要,與本地立體打印公司合作,設計立體打印的雀鳥模型並配置發聲系統,增加感官體驗。選中的雀鳥種類有香港特有的黑面琵鷺以及常見的翠鳥和赤頸鴨。WWF助理傳訊經理謝貝嬈說,「它們都是參照真實的個體原型製作的。由於不可能把牠們活捉下來掃描,所以我們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長時間觀察牠們的細節,包括鳥爪的紋理、型態等,同時參照大量圖片比對,希望盡量用模型再現。」WWF主張不要因計劃需要而影響候鳥的生態,盡量用其他方法滿足要求。

    觀鳥屋外是的濕地是雀鳥的Canteen,不少雀鳥沿內后海灣到米埔覓食,這裏是雀鳥發燒友的必經之地。新式的觀鳥屋不但增建了無障礙通道,改善開門裝置,還為輪椅使用者增設「泊車位」。WWF的高級推廣主任(米埔參觀事項)梁銘諾說,「以往觀鳥屋的內部都設有很多木樑,令輪椅不能貼近觀鳥台,改良後的設計讓輪椅可以剛好地停泊在觀鳥台邊,讓傷健人士可更舒服地觀鳥。」

  4. 2019年1月18日 · 1. 濕地是地球上最具生態價值卻又最脆弱的生態系統之一。香港內后海灣及米埔自然保護區的濕地, 是成千上萬過境遷徙鳥的過冬地方和中轉站。. 然而,多年來的發展不斷破壞區內彌足珍貴的濕地生態系統,已為內后海灣及米埔自然保護區帶來壓力 ...

  5. 2018年3月26日 ·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自1983年開始管理米埔自然保護區這裏是唯一不受發展壓力的黑臉琵鷺三大度冬地。 WWF在米埔設立公眾導賞團,並推廣雀鳥保育概念。

  6. 2017年9月9日 · 米埔. 濕地保育. 搶先表達.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將於11月在米埔自然保護區舉行「步走大自然」步行籌款活動,今年以「可持續生活實驗室」為主題,參加者可欣賞米埔自然風光,參與多個攤位活動,更可在大自然中練習瑜伽,認識可持續生活模式,學習與大自然共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