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精神病成因 相關

    廣告
  2. 專業提供精神病、抑鬱症、思覺失調、創傷後壓力及情緒病等輔導及諮詢。 擁有豐富的臨床及醫療心理學經驗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精神健康疾病由甚麼導致?. 精神健康疾病可以有很多成因。. 在大部分情況下,沒有人可以準確、肯定地說出病因。. 我們通常只可指出某些事物有機會導致情緒問題,而某些人對這些事物的反應會較其他人大,受到的影響更深。. 以下的原因均有可能導致情緒 ...

  3. 陽性症狀包括妄想、幻覺(最常見的是幻聽)、思維紊亂、行為嚴重無序以及被動和控制的體驗;陰性症狀包括情感受限、遲鈍或平淡,失語或言語貧乏,意志缺乏,社交貧乏以及快感缺失 [14] 。 通常導致精神病性症狀的精神病性障礙除最嚴重的思覺失調症外,從重到輕還有 情感思覺失調症 、 急性短暫性精神病性障礙 、 妄想性障礙 、 思覺失調人格障礙症 等疾病。 除了精神病性障礙之外,物質濫用(如吸食毒品)、心境障礙(如雙相障礙躁狂發作 [15] )、軀體器質性疾病(如腦部腫瘤)等也可導致精神病性症狀 [9] 。 精神病性症狀的治療方式通常為藥物治療,即使用 抗精神病藥 [16] 。 此外,心理和社會治療也有幫助 [13] 。

  4. 為什麼會患上精神病?. 精神病沒有單一或明顯的病因,通常由多種誘發因素互相影響而產生:. 生理因素 : 腦部化學物質失調、腦部受損、身體疾病;. 心理因素 : 個人性格、情緒;. 環境因素 : 生活壓力、重大轉變、創傷經歷、葯物作用;. 遺傳因素 ...

  5. 精神病並沒有單一或明顯的病因,大多數由多種因素互相影響而誘發,其中包括︰. 1. 遺傳因素. 臨床研究顯示遺傳因素在精神病的發病中起著重要的影響例如患有精神分 裂症的人士,其同卵雙胞胎便有多過5成機會有精神分裂症,但遺傳因素的影 響程度則因人而異。 遺傳因素只代表患上某病症的一種傾向,而有這傾向的 人士會否患病則受到其他因素 (如壓力處理丶身體質素等)所影響。 2. 壓力. 若不懂得處理個人或社會層面的壓力 (如學業丶朋輩相處丶家庭丶青舂期生 理變化等)並長期累積·會對個人情緒及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增加患精神病 的機會。 3. 腦部化學物質失調. 近代醫學研究結果顯示精神病是與某些神經系統的分泌失調有關。

    • 重要事实
    • 焦虑症
    • 抑郁症
    • 躁郁症
    • 创伤后应激障碍
    • 精神分裂症
    • 进食障碍
    • 破坏性行为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 神经发育障碍
    • 哪些人面临精神障碍风险?
    世界上每8个人中就有1人有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指思维、情绪调节或行为显著紊乱。
    精神障碍有许多不同类型。
    已有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2019年,有3.01亿人患有焦虑症,其中包括5800万儿童和青少年(1)。焦虑症的特征是过度恐惧和担忧以及相关的行为紊乱。其症状严重到足以导致显著痛苦或严重功能障碍。有几种不同类型的焦虑症,例如:广泛焦虑症(过度担忧),恐慌症(惊恐发作),社交焦虑症(在社交场合过度恐惧和担忧),分离焦虑症(过度恐惧或担忧与有深厚情感纽带的个人分离),以及其他焦虑症。可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根据年龄和严重程度,也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2019年,共有2.8亿人患抑郁症,其中包括2300万儿童和青少年(1)。抑郁症不同于通常的情绪波动和对日常生活中挑战产生的短暂情绪反应。在抑郁发作期间,患者连续两周以上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心情郁闷(感觉悲伤、烦躁、空虚),对活动丧失愉悦感或兴趣。还会出现其他一些症状,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过度内疚或自我贬低、对未来绝望、有死亡或自杀想法、睡眠紊乱、食欲或体重变化,以及感到特别劳累或缺乏精力等。抑郁症患者有较高的自杀风险。可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根据年龄和严重程度,也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2019年,4000万人患有躁郁症(1)。躁郁症患者有交替的抑郁和躁狂发作期。在抑郁发作期,患者连续两周以上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心情郁闷(感觉悲伤、烦躁、空虚),对活动丧失愉悦感或兴趣。躁狂症状包括情绪升高或易怒,活动或能量增加,以及其他症状,如健谈、思绪奔涌、自尊心增强、睡眠需求减少、分心和冲动鲁莽行为。躁郁症患者有较高的自杀风险。可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包括心理教育,减轻压力,加强社会活动,以及进行药物治疗。

    在受冲突影响的环境中,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其他精神障碍的患病率较高(3)。在经历极具威胁性或可怕的事件或一系列事件后,可能会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其特点如下:(1)再度体验创伤性事件(侵入性记忆,闪回,或噩梦);(2)避免想到和忆及创伤性事件,或回避令人回想起创伤性事件的活动、情况或人物;(3)持续感到当前面临严重威胁。这些症状持续至少数周,并导致功能显著受损。可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

    全球约有2400万人,即每300人中有1人,患有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期寿命比一般人群低10-20年(4)。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是,感知现实的方式严重受损,且发生行为变化。症状可能包括:持续性妄想,幻觉,思维紊乱,行为高度紊乱,或极度激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认知功能方面可能会持续遇到困难。有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方案,例如药物治疗,心理教育,家庭干预,社会心理康复等。

    2019年,1400万人有进食障碍,其中包括近300万儿童和青少年(1)。进食障碍,如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指异常进食和过度关注食物以及过度重视体重和体型问题。这些症状或行为导致重大风险或健康损害、显著痛苦或显著功能损害。神经性厌食症通常发生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可能会导致并发症或自杀,造成过早死亡。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吸毒、自杀和健康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可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包括家庭治疗和认知治疗。

    2019年,包括儿童和青少年在内,共有4000万人有品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1)。此障碍也称为品行障碍。一种品行障碍是破坏性行为障碍或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另一种是对立违抗性障碍。破坏性行为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持续存在行为问题,例如持续的挑衅行为或不服从行为,持续侵犯他人基本权利或违背与年龄相称的重大社会规范、规则或法律。破坏性行为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通常发生在儿童期,但也并非总是如此。可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这通常需要父母、照护者和教师参与,解决认知问题,或提供社交技能培训。

    神经发育障碍是发育期间出现的行为和认知障碍,患者很难获得和行使特定的智力、运动、语言或社交功能。 神经发育障碍包括智力发育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以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特征是,持续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和/或多动冲动问题,对学习、职业或社交功能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智力发育障碍的特点是,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显著受限,难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通常的认知、社交和实际技能。自闭症谱系障碍是泛自闭症,其特征是在社交沟通和社交互动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行为、兴趣或活动持续受限、不断重复且不够灵活。 可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包括社会心理干预、行为干预、职业和言语治疗。对于某些病情和年龄组,也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在任何时候,各种个人、家庭、社区和结构因素都可能会成为精神健康的保护因素或破坏因素。大多数人具有韧性,但面临不利环境(包括贫困、暴力、残疾和不平等问题)的人属于高风险人群。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包括个人的心理和生理因素,例如情感技能和遗传。许多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受到大脑结构和/或功能变化的影响。

  6. 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是感知现实的方式受到严重损害,且出现以下行为变化: 持续性妄想:尽管有相反的证据证明,但对一些信念仍坚信不疑; 持续性幻觉:患者可能听到、闻到、看到、触摸或感觉到不存在的事物; 影响、控制或被动的体验:人的感觉、冲动、行动或思想不由自己产生,而是被他人置于自己的头脑中或从自己的头脑中抽离出来的体验,或人的思想正在向他人传播的体验; 思维混乱,经常观察到的情况是胡言乱语或说话不着边际; 行为极其混乱,例如,做事看起来古怪或没有目的,或者有不可预测或不适当的情绪反应,这干扰了其组织行为的能力; “阴性症状”,如言语极少、情绪体验和表达减少、无法体验兴趣或愉悦、社交退缩;和/或. 极度躁动或动作减慢,保持不寻常的身体姿势。

  7. 常見的精神病包括:老人痴呆症、物質濫用 (如酒精、鴉片、興奮劑等) 有關的精神障礙、思覺失調、情緒病 (包括抑鬱症及狂躁抑鬱症)、焦慮症 (包括泛焦慮症、驚恐症、強迫症等)、飲食失調、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病 (包括自閉症、過度活躍症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