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2日 · 明報專訊張婉婷執導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今日正式上映上映多時的優先場累收逾700萬相信是港產紀錄片的一項紀錄並捧走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電影也是該會繼前年理大圍城兩年內再度把最佳電影頒給紀錄片。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閱讀工具:

  2. 2023年2月5日 · 明報專訊紀錄片電影給十九歲的我上周正式上畫公映電影攝製耗時10年本為記錄英華女校重建後來變成記錄6位女生從中一到19歲的成長故事觀眾跟着導演的視角看2011年到2019年香港的變化也窺見少女成長路上的跌撞與蛻變。 今年少女已23歲,她們又怎麼看他人眼中自己的成長?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3. 2023年3月9日 · 給十九歲的我爭議中領電影評論學會最佳電影獎 聯合導演郭偉倫無愧 稱無逼學生拍攝. 圖1之1. 【明報專訊】《第29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頒獎禮昨日於西灣河電影資料館舉行大會今年1月公布得獎名單最佳電影得主是早前掀風波的給十九歲的我》,導演張婉婷未有現身監製黃慧與聯合導演郭偉倫出席領獎成焦點。 郭偉倫稱製作團隊在這件事上責無旁貸、義無反顧,但無愧於心,強調沒有強迫學生拍攝,相信香港仍是有公道、講道理的社會,在適當時候會向大家交代事實。 憑《窄路微塵》和《流水落花》分別奪最佳男女演員的張繼聰與鄭秀文(Sammi),對於能否在金獎像再下一城封影帝影后,二人異口同聲說要睇評審口味。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4. 2023年2月2日 · 明報專訊】《給十九歲的我是由英華女學校邀請校友張婉婷導演製作的紀錄電影。 電影原意是記錄英華學校重建前後,幾名學生的成長經歷和學校的發展。 但導演經過多年的跟拍和剪接展示香港經歷種種社會運動下學生在中學階段生活的轉變成為一套觀照及透視少女成長的深度作品。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5. 2023年4月17日 · 張婉婷執導給十九歲的我在爭議聲中奪最佳電影亦首次由紀錄片得此獎。《神探大戰同時奪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及最佳攝影共4獎成大贏家。《正義迴廊獲新晉導演及最佳剪接兩獎

  6. 2023年2月6日 · 2023年2月6日星期一. 《給十九歲的我》|主角之一香港小姐指製作團隊稱所有人已簽名同意公映 才簽同意書 (13:29) 圖1之1 - 江冰瀅指公映前曾獲通知要先簽署同意書製作團隊稱其餘參與紀錄 . . . . . . (江冰瀅社交平台再有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主角開腔提及公映前簽署同意書的爭議。 在片中稱為「香港小姐」的江冰瀅在社交平台表示,公映前曾獲通知要先簽署同意書,但製作團隊未有交代「成個事情嘅來龍去脈」,僅稱「所有人已經簽咗名」,只有她未簽,故在「無諗過背後有咁多嘢嘅情况之下」簽署同意書。 她亦表示,一直以為紀錄片面世後好評居多,以及與影片相關的一切都順利,因此認為電影很有意義,即使公開自己部分「黑歷史」亦可接受。

  7. 2023年1月29日 · 明報專訊張婉婷為母校執導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近日獲頒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電影獎因廣受好評去年9月至今的優先場大多近乎滿座雖然下月才正式上映票房累計已逾581萬以一齣素人學生為題材的紀錄片而言,《的成績超乎預期主流評價多是正面。 與此同時,日前一篇題為〈好睇,但就係有啲唔舒服〉的facebook帖文在網上引起迴響和熱烈討論,作者為曾任職記者、雜誌編輯的吳芷寧,文中指出《給》的導演和被攝者權力關係引伸的問題,以及處理上道德倫理的疑慮,不少觀眾留言、轉載表示認同,認為文章梳理了觀影時的刺點,當中也不乏聲音反駁吳的觀點。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