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21日 · 被指冒認繆騫人女兒. 潘小文在節目中指:「當年呢個女士Chris透過已經離世嘅Nel Nel去加微信自稱係繆騫人同王穎個女直接走去問人借錢。 」潘小文更指Chris在內地影圈曾工作混過一段時間,但很快就被踢爆冒牌星二代身份。 對此,Chris接受媒體訪問表示李龍基也認識她的父母,同時透露她的母親與繆騫人因為同為上海人,卻因此真的彼此認識,同時反指潘小文所謂爆料完全只是「得把口講」,沒有實質證據。 李龍基未婚妻Chris。 債主聲稱被Chris色誘. 此外,另一YouTuber在頻道《Smart Travel》內有自稱是債主的阿偉指,Chris曾用裸照色誘他,更表示二人見面後曾發生性關係3次,女方後來向他借錢3萬美金後失蹤。

  2. 2020年7月9日 · 繆美詩指兩名女兒在停課至返半日學期間培養出自學態度。(相片由繆美詩提供停課至返半日學這段日子我還意識到給孩子留白才是培養自學態度的關鍵這陣子細妹頭自己拿著一個彈琴app在琴前咚咚咚一坐便是兩個鐘頭

  3. 2019年5月15日 · 前亞視新聞主播繆美詩Rachel離開主播界投身公關行業已十年與丈夫葉小鋒Vincent育有7歲半的大女兒Charley和6歲的小女兒LoisRachel家庭事業兩得意但原來她曾經歷湊女9個月黑暗期」,現在一切已成過去種種經歷令她領略到為人母的苦與樂與女兒的感情更親密當年生下大女兒後Rachel覺得有了孩子人生更美滿她依然可以繼續發展事業直至小女兒出生她的人生出現了一段前所未有的黑暗期」。 女兒小時候,Rachel曾經歷湊女「黑暗期」,事過境遷,她現在享受為人母的快樂。 (曾有為攝) 妹妹出生時,家姐才18個月大,還是一個剛剛出牙的大BB。 小女兒出世後的9個月,大女兒幾乎24小時都黏著她不放。

  4. 2024年2月18日 · 前亞視新聞主播繆美詩Rachel與丈夫Vincent育有兩名女兒自大女Charley於2011年出生後繆美詩一直修讀不同的家長教育課程學做好媽媽直至遇上美國一個家長效能訓練讓她領略到孩子是自己一面鏡一切育兒問題源自溝通曾在新聞與公關行業打滾多年的繆美詩現成為一名家長效能訓練註冊導師。 (陳慧安攝) 繆美詩踏上親子教練之路. 繆美詩成為媽媽前,在港曾先後任職3間電視台,最為人熟悉是當上亞視新聞主播及記者7年。 其後她投身公關行業,並為機構管理層提供傳媒應對訓練、危機溝通工作坊及演說培訓等。 一直從事溝通工作的Rachel,當上媽媽後努力學習親子溝通,以尋求最適合自己的育兒方式。

  5. 2024年4月4日 · 育有兩名女兒的前亞視新聞主播繆美詩Rachel兩年前舉家回流返加拿大溫哥華女兒到埗不久已火速融入當地生活並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Rachel以過來人身分向家長建議兩大移民Do’s & Don’ts,讓家長在移民前與孩子做好準備。 繆美詩認為家長計劃移民一開始就要讓孩子有最大參與度一同了解新定居地方發掘當地生活種種。 (陳慧安攝) 主播爸媽|繆美詩移民加拿大兩女潛能爆發 前主播變家長導師拆解5大育兒難題【有片】 1. Don't:不要把移民責任放在孩子身上. 第一千萬不要跟孩子說:「我們全家移民都是為了你,你到埗後真的要生性,我由工程師變成做超級市場、做咖啡店,爸爸媽媽改變就職生涯都是為了你,所以你一定要努力讀書。

  6. 2023年4月27日 · 及至去年6月繆美詩與老公Vincent兩名12歲9歲的女兒再重返加拿大現居於溫哥華的繆美詩在今日4月27日接受 李婉華的youtube頻道訪問分享移民生活的體驗和困難繆美詩直言移民是極大的挑戰生活環境完全改變外所有人脈也連根拔起昔日的新聞主播要放下身份開拓新事業。 【補習文化】小五英文考起醫生爸爸掀熱議 繆美詩︰學校家長孩子被捲入惡性循環. 前新聞主播繆美詩接受李婉華節目訪問。 移民生活由零開始. Rachel說要單人匹馬四出聯繫,她說:「我跟小朋友說,自從22歲搵第一份工需要見工外,今次是自己拿著file跟人自我介紹,因為我想做英語市場,所以由頭到尾人家也問『你係邊位? 』,的確是一個好好的訓練!

  7. 2020年11月2日 · 繆美詩的7歲小女兒今年暑假時創作的英詩。 (圖片由繆美詩提供) 雖然孩子的詩水平一般,我仍會大力讚賞,亦從不試圖修飾,更無意定下框架引導,要孩子跟着我的路走。 反正,她們能獨立完成,所學的,很多我也不太懂,我更不要班門弄斧,規限孩子的發展好了。 因此,家長們笑言自己也要好好補習,實在是「錯重點」。 家長當然要自強不息,與時並進,但絕不應化身孩子的書僮,侍候溫習侍候作業,以免養成「皇帝唔急太監急」。 這是繆美詩9歲大女兒兩個月前的功課。 (圖片由繆美詩提供) 而以上種種,說到底,就是補習文化惹的禍。 港童打從幼稚園開始,已經要趕補習班,補到水平超班,學校又發現,可以再「教深啲」。 而且,「教深啲」的學校又往往被捧為神校,深受家長歡迎,學校、家長和孩子都被捲入這個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