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羅孝勇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羅勇酒店特惠,即上Agoda訂房。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香港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12日 · 是故無餘清淨之義,謂是能感非悅意果,無餘永淨,起道證等,極為遙遠,故應勵力,令初無犯。 這裡說明了,雖然罪業已經藉由懺悔清淨,但是要獲得忍位,無論多麼努力,最快也須再多花十劫時間。 所以「無餘清淨」的意思,是從淨罪方面來看,指透過懺悔,可以讓原本會感得不悅意果報的罪業完全淨除;但是從功德方面來看,要生起道證等功德,時間會大幅度的延後。 所以必須在一開始就不要染污。 是故聖者,於微小罪,雖為命故,不故知轉。 若懺悔淨,與初無犯二無差別,是則無須如是行故,即如世間,亦可現見傷手足等,雖可治療,然終不如初未傷損。 所以,聖者面對微小的墮罪,就算性命交關也會明知故犯。 如果「懺悔後淨除」和「最初無犯」兩者並沒有差別的話,那聖者於小惡就無需如此小心謹慎了。

  2. 2020年6月20日 · 【是故修種智者,經極長時,修諸極多,諸極殊勝,戒施忍等,亦是希求彼等妙果,最極殊勝身等勝生。 日常法師開示. 所以真正要想修無上菩提的人,「種智」就是一切種智,也就是最究竟的智慧,要經過非常長的時間,去修很多增上生的因。 這個因是殊勝的,而不是普通的,例如布施跟布施波羅蜜不一樣,布施只是把東西布施出去,布施波羅蜜就不一樣,後面有很詳細的說明。

  3. 《入行論》中精進的修法有三種特點: ① 易理解,即詞句容易理解; ② 便於修,指所說法義容易憶念受持; ③ 最圓滿,即修習的方法最為完善。 本論主要按寂天菩薩的教授宣說引生精進的方便,此外雖也引用了其他論典,但都是作為前者的補充。 此中分四: ① 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② 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③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 ④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這四支的次第是決定的,即先修前兩支——捨離障緣、修積順緣,依此而正發精進是第三支,由修精進而身心堪能是第四支。 日常發師開示. 一開始,要先把障礙拿掉,然後積順緣,做到這兩點之後,再根據這個去策發精進,有這樣的精進,就能夠成就我們要的一切事情。 現在依次說明:第一、先捨離障礙,也就是去除違緣。

  4. 2021年1月18日 · ① 連接 ② 廣說 ③ 攝義. 第二,趣入修習尸方便者。 卯二 如何著手修習持戒: 申一、連接分二: ① 欲成辦他利應勤受律儀 ② 能令尸清淨之方便. 酉一、欲成辦他利應勤受律儀. 如是發心受學諸行,此即誓辦一切有情令具正覺尸妙莊,應修其義,此復自須先生清淨戒力,以自未能清淨尸及有虧損,當墮惡趣,況云利他,即自利義莫能辦故。 發菩提心受持修學諸菩薩行,即自己承諾要讓一切有情具足佛戒莊嚴。 既已發誓,就要真實修持其意義,這又必須自己首先生起清淨戒的力量,因為如果自己未能清淨尸及尸有虧損,就會墮入惡趣,這樣連自利尚不能成辦,何況利他? 故勤利他,當愛尸,不應緩慢,必須勵力守護防範。 因此,精勤利他,就要愛護戒不應緩慢,必須努力守護、防範身語意不違背戒律。

  5. 今初。 子一、發心已後須學學處之因相分二: ① 不學學處定不成佛故當修學. ② 學處是成佛的方便故當修學. 丑一、不學學處定不成佛故當修學. 如是發願心已,若不修學施等學處,雖如前引《慈氏解脫經》說有大勝利,然不修學菩薩學處定不成佛,故於勝行應當修學。 如是發了願心之後,若不修學佈施等學處,雖然如前文所引的《慈氏解脫經》所說,僅發願心便具有大利益;然而,若不修學菩薩學處,則必定不能成佛。 因此,對於殊勝的菩薩六度萬行應當修學。 “前引《慈氏解脫經》”,即上士道開始時引《聖彌勒解脫經》說:“善男子,譬如破碎金剛寶石,然能映蔽一切勝妙金莊嚴具,亦不棄捨金剛寶名,亦能遣除一切貧窮。 善男子,如是發起一切智心金剛寶石,縱離修習,然能映蔽聲聞獨覺一切功德金莊嚴具,亦不棄捨菩薩之名,能除一切生死貧窮。

  6. 2020年12月25日 · ⑥觀待三學數量決定. 佛薄伽梵略說六度總嗢柁南,最勝紹尊63如佛密意而為開解,解釋如是重要因相,令發定智,即此數量決定道理。 對於佛陀略說的六度總綱,彌勒菩薩在《大乘莊嚴經論》中依佛密意開顯、解釋了六度之所以重要的理由,目的是為了引發他人不可奪的智慧,其內容即是六度數量決定之理。 63.最勝紹尊:一生補處的彌勒菩薩,“紹”即承繼之意。 若於此理獲勝定解,則執六度修持為勝教授故,當得定解。 其中分六。 如果對“六度數量決定之理”獲得了殊勝定解,就會將修持六度執為殊勝教授,因此必須力求取得此定解。 換言之,只要對以下的道理思惟透徹,就會生起感受,而將六度執為殊勝教授,即對原先並不重視的六度,執為極殊勝的實修教授。

  7. 今初. 己一、總示親近意樂. 華嚴經說,以九種心,親近承事諸善知識,能攝一切親近意樂所有扼要。 即彼九心攝之為四。 《華嚴經》中說,要以九種心 (孝子心、金剛心、大地心、輪圍山心、世間僕役心、除穢人心、乘心、犬心、船心) 來親近承事善知識,而這九種心是能完全含攝親近與承事善知識,所應該具備的意樂的綱要。 這九種心又可歸納為四大項。 棄自自在,捨於尊重令自在者,如孝子心。 謂如孝子自於所作,不自在轉,觀父容顏,隨父自在,依教而行。 如是亦應觀善知識容顏而行。 現在佛陀現證三摩地經中亦云,「彼於一切應捨自意,隨善知識意樂而轉。 」此亦是說,於具德前乃可施行,任於誰前不能隨便授其鼻肉。 第一是孝子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