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標靶藥物的問世讓肺腺癌治療進入精準醫療的時代張晟瑜醫師解釋我們可以對肺腺癌細胞進行基因檢測找出突變的基因。 在亞洲,以EGFR基因突變最多,大約佔60%(約每5人就有3人是EGFR突變),其他還有ALK、ROS1、BRAF等突變。 運用次世代基因定序的技術一次就能夠檢測50個100個甚至200個基因比較容易了解肺腺癌基因突變的情況。 根據肺腺癌突變基因,我們能夠選擇適當的標靶藥物,例如在EGFR基因突變中,比較常見的有DEL-19及L858R突變,這類肺腺癌對於第二代標靶藥物較敏感,治療效果也較好。 張晟瑜醫師表示,挑選藥物時,也會考量是否有腦部轉移,因為有些藥物對於腦部轉移能發揮較好的效果。 出現T790M基因突變後,第三代標靶藥物接力治療.

  3. 2020年5月14日 · 目前健保針對肺癌標靶藥物已有三種基因類型納入給付須自費的則屬於 BRAF 與 VEGF 兩種基因型前者約占肺腺癌患者的 1 %後者的癌思停Avastin),則屬於新生血管抑制劑可抑制腫瘤血管增生目前需要搭配化療或其他標靶藥物

  4. 2020年3月23日 · 肺癌標靶藥主要可分三類包括EGFR標靶藥物ALK及ROS1抑制劑抗血管增生藥物詳細藥物名稱可以對照文末列表)。 肺癌標靶藥適用於哪些患者主要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當中EGFR標靶藥適用於約47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以亞洲人非吸煙者女性居多。 另有少數約1%至6%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適用ALK及ROS1抑制劑。 而另一類標靶治療「抗血管增生藥物」(Anti-angiogenesis)多應用於不適合使用標靶藥物的患者,通常與化療藥一同使用。 肺癌標靶藥的副作用. 普遍副作用包括便秘、肚瀉、疲倦。 個別藥物如EGFR標靶藥物可引起皮疹、噁心和皮膚乾燥;ALK及ROS1抑制劑可引起視力模糊;抗血管增生藥物則可引起高血壓問題。 患者一般可於短時間内復原。 什麼是肺癌免疫治療藥物?

    • 出現t790m基因突變後,第三代標靶藥物接力治療
    • 貼心小提醒
    • 延伸閱讀

    肺腺癌出現抗藥性是在治療過程中一定會面對的問題,不同的基因突變、不同的個體出現抗藥性的時間皆不太一樣,張晟瑜醫師說,「以EGFR基因突變為例,平均一年到一年半左右會出現突變的情況,並慢慢對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大部分產生的是T790M基因突變。」 為了決定後續的治療,病人可以考慮再度接受基因檢測,張晟瑜醫師解釋,透過組織切片取得肺癌檢體,或者使用液態切片,也就是透過抽血來檢驗血液中所殘留的腫瘤細胞DNA。 「如果切片確定有T790M 基因突變,就可以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有機會延後化學治療。」張晟瑜醫師說,「相較於住院接受化學治療,第三代標靶藥物採用口服,便利性較高、副作用較少,若能接續使用,能幫助癌友延長存活期,且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 在癌症治療過程中,癌友、家屬、醫師間都必須充分溝通,達到...

    隨著精準醫學的進步,次世代基因定序、標靶藥物、免疫治療讓晚期肺腺癌的治療成效大幅改觀。張晟瑜醫師說,儘管肺腺癌晚期有復發的特性,但是若能充分溝通、共享決策,循序漸進使用第二代、第三代標靶藥物接力治療,延長口服標靶治療時間,可以幫助癌友延長存活期、提升生活品質! 1. 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 本文經照護線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5.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數據肺癌是所有癌症中的頭號殺手光是2019年有超過9,700人死於肺癌占了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新增的肺癌個案人數將近1萬7,000人。 在肺癌成因中,「吸菸」是最大的危險因子,其他包括環境因素(如二手菸、空氣污染、油煙、氡氣、石綿、砷)、疾病史(結核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或肺癌家族史)等,也被認為與肺癌有密切關聯性。 專家建議要隨時注意自身肺部健康,及早發現、積極治療,以提高肺癌存活率。 資料來源:康健雜誌、2019年癌症登記報告. 肺癌的分期是根據腫瘤細胞是否只侷限在肺部,或者已從肺部擴散至淋巴結或其他器官來判定,更是醫師決定治療計畫的依據。 通常會在確診時,經由影像檢查或病理切片來做確認。

  6.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領導的國際研究證實一種新標靶治療能將晚期ALK陽性肺腺癌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 (中位數)延長接近兩倍同時可減低癌細胞轉移至腦部的機會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LK基因會產生一種蛋白質有助癌細胞的生長和傳播此項研究將為ALK陽性肺腺癌的治療訂立全新之國際標準相關研究結果剛於2017年6月7日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新英倫醫學雜誌》(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刊登,同日亦於2017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周年會議中向全球的腫瘤學者發表。 新標靶治療較標準療法能延長無惡化期多15個月. 肺癌是全球最多人罹患的癌症,每年約有160萬人死於此病。 在本港,肺癌更是頭號癌症殺手,每年有逾4,000宗新症。

  7. 2019年3月21日 · 標靶藥物大多是以小分子化合物或單株抗體的形式針對癌細胞的特定基因專一性的破壞或阻斷癌細胞的增生分化凋亡轉移以及與血管生成有關的訊息傳導路徑進而抑制腫瘤細胞的成長不同於化療標靶藥物不會一併毀滅正常細胞也較無化療的噁心嘔吐掉髮骨髓抑制白血球下降等副作用大多數患者較能接受3大類治療肺癌的標靶藥物. 臨床使用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酪胺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s)時,第1代的愛瑞莎、得舒緩為具有EGFR-TK突變,局部侵犯性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的第1線治療,或適用於先前已做過化學治療,但仍局部惡化或轉移的肺腺癌病人第2線用藥。 第2代的妥復克亦適用於具有EGFR-TK突變,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的第1線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