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13日 · 退化為常見的膝蓋問題之一好發於中年人士原因可分為兩種一為年齡誘發的原發性退化而其他因素引起的稱為繼發性退化骨科專科醫生黃穎信解釋:「如工作方面經常要負重搬物或常蹲下行樓梯或斜路的人膝關節退化的機會會增加。 此外,若年輕時曾弄傷十字韌帶或半月板等,而當時的治療又處理得不當,亦有機會比同齡的人早退化。 而類風濕關節炎或痛風患者因長期關節受損,出現繼發性退化的機會亦高。 中年人士多現膝蓋退化. 一般人的膝蓋可以做到0度完全伸直,屈曲後可達135至140度,但嚴重退化病人的雙腳則會既伸不直也屈曲不到,更難以蹲下。 站立時需曲起雙腳向內,上半身傾前,步行十分吃力。 「行得辛苦之餘,連腰背和髖關節都會出現負荷過度以致痛楚。 」此類病人多介乎於55至70歲左右。 初期病患者可運動鍛練

  2. 2019年9月15日 · 躺於床上雙手抱起一邊膝蓋壓實小腹另一隻腳則在床邊放下放鬆即可。 此動作可測試髖關節的柔軟度。 (湯炳強攝)

  3. 2024年5月17日 · 李小姐得悉快將懸掛八號風球後於五時左右開始啟程回家不幸地她在住所大堂被另一名住客不慎撞倒地上左膝即現瘀腫並動彈不得要由保安員協助下始能返回家中其後醫生證實王小姐膝蓋骨折並為她打石膏治療個案2心臟病發出車禍

  4. 2024年4月27日 · 2. 無需先持有個人/團體門診醫保,可獨立索償的計劃: (假設投保人為35歲非吸煙人士) 大多保障普通科、專科、中醫門診. 此類計劃可獨立索償,保費愈高,自付費愈低,目前市面上的計劃一般都會保障普通科、專科、中醫門診、物理治療,僅個別不保後兩者。 專科大多需要轉介信。 藥物方面,普通科、專科門診一般包最多3天基本藥物,中醫門診一般包2天中藥。 少數計劃的專科藥物保障額較高,blue、保誠可包4天,信諾可包5天。 約一半計劃保障X光及化驗測試,每年賠償限額在500~5000港元之間。 大多數計劃不保門診手術,或者作為附加保障需另付保費。 部分計劃包牙科、癌症治療. 一些計劃也涵蓋其他保障,例如牙科服務、跌打、針灸、身體檢查、疫苗注射、癌症治療等。

  5. 2021年11月27日 · 要數遠足最常見的受傷以膝蓋傷患為多第一種是髂脛束發炎。 「髂脛束是連接股骨外上髁大腿和邊脛骨小腿之間的一層厚韌筋膜平時我們活動時少有機會用到但遠足尤其是落山時的動作會令髂脛束產生摩擦加上遠足者如本身筋腱繃緊和臀部肌肉力量不足更令髂脛束不斷與股骨摩擦引致發炎而產生疼痛現象。 第二種遠足常見受傷是足踝扭傷,俗稱「拗柴」。 山路嶇崎不平、跣腳滑倒或體力不足,都有機會「拗柴」,若行至偏遠山上發生,找人救援會有難度。 第三種雖不常有但不能忽視的是腰背痛,此情況常見於揹上的背囊,在遠足期間,或多或少會對腰背造成壓力。 第四種是各樣運動同樣都會遇上的抽筋,對甚少遠足的初哥來說,一下子要行數小時,足部抽筋甚為常見。 遠足前,原來做熱身是必須的。 鍾惠文指主要是拉筋,可避免受傷及抽筋。

  6. 2020年6月11日 · 要了解癌症治療是否符合癌症定義. 但是原來理解一份醫療保險,不單止需要理解醫療保險有沒有保障大部分癌症治療,更要清楚需不需要符合癌症定義才賠償癌症治療。. 不過,大家都可以比較放心,醫療保險的癌症定義一般都相對寬鬆,但作為消費者亦要留意 ...

  7. 2021年2月28日 · 王卓坤醫師指,中年人士因身體氣血轉變而增染病風險,但近年從臨床觀察,因坐姿不正的問題太普遍,年輕如15歲的患者都有,王醫師歸納了以下幾種主要成因: 1. 坐姿不正. 如常常蹺起二郎腿,使盤骨左右兩邊不對稱、一高一低,蹺得愈久就會導致腰肌張力不平衡,脊柱側往一邊。 當脊椎關節錯位,夾到神經綫就會引起痛症;男士愛把錢包放後褲袋,坐下時使腰肌張力失衡,同樣增風險。 2. 久站. 如廚師、售貨員,站得愈久就愈容易側向一邊腳站,原理類近坐姿不正者,影響相連肌肉與骶髂關節的穩定,壓迫到神經時就會出現不適。 3. 常做重複性的單側動作. 如小巴司機每日長時間轉向同一邊收錢,使腰肌左右大小不一,肌張力不平衡致脊骨、骶髂關節紊亂。 4. 年紀大、氣血虛弱. 多見於40、50歲中年人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