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5日 · 就上述誤解香港骨質疏鬆學會會長黃仕雄醫生解釋:「大部分骨質疏鬆的病人無病徵駝背代表已出現腰椎骨折脊椎骨塌陷脊髓受壓更可引致腰背痛若駝背才求診骨質密度已偏低可隨時於短期內二次骨折有機會致行動不便。 」隨着年紀漸長,骨質流失快致骨質密度偏低,容易出現骨質疏鬆性骨折(脆性骨折)。 「預期髖骨骨折的個案於10年後會大幅增加至14,492宗。 年過50後,每3位女士就有一位患脆性骨折,每5位男士就有一位。 不少人以為只要補鈣、補維他命D,能逆轉骨質疏鬆,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這並不正確。 「於20歲前,從食物攝取鈣質的確有助構造骨骼,愈早愈好,其後已作用不大。

  2. 2021年11月27日 · 第三種雖不常有但不能忽視的是腰背痛此情況常見於揹上的背囊在遠足期間或多或少會對腰背造成壓力第四種是各樣運動同樣都會遇上的抽筋對甚少遠足的初哥來說一下子要行數小時足部抽筋甚為常見。 遠足前,原來做熱身是必須的。 鍾惠文指主要是拉筋,可避免受傷及抽筋。 「遠足的拉筋與進行球類活動的熱身略有不同,遠足前可先行一段路,讓身體微微出汗,再做大腿、小腿、腰骨拉筋,如有足底筋膜炎者,同時可拉一下腳底筋腱。 遠足後的恢復. 行過山後往往出現肌肉痠痛,醫學名稱為遲發性肌肉痠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是肌肉內有輕微破損,遠足後翌日大腿、小腿及臀部的遠端三分一位置會特別感到痠痛,痠痛一般會在遠足後48小時到達頂峰,5至7日內完全復原。

  3. 2020年5月16日 · 想知道有沒有Sarcopenia,可透過兩三個簡單的測試:. 握手力度測試. 最容易是Handgrip Strength(握手力度),男士應在三十公斤以上,而女性在二十公斤;. 步行速度測試. 另一個極易的測試,是步行速度,步行六公尺試着能否在六秒內完成. 若兩項測試俱不達標 ...

  4. 2021年6月27日 · 不少人頭痛醫頭、腳醫腳,一旦拗柴,普遍都會認為只需要處理腳踝。「但很多拗柴患者原來同時出現盆骨錯位。因拗柴令腳部關節受力不均,並將盆骨移位。而盆骨長期移位更會使關節受損,甚至引發關節炎,更可能出現長短腳。

  5. 2024年4月25日 · 註: 1. 以上保費資料更新至 2024年4月23日,並未包括保險業監管局收取的保費費。 2. 本文最後更新日期: 2024年4月23日。【文章來源:10Life;原題︰意外保險比較2024 物理治療、跌打保障邊間好?邊份意外保險賠最多?(附獨家精算師評分)】

  6. 2021年2月28日 · 王卓坤醫師指,中年人士因身體氣血轉變而增染病風險,但近年從臨床觀察,因坐姿不正的問題太普遍,年輕如15歲的患者都有,王醫師歸納了以下幾種主要成因: 1. 坐姿不正. 如常常蹺起二郎腿,使盤骨左右兩邊不對稱、一高一低,蹺得愈久就會導致腰肌張力不平衡,脊柱側往一邊。 當脊椎關節錯位,夾到神經綫就會引起症;男士愛把錢包放後褲袋,坐下時使腰肌張力失衡,同樣增風險。 2. 久站. 如廚師、售貨員,站得愈久就愈容易側向一邊腳站,原理類近坐姿不正者,影響相連肌肉與骶髂關節的穩定,壓迫到神經時就會出現不適。 3. 常做重複性的單側動作. 如小巴司機每日長時間轉向同一邊收錢,使腰肌左右大小不一,肌張力不平衡致脊骨、骶髂關節紊亂。 4. 年紀大、氣血虛弱. 多見於40、50歲中年人士。

  7. 2020年10月8日 · 活動手腕及肩膊關節 助紓緩症 韋寶華是2016年接觸易筋棒,創辦人是孫貴平,而韋寶華就在長晉會跟他的徒弟學習。 這是一套上肢伸展運動,可以活動手腕及肩膊關節,對於有五十肩、網球肘、肩周炎等人士,可以達到紓緩症的效果。

  1. 相關搜尋

    膽石病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