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4月11日 · 插圖中提到的絲襪奶茶」、「鴛鴦」、「茶走」,茶記的熱門飲品。. 對行外人來說,其名稱的由來充滿問號,現解構如下:. 「奶茶」指熱 ...

  2. 2007年12月28日 · 茶餐廳文化符合文化遺產要求. 本人促請特區政府爭取把茶餐廳文化列入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進而申報為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既不是天馬行空也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我們經過初步檢證發現這種源於香港的獨特飲食文化載體無論從民俗性獨特性活態性傳承性流變性等十項要求著眼都符合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條件。 作為最草根、最本土的飲食場所,港式茶餐廳究竟具備甚麼特色。 對於香港人來說,這個不會是一個問題,不過,如果要有系統地向外推廣,整理歸納也是需要的。

  3. 2020年1月22日 · 而在消費升級的時代下,吳裕泰把對未來美滿生活的期許與祝福寄寓在之中,推出了寓意着「更好」的貢毫茉莉花茶,原料精選優質坯,以每100 ...

  4. 2011年8月16日 · 文化人劉細良曾說:「要了解香港的飲食文化只要到港式茶餐廳走一趟便完全明白」,而蛋撻是茶餐廳的其中一種代表食物可從蛋撻看出當時的社會現象及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 吃一個新鮮可口的蛋撻,再喝一口港式奶茶或咖啡,是不少香港的習慣。 小小的蛋撻,只是圓形的撻皮,盛載著混合砂糖的蛋漿,沒有漂亮的外表,卻成為老少咸宜的地道小食,甚至和奶茶及「菠蘿油」並稱為香港茶餐廳「地道三寶」。 到底蛋撻的魔力何在,竟能在傳入香港至今,多年來成為港人最愛的美食之一? 蛋撻的身世之謎. 究竟蛋撻是來自外國,還是由中國人發明? 早在十七世紀,英國人已利用奶品、糖、蛋及不同香料,製作類似蛋撻的食品custard tart。 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香港的飲食文化也受英國影響,所以有人認為蛋撻來自英國。

  5. 2012年8月16日 · 高黎貢山生態茶生長在海拔1600米3800米的山間峰巒起伏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高黎貢山沿線年均氣溫近15℃,年均降雨量1469毫米,屬 ...

  6. 2016年7月9日 · 2016-07-09. 麥子杰 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 「請問跟餐的飲料要什麼? 」我不假思索地答:「凍檸好了。 檸檬茶一直是我的首選,每次到餐廳吃飯,我必叫上一杯。 是從何時開始喜愛檸檬茶,我已忘記了,但它的味道一直告訴我,它是我最喜愛的飲料。 檸檬茶的味道是獨特的,我喜愛的不是在便利店中可以找到,一盒盒包裝好的檸檬茶,而是在餐廳中,紅茶和檸檬是分開的那種。 不是現成的,可自行調節甜酸味道的,才是我喜愛的檸檬茶。 檸檬茶的紅茶,本來是苦澀的,而檸檬剛泡在紅茶裡,是沒有味道的。 不下糖漿和戳檸檬的果肉的話,它就只是一杯紅茶,苦苦澀澀,我並非想喝這杯紅茶,想要苦澀我倒不如叫一杯咖啡,苦中帶甘。 我想要的,是甜酸恰到好處的檸檬茶,我必須自行用手去戳檸檬和倒糖漿,調出我想要的味道。

  7. 2004年5月22日 · 梁家輝. 中國人始創喝茶早有定論,儘管英國人嗜也是世界馳名的,但英文的「」字則是福建方言對「」字的讀音,不似粉麵的食制,中國人說是馬可波羅將之西傳的,意大利人卻說是此君教中國人吃麵才對,彼此爭論不休。 當年英國人偷運茶苗出口,欲自行培植以打破中國壟斷,便選擇氣候與原產地相近,並且是英帝國勢力範圍的中印邊境大吉嶺,還有錫蘭(今稱斯里蘭卡)等設立茶園,至今大吉嶺和錫蘭紅茶,仍是中妙品。 英人喝茶學自中國,但喝法卻別創一格,喜歡加入奶和糖,或者檸檬片同喝,與中國人純粹品味香,大異其趣。 英治時期香港人也有喝下午茶的習慣,奶茶檸檬茶統稱「西」,以別於傳統喝法的「唐」。 然而,在淮為橘,過淮為枳。 英式奶茶在香港又另有喝法。

  1. 相關搜尋

    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