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1月9日 · 這些作法再配以戲中兩個強調要負責任的男人角色增加了故事的易讀性」,讓觀眾想到這對女雙性戀人雖則脫離主流戀愛性向卻必然有一個不被確認的丈夫/父親」,為自己/嬰兒服務———也就莫說戲中還有谷祖琳與萬綺雯的一對全情 ...

  2. 2003年11月3日 · 會員評論. 《忘不了》── 香港人真的忘不了?. 作者 賓尼 2003-11-03. 導演:爾冬陞. 編劇:方晴、阮世生. 演員:張柏芝、劉青雲、古天樂、原島大地、秦沛、鮑起靜. 從九十年代的《新不了情》到現在的《忘不了》,這十多年的時間裡,香港現實民生環境的轉變 ...

  3. 2018年3月5日 · 第二十四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最佳電影:《明月幾時有》 許鞍華執導的《明月幾時有》以抗戰時期東江縱隊營救茅盾等文人,助他們撤離香港,以及港九大隊市區中隊長方蘭的事蹟為藍本。東江縱隊隸屬中國共產黨,在九七前的英殖時期鮮被提及,主權移交後,才開始被廣泛報道。

  4. 2004年12月27日 · 《殘菊》的自然醇厚,正深植於這三種文化感性的融,成為創立日本電影風格最重要的電影之一。 」今次重看《殘菊物語》(1939),最吸引的便是那幾場歌舞伎的戲。 影片以一場歌舞伎的《四谷怪談》開始,攝影機從側面捕捉整個舞台,父親菊五郎和兒子尾上菊之助同場演出。 很明顯地,作為一名歌舞伎演員,菊之助並不出色(說實話,我看不懂歌舞伎的藝術,一切都只是從銀幕上其他角色的評頭品足而來的),他只不過是因襲了父親的「家名」,沒有人敢對他直言而已。 這一場戲特別注重舞台的調度與花巧的掩眼法,確立了歌舞伎作為一種大眾娛樂的性質。 第二場菊之助的歌舞伎表演要在影片的下半部過後才出現。

  5. 2016年3月14日 · 首頁簡介作者. 千言萬語:層層相互對照. 搜尋. Google. 影片其實沒有所謂的主線,在紀錄片與虛構的故事交錯中,以參差對照的手法排比陳列三個主要角色如何參與社會運動、如何看待自己的信念。 這三個主要的角色是已經步入歷史的吳仲賢他的政治思想與當年參與各種運動成立革命馬克斯同盟等事跡由民眾劇團的莫昭如以說書獨腳戲的形式敘述從意大利來香港十多年一直參與協助各個弱勢社群油麻地艇戶水上新娘無證媽媽⋯⋯爭取基本權利的甘浩望神父還有虛構的區議員邱明寬從滿懷理想的大學生變成事事講究政治計算的區議員。 影片可說是分成三個主要的層面,此外還有少女蘇鳳、青年紹東與邱明寬的一段三角戀愛,但是愛情顯然不是許鞍華關心的所在。

  6. 2004年11月8日 · 導演:麥婉欣. 編劇:麥婉欣. 演員:何超儀、葛民輝、田原、陳逸寧、蔣祖曼、車沅沅. 後現代香港,其實不是很後現代,道德包袱依然重甸甸,即使幾十年來飽受西洋性解放思潮肆意侵略,性觀念上的保守主義大體上仍是做到堅壁清野。 社會禁忌依舊重重圍堵異色男女,背後說三道四者絡繹不絕,而上一代人心底那陣痛久不久便要發作,難以忍受青年男男、女女之間真誠的愛。 猶幸,論述男同性戀的電影,香港並不缺乏,儘管數目仍是少得可憐,卻也能漂亮地說出我們有《愈墮落愈快樂》(關錦鵬, 1997)、《藍宇》(關錦鵬,2001)、《春光乍洩》(王家衛,1997)、《情色地圖》(陳耀成,2001)等作品,赤裸裸談情說愛之餘,還可盡肉帛相見之能事。 但,落在女同性戀者身上的理性或感性論述,卻是匱乏得令人咋舌。

  7. 2004年10月25日 · 導演:楊凡. 演員:章小蕙、松裵慶子、河利秀、SHO、吳嘉龍. 「我知道我們在一起是沒有希望的,我惟有改變自己……,我雖然改變了自己的身體,但我對你的愛卻沒有改變。 當《桃色》的梅木里子(松裵慶子和河利秀合飾)一次又一次唸出這點題的對白,觀眾當然可以視為男同志/變性人的內心獨語,編導楊凡藉一個迷離的情慾鬼故事,再一次把他的終極肉慾執著,透過講究的畫面營造,過把癮便夠? 我們完全可以從4708(吳嘉龍飾)身穿警察制服(一定會聯想起《美少年之戀》),在樓梯(愛之階梯? )的進進退退,在門外的窺探,對木質的依戀不休……從他在牆邊先後被Kim(SHO飾)和河利秀的里子扯開衣衫玩弄,猜想他才是鏡頭後面那預想眼睛的真正對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