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陳醫生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後加入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臨床腫瘤科。 考獲英國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隨即到日本東京國立國際醫療中心及澳洲墨爾本彼得麥高林腫瘤中心深造,獲取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成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並於同年榮獲醫管局頒授 ...

  2. 癌症復發等於命不久矣?. 醫生為你拆解迷思!. 抗癌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路上可能要面對病情復發或擴散,而復發時間可以相隔一星期甚至數年,對病人來說可謂非常煎熬。. 過往也曾遇過一些病人,完成化療後已回復正常生活,誰知相隔多年正當以為病情受控 ...

    • 每年二百宗 腫瘤壓迫大腦
    • 手提電話致病?
    • 病症多樣化 宜及早求醫
    • 生長深入 難以檢驗
    • 手術加電療 效果仍一般
    • 口服化療藥 治療新希望

    腦腫瘤,顧名思義就是生長在腦內的腫瘤,而根據腫瘤不同的生長速度、生長方式、形態、分化程度等,可劃分為高、中、低的惡性級別,其中以惡性膠質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的惡性程度最高。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位,本港每年約有200 宗惡性腦腫瘤新症,當中一半為惡性膠質瘤。然而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指出,當腫瘤生長在腦內,不論性質是良是惡,皆視為嚴重,不容忽視。「因為頭顱骨很堅固,腫瘤一旦在腦內形成,便沒有空間生長,必定會壓迫正常腦部,引起身體機能的問題。所以任何生長在腦內的腫瘤,即使是良性或生長緩慢,亦會當作惡性處理。」

    惡性腦腫瘤又可分為繼發性及原發性,前者是由其他癌症細胞轉移到腦部引起,後者則是腦細胞突然變異,演變成腫瘤。不過,為何正常的腦細胞會出現這些突變,答案仍是眾說紛紜。「有人提出是經常使用手提電話,但只有少量資料證明其幅射會造成影響,還需要更長遠的研究才可確定。亦有人說是家族遺傳,但這方面的關係不太大。總的來說,腦腫瘤未有一個確切的成因。」

    頭痛、嘔吐、噁心、抽筋、性情改變、半身手腳乏力都是腦腫瘤患者常有的症狀,這要視乎腦部受影響的位置。例如後腦受影響,會引起難以平衡、視力障礙;腦前方受影響,會引起性格轉變、思考力緩慢。「當出現這些症狀,應儘快接受檢驗,以免拖延病情。」加上這些病症與中風等腦疾很類似,所以陳醫生指出,單靠臨床問症並不足夠,還需要其他檢查輔助確診。

    要確診病症,首先要知道腫瘤的性質。若是轉移性腫瘤,一般會在腦內生長許多細小腫瘤,常出現於腦部灰質(grey matter)與白質(white matter)的交界位置。若是原發性,多數是體積較大的單一腫瘤,可能生長在或深或淺的任何位置,難以預計。陳醫生表示,透過磁力共振及相關測試,可以初步診斷出膠質瘤,但仍不是最準確的方法。「最準確的方法仍是組織檢驗,即在病肚抽取部份組織,拿到顯微鏡下進行檢驗,才能百分之百確診。」可是當腫瘤位置深入,未能進行組織化驗,就只可用磁力共振檢驗,或直接進行手術。「因為頭骨很堅硬,要鑿洞方能抽取組織,這樣倒不如直接將腫瘤取出,既能割走病症根源,又可以減低腦內壓。」

    位置深入的腫瘤既會增加治療難度,然而惡性腦腫瘤還有另一個棘手的特性。「它們的生長好像蜘蛛網,向四方八面伸展,因此外科醫生在手術時,肉眼看似清楚切割腫瘤,但好多時候在顯微鏡下發現,其實邊界仍有腫瘤細胞。所以單靠手術治療膠質瘤並不足夠,還需要加上術後的放射治療。」所以陳醫生稱,原發性惡性膠質瘤的治癒機會仍是較低。「膠質瘤是最惡的腫瘤之一,幸好患病的人數不多,不過患上此病始終是難以處理。如果患者不作治療,平均壽命只有3 個月;若只做手術平均生存期約為半年;如加上放射治療,可提升到9 個月至一年半。但整體情況始終還是不理想。」

    治療惡性膠質瘤,手術、放射治療和化療藥物都是常用的方法,各療法都有其利弊之處。以化療為例,注射式化療藥難以穿透保護大腦的腦血管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令藥物濃度不足,未能有效對付腫瘤,加上傳統化療藥的毒性強烈,副作用往往令患者吃不消。幸而醫學研究帶來新希望,口服化療藥替莫唑胺(Temozolomide)的分子細小,能穿透腦血管屏障直達腦部細胞,在控制惡性膠質瘤上的效果較為理想。陳醫生表示,研究顯示只接受手術後放射治療的患者,兩年存活率為10.4%,但加入口服化療藥的療程,數字可提高超過一倍。對於這個來勢洶洶的惡性腫瘤,已經是一個很大的突破。正因效果相對顯著,放射治療配以口服化療藥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是現時標準的惡性膠質瘤治療方案。陳醫生補充,口服化療藥...

  3. 其他人也問了

  4. cancerdoctor.hk › about-us關於我們

    陳醫生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後加入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臨床腫瘤科。 考獲英國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隨即到日本東京國立國際醫療中心及澳洲墨爾本彼得麥高林腫瘤中心深造,獲取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成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並於同年榮獲醫管局頒授 ...

  5. 內地一名擁有120萬微粉絲的女網紅「薄荷醬小Q」在去年4月起突然消失,近日卻突然更新近況及發放「遺照」,透露自己罹患末期胃癌,在接受無數治療、甚至切除胃部及部分小腸後,仍無阻癌症惡化,相信自己已時日不多,所以趁自己仍有力氣打字,就發帖 ...

  6. 陳亮祖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陳醫生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後加入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臨床腫瘤科。. 日本東京國立國際醫療中心及澳洲墨爾本彼得麥高林腫瘤中心深造,成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醫生應邀出任香港防癌會化療中心顧問醫生一職。.

  7. 上月,醫生出版了《癌症謬誤100解》一書,內容集合了他多年臨床治療所總結出人們對於癌症常見的誤解,以及八位癌症康復者分享的抗癌故事。陳醫生希望以自己的經驗,還有過來人的分享,解開大眾對癌症的疑惑與誤解,讓讀者進一步了解癌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