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980 妙潔 趙永康 周笑雁 許立民 關美華 林志強 林恆足 林國瑜 劉安立 劉婉萍 梁子豪 梁偉光 李百源 李婉玲 廖婉容 ... 1982 希明 哲明 美芳 淑君 周厚峰 張國材 蔡錦超 蔡國光 蔡玉冰 何維安 鄺麗開 黎明釗 林志明 林婉儀 劉幹良 劉國華 李志強 ...

  2. 2023年2月4日 · 粵語片男星─張儀的十年電影路:「嶺光」頭牌小生、「銀壇淑女」丁瑩的銀幕情人;戲路先忠後奸的演技派. 回顧1960年代的香港粵語片圈,必會提及由製片人黃卓漢(1920~2004)籌辦的「嶺光影業」。. 說到「嶺光」,又必會聯想到其最倚重的女主角「銀壇淑女 ...

  3. 2020年8月18日 · 新譯廣論. 丑三 思維三苦:166頁4行. (一)壞苦(梵:viprinama-duhkhata。 藏,gyur ba’i sdugbs ngal):生死輪回之中的所有一切快樂,就像把冰水敷於發炎的癰瘡時所產生的樂受。 當這種短暫的樂受過去後,痛苦便會再次現身,所以稱為「壞苦」,不僅這種感受是「壞苦」,「心王」和相應的「心所」,與及能引生這種感受的種種有漏所緣境,皆是「壞苦」。 (「心王與心所」簡稱「心心所」,「 心王」是指眼識等心識。 「心所」是從屬於心王,與心王平等相應的各種心理活動,又名心數、心所有法。 「心王」僅認取物件的全體,亦即「總相」「心所」則認取物件的全體與部分,亦即「別相」。 「 心王」與「心所」的相應關係,據《俱舍論》所說共有五種: 1.所依平等、2.所緣平等、3.

  4. 2020年3月11日 · 須知,佛陀是開示皈依的人,僧伽是幫助我們成就皈依的助伴,但是,真正的皈依卻是法寶,能證得法寶便能夠解脫怖畏。. 最下法寶,亦是由其初修業時,遠一分過,修一分德,斷證二事,倍轉勝進而為安立,非離此外,忽從他來。. 所以,最終的果位法寶 ...

  5. 2019年3月20日 · 安立諦 :至於真如之相狀,則有種種義理差別之設施,稱為安立真如或安立諦。 大乘起信論稱此二真如為離言真如、依言真如。 成唯識述記卷九末(大四三 ‧ 五六八上):「有差別名言者,名安立;無差別、離名言者,非安立也。

  6. 2020年3月7日 · 1、首先說明由《攝分》所出的皈依勝利。 在《攝抉擇分》中有提到皈依三寶的勝利,可分為兩個四聚(子目) 來說明。 第一個四聚,就是獲廣大福、獲大歡喜、獲三摩地-定、獲大清淨。 獲廣大福。 如《無死鼓音陀羅尼經》中說:「佛陀功德不可思議,正法功德不可思議,聖僧功德不可思議,如果相信三寶的信心同樣不可思議,那麼所感得的果報也是不可思議的。 《攝波羅蜜多論》中也說 :「如果皈依三寶的福德有形色、可以衡量的話,以三千大千世界作為容器,都無法容納得下。 就如同大海水,是無法用手捧來測量的。 二獲大歡喜者,如《念集》中云,「若諸日夜中,能隨念諸佛,正皈依佛者,此是人所得。 」於餘二寶亦如是說。 我今獲得依止如是三寶歸宿,是為善得,作意思惟,增長歡喜。 三獲三摩地,四獲大清淨者,謂由等持及以慧學而得解脫。

  7. 2021年2月10日 · “行依止”:如同一切花草樹木都要依止大地,菩薩的六度萬行都要依止菩提心,因此發菩提心是六度萬行的依止處。 安忍度的攝義: 應當隨念發菩提心是菩薩萬行的依止處而修習,是欲將一切有情安立於漏盡忍的根本,因此必須讓菩提心逐漸增廣。 大地諸忍作所願境而勤修習。 以初地以上菩薩的安忍作為發願目標而精勤修習。 譬如,三地菩薩增勝安忍度的境界,《入中論》說:“設有非處起瞋恚,將此身肉並骨節,分分割截經久時,於彼割者忍更增。 已見無我諸菩薩,能所何時何相割,彼見諸法如影像,由此亦能善安忍。 三地菩薩絕無損害他人的意念,所以本非他人生瞋的對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