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5日 · 圖片: 資料庫. 科技進步時人類在21世紀心靈是否也變了?. 精神健康是否正面臨考驗?. 死亡是人生的功課,即睇台灣臨床教授的3個第一身體悟,以一段對話揭示生死難以抉擇!. 精神健康 |在科技進步的同時,人類在21世紀的心靈是否也突變了?. 精神健康是否 ...

  2. 2023年7月31日 · 【醫療健康】精神科一直給人感覺很神秘 : 仍然會有人覺得精神科病房或醫院是令人害怕的地方;認為精神病患者總是表現極端失控。 精神科專科陳君訥醫生表示,其實這都是因為人對精神健康認識不足及誤解所致,也有由於某些傳媒報導電影所造成的 ...

  3. 2023年6月5日 · 精神分裂症症狀.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複雜的精神健康狀況,症狀包括妄想、幻覺和混亂行為等,可能多方面影響日常功能。 然而,絕大多數被診斷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並不具有暴力傾向,以偏概全結論或污名不單孤立復元人士,更令他們不敢尋求所需要和應得的支援。 研究:僅5%暴力行為可歸因於嚴重精神病患者. 最近的持刀襲擊事件可能引發人們對精神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與暴力之間關聯的擔憂。 該機構認為,一個包容和非污名化的環境對促進復元人士康復和提高身心健康尤其重要。 而研究顯示,僅有3%至5%的暴力行為可歸因於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而事實上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士更有可能是暴力的受害者(SAMHSA,2023)。 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病患者多數無危險.

    • 研究調查:香港青年的精神病盛行率
    • 究:42.8%港青壓力來自學業
    • 家庭空間
    • 逆境轉化
    • 更多醫療健康研究調查及健康生活內容

    在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的建議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務衞生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委託香港大學團隊於 2019 至 2022 年間,首次以流行病學方式隨機進行社區調查「HK-YES 研究」,以更深入了解香港青年的精神病盛行率、求助不足率及精神危機的風險因素。

    團隊分析參與研究的 3340 位青年的數據,發現學業是他們的主要壓力來源(42.8%), 然後依次為工作或事業(14.4%)以及個人前景(12.5%)。此外,過去一年,青年可能患任何精神病的盛行率是16.6%,當中最普遍的是抑鬱症(13.7%)。不過,可 能患任何精神病的青年中,有74.1%現時並沒有接受任何精神科或心理服務。

    這項領域的風險因素包括家庭精神病歷史、童年逆境、家庭關係欠佳和缺乏私人空間。 精神健康專家應考慮加強家人參與介入措施的角色,為青年提供精神健康支援及提升 他們家人的讀寫能力,以及提供可讓青年放鬆的「第三空間」。

    這項領域的風險因素,除了個人感知的壓力(包括學業壓力)和個人生活上的壓力源頭外,亦包括人口層面的壓力源頭(例如新冠疫情)。過度思考抑鬱症狀和上述壓力源頭可能令精神健康進一步惡化。認知行為療法和活動等方法,有助針對青年過度思考,鼓勵他們創意思考。

  4. 2023年4月9日 · 經歷長達3年抗疫後,不同地方最近都相繼恢復正常生活,香港跟內地通關,但年青人或小童相繼出現情緒或精神健康問題。 小童面對180度的學習環境轉變,社交層面或會出現障礙。

  5. 2023年8月21日 · 青山醫院 希望體驗館可透過普及公眾教育,以消除大眾對精神病的誤解及歧視,並使市民可更加關注精神健康,成立體驗館希望可讓大眾了解精神病患者的病徵,並認識若患有精神問題應如何尋求協助,另亦希望可對青少年灌輸對待精神病患者正確的價值觀並建立其同理心,讓他們更了解精神病患者,減少對他們的誤解及偏見。 5大展區. 體驗館內設有時光隧道、腦海導航、復康新知、全人健康以及思覺交流等5個展區,參觀者可認識更多關於精神病的資訊及體驗精神病患者的感受。 時光隧道:透過文物及歷史圖片回顧精神科服務自香港開埠以來的發展. 腦海導航:認識大腦與精神病的關係並講解現代精神病療法可如何有效治療精神病. 復康新知:介紹多種可助精神病患者復元的心理社會療法. 全人健康:提供多樣精神健康資訊.

  6. 2023年4月11日 · 知名醫師指,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怨氣越積越大,容易使交感神經反應過度,接著引發一連串自律神經紊亂、免疫防護效能低下及內分泌失調的骨牌式災難,更麻煩的,積怨發怒還可能加重大腦的負擔,最終影響健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