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2月1日 · 1. 3511. 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於去年十二月因主動脈剝離辭世,除了讓人感受到生命的無常,也再次提醒大眾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主動脈剝離發作經常是生死一瞬間的事,不少病患在到醫院前,就因為主動脈破裂大出血猝死。 而一旦連血管外壁都破裂,即使進手術室搶救也已來不及,會因為大出血而休克致命。 研究指出,主動脈剝離在病發時有96%是突然發作的劇烈撕裂性疼痛,且因為不易診斷而極具致命性危險,且動脈剝離後,因為無法提供心臟足夠的血液或是主動脈破裂,可能很快會致命。 依據史丹佛研究,將主動脈剝離為A型與B型,依據主動脈剝離部位而定。 國外研究指出,若是急性A型主動脈剝離發生四十八小時內未作緊急處理,死亡率為50%以上,每小時增加1%,此外一週內破裂者更是高達75%,幾乎回天乏術。

  2. 2019年8月1日 ·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二 一七年「運動現況調查」顯示,國人13歲以上每週規律運動比率,雖已從二 六年的18.8%,上升至二 一七年的33.2%(男性35.6%,女性30.9%),但缺乏規律運動習慣比率仍高達66.8%,顯見臺灣規律運動人口比率仍待提升。. 若以年齡區分,40 ...

  3. 2022年2月1日 · 隨著教育與知識的普及,臺灣民眾可謂聞癌色變,現在只要覺得有些不舒服,將症狀放到網路上搜尋,大概很容易都會連結到是罹癌的前兆,又怎麼讓人不驚惶? 若以坊間常見的「癌症時鐘」表示,則相當於平均每432秒就有1個人罹患癌症,每1029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註),且這個時鐘還在不斷 ...

  4. 2021年3月1日 · 2020年12月底,最新的2018年癌症登記報告公布,癌症時鐘再次快轉11秒,平均每431秒就有一人因癌症死亡,自1982年起,癌症已經連續蟬連臺灣死因冠軍36年。. 2018年全癌症新個案11萬6,131人,死亡4萬8,784人,增長幅度分別約是4%與1.5%。. 相較於2017年,10大癌症的 ...

  5. 2020年1月1日 · 猝死最常見的原因有冠狀動脈心臟病及心肌梗塞,最典型的症狀為胸前正中央悶痛,如果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抽菸,以及心肌梗塞和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家族史等民眾,更要提高警覺。 不論是否曾有異狀,心臟疾病都可能默默生成,因此盡早規劃醫療險、壽險等,才能在心臟疾病來襲時獲得最好的保障,不造成家人額外的重擔。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69期.

  6. 2021年8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1 年 8 月 1 日. 0. 2130. 雖然臺灣的醫療技術十分先進,但即使再優秀的技術,有些已經造成的傷害依然無法逆轉,比如某些重要神經的傷害、肢體的缺損以及某些功能的喪失──也就是所謂的身心障礙,或者說失能。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0年臺灣身心障礙者人數共計119萬7,939人,其中74萬2,808人是因為疾病而失能,先天失能者14萬8,429人,意外失能者6萬361人,交通事故導致失能者3萬9,400人,職業傷害導致失能者2萬7,095人。 另外,有1,027人失能原因為戰爭,可能是戰爭時期存活下來的老兵。

  7. 2022年6月1日 ·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2020年臺灣未滿70歲的人口中,事故傷害的AYLL最高,為23.3年。 也就是說,因車禍事故死亡的民眾平均少活了23.3年;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排名次之,為16.5年;心臟疾病(高血壓慢性疾病除外)則排名第3,達13.3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