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概念简介. 者置其计划,简称置计划,是 香港房屋委员会 于1998年为满足公居民置业需求而推出,让租户以合理价钱购买现时居住的单位,而者置其计划中出售的邨全部都是于1980年代中后期至1992年或之前(翠屏 (北)邨翠樟楼除外)落成的邨。 置计划并非以邨划分,而是以楼宇类型划分;计划中出售的主要是各款Y型、相连长型及新长型,亦有小部分双工字型及旧长型亦有出售,因此有可能出现同一邨有些楼宇出售有些则否的情况。 不愿购买者可继续租用其原有单位。 香港房屋协会 也有类似的专案:称为住宅发售计划 [1]

    • 概览
    • 大厦设计
    • 现况
    • 政府廉租屋邨列表

    香港政府于1962年至1973年推行的建屋计划

    政府廉租屋全称政府廉租屋计划(Government Low Cost Housing Scheme),是香港政府于1962年至1973年推行的建屋计划,由工务司署设计及建筑,建成后由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至1973年,政府廉租屋归入新成立的房委会管理,并与所有前屋建会廉租屋邨统一为“甲类屋邨”。

    政府廉租屋的服务对象与徙置区和屋建会廉租屋邨不同,是为一些入息低微而不合徙置资格,又不合屋建会申请标准,居住于恶劣环境的人士提供稳定的居所, 1970年代的申请资格为家庭月入不超过900元。另外,政府亦会抽出15%的单位分配予低薪公务员居住。另外,为简化和加快廉租屋的申请和分配手续,屋宇建设委员会自1969年起将“政府廉租屋”和“屋建会廉租屋”的轮候册二合为一,即将两者统一处理。

    徙置区主要安置受天灾、火灾、天台或山边木屋清拆的民居,较少审核入住人士,对居民的改动或加建或占用走廊等行为亦较少理会。相反,廉租屋与现今的公屋一样,都需要向有关当局申请才能得到分配,所以对各方面都有严格限制,包括门窗颜色设计、内笼间格、窗花铁栏、电线、铁闸安装等,均需统一。

    政府廉租屋并没有如徙置屋邨般分多种型号,但仍可从外貌及内部设施分为两种,分别为共用厕格的旧型及拥有独立厕所的新型两种。 自1967年落成的牛头角上邨开始,后期设计的政府廉租屋均采用类似款式,如沙田坳邨、黄竹坑邨、元洲街邨等。

    最早期兴建的旧型政府廉租屋楼宇为长型,楼高约7至8层。公共厕所设在大厦中间突出的部份,日后出现的第三型徙置大厦设计也参照于此,但徙置大厦设天台学校,政府廉租屋则没有。

    另外,同期兴建的政府廉租屋楼宇亦有另一款楼高12层的长型和单塔型,这款楼宇设有两部升降机,出现于长沙湾邨、石硖尾邨和山谷道邨,虽然外墙设计与第四型徙置大厦相似,但单位仍不设厕所,而此设计亦未曾被徙置区所使用。

    最后兴建、没有独立厕所的旧型政府廉租屋楼宇全为长型设计,楼高20层,设升降机。例如黄大仙上邨的东部五座及牛头角上邨的第9至12座,虽然楼高20层且设升降机,然仍未设有独立厕所,因此它们属旧型与新型之间的过渡设计。

    新型政府廉租屋楼宇全为长型设计,而且多为多座相连。大厦单位设计较旧型有所改善,包括于露台的另一方加设独立厕所,与及将单位阔度由旧型的11呎增至14.5呎(同期徙置大厦单位仍阔11呎)。

    把新型政府廉租屋楼宇与同期兴建的第四至六型徙厦比较,单位的窗与窗之间距离是相约的,而且是置于单位中间,不像徙置大厦的是置于单位的一边。虽然各屋邨的大楼设计外貌相约,但却会因应地盘大小作出不同的安排,如升降机大堂、楼梯的位置。黄竹坑邨和元洲街邨虽然都是后期的设计,但楼梯的安排有明显的分别:黄竹坑邨第10座的楼梯设于大厦尾部,元洲街邨第六座的楼梯则设于大厦的中间。

    由于这些屋邨是于1960至1970年代兴建,有关当局缺乏监管,甚至牵涉贪污,以至这时期的公共房屋偷工减料情况严重。至1986年26座问题公屋丑闻揭发,不合规格的公屋竟有不少为政府廉租屋楼宇,例如葵芳邨第8至11座、葵兴邨第3至5座、葵盛东邨第18及20座、黄竹坑邨第9座、白田邨第14至16座等。 其实,至葵芳邨于1982年被发现出现结构性问题后,房屋署于1983年开始大规模检验全港公屋结构,发现当时楼龄5年以上800多座公屋,竟有超过500座不合格。因此在1987年,行政局通过长远房屋策略,在2001年前将所有第三至六型公屋大厦(徙置屋邨)及政府廉租屋清拆重建。

    随着黄竹坑邨于2009年及葵盛东邨第12座于2011年清拆后,政府廉租屋大厦正式走进历史。

    •旧式政府廉租屋 = 58座

    •新式政府廉租屋(没有独立厕所)= 9座

    •新式政府廉租屋(有独立厕所)= 76座

    •新式政府廉租屋(原徙置大厦第六型)= 6座

  2. 香港房屋委员会_百度百科. 收藏. 0. 香港房屋委员会.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辖下一个独立法定组织. 香港房屋委员会 (房委会)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 政府辖下一个 独立 法定组织,是根据《房屋条例》于1973年4月成立的法定 机构 。 负责制定和推行香港的 公共房屋 计划,以满足无法负担私营租住楼宇人士的住屋需要,从而达至政府的政策目标。 [1] 中文名. 香港房屋委员会. 成立时间. 1973年4月. 办公地址. 香港特别行政区. 类 别. 委员会. 目录. 1 简介. 2 机构理想. 3 组织构成. 简介. 播报. 编辑.

  3. 葵盛邨是 香港 政府廉租屋 邨的第一部份,位于 新界 葵涌 ,分开葵盛东邨及葵盛西邨两部分。 中文名. 葵盛邨. 地 点. 新界 葵涌. 完成时间. 1977年. 分 类. 葵盛东邨及葵盛西邨. 目录. 1 简介. 2 发展历史. 简介. 播报. 编辑. 葵盛东邨于1973年落成。 而葵盛西邨则于1977年落成。

  4. 华富邨_百度百科. 收藏. 0. 华富邨.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香港的公共屋邨. 华富邨是中国 香港 最著名的公共屋邨之一,位于 香港岛 南区 瀑布湾,邻近 贝沙湾 、置富花园、 鸡笼湾 等。 华富邨分五期落成,首期于1967年11月落成。 高峰时人口有50,000人,现只有高峰时的一半。 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即现在的 香港房屋委员会 )于1963年宣布兴建华富邨,是当时计划兴建的十个廉租屋邨之一。 1968年9月27日,当时的香港总督 戴麟趾 爵士主持华富邨的开幕典礼,同时亦是为了庆祝屋建会第25000个单位于华富华美楼九楼落成。 中文名. 华富邨. 地 址. 香港. 落 成. 1967年11月. 人口数量. 50,000人. 目录. 1 屋邨规划. 2 大厦设计. 3 楼宇.

  5. 观龙楼 (英文名: Kwun Lung Lau),是 香港房屋协会 出租单位,俗称“廉租屋”。 观龙楼位于香港岛坚尼地城龙华街20号,1968年落成,由A座至F座,共有6座。 中文名. 观龙楼. 外文名. Kwun Lung Lau. 地 址. 爱亨村东南面的牛头山顶. 成立时间. 1968年落成. 目录. 1 二龙争珠. 2 重大事故. 3 邻近建筑. 4 景观特色. 5 便民设施. 二龙争珠. 播报. 编辑. 观龙楼位于爱亨村东南面的牛头山顶。 民国24年 (1935年) 孙科 任 中山纪念中学 校董会 主席 时,与 广东省农业厅 商定建立 孙中山故居 农业所而兴建的农业所办公室。 1984年翠亨宾馆兴建时,将牛头山及这座楼房接管,辟为游览点。

  6. 石硖尾邨_百度百科. 收藏. 0. 石硖尾邨.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中国香港的一个公共屋邨. 石硖尾邨是中国香港的一个公共屋邨位于九龙石硖尾于1954年开始修建于1972年开始重建新建楼宇于分别于1979年至1983年间及2007年交付使用现由 香港房屋委员会 负责屋邨管理。 中文名. 石硖尾邨. 修建时间. 1954. 地 点. 九龙石硖尾. 目录. 1 发展历程. 2 主要景点. 3 主要影响. 4 交通. 发展历程. 播报. 编辑.

  1. 相關搜尋

    香港租屋租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