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2月14日 · 任職媒體工作20年,獲國內外多項新聞獎項的黃惠如,繼《慢老》之後,近來推出新作《不減肥才能瘦》,結合國外最新的科學與醫學研究及自身 聯合報 經濟日報 陽光行動 有設計 有行旅 願景 我的新聞

  2. 2023年10月26日 · 黃軒分享6方法,讓你保持健康活力不快速衰老。 1.控制血糖、血脂、血壓,戒煙 大部分致命疾病都與血管有關,例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動脈硬化、腦中風等。

  3. 2019年7月28日 · 皮膚是鏡子,免疫健康的自我檢測. 俗話說「皮膚是內臟的鏡子」,這句話不曉得你是否聽過?. 人體的內臟疾病常常會反映在皮膚症狀上,這種皮膚的變化就稱為「皮疹」(Dermadrome),「Derma」是指皮膚(Dermatology)、「Drome」則是症候群(Syndrome)的 ...

  4. 2018年1月4日 · 43歲當上神經外科醫師 他說「良醫應被病人依靠」.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副院長燕芬從醫之路走得曲折,「成為病人依靠」的信念支撐著他一路走下去。. 記者蔡容喬/攝影. 醫師開刀救人是天職,56歲的七賢脊椎外科醫院副院長燕芬除了看診開刀,私下 ...

    • 身材看起來比同學「寬」
    • 成功嶺受訓 改變體態契機
    • 做好三件事 減肥不難
    • 醫學辭典/肥胖

    過去年代,減重醫學並不風行,一般人沒有體態管理的概念。特別是男性,普遍認為看起來「壯壯的」好像比較健康,但如果不是透過適當的運動與肌力訓練,大多數看起來的「壯」,都只是體重過重與體脂肪過高的假象,若合併肌肉量不足,就等於是「泡芙人」。高中時的我就是這樣,體重過重、肌肉量不足,看起來就不是一般高中生瘦瘦的身材。

    考完大學那年暑假,成功嶺的大專兵訓練成為我改變體態的契機。六周的出操訓練加上刻意的飲食控制,讓我著實瘦掉了12公斤。結訓時變得黝黑結實,回家連父母都差點認不得了。 進入大學後,我開始打羽球,更因為加入童軍社團,大量的野外運動與登山,讓我至今維持良好的肌肉量與適當的體態。 現在工作再忙,仍會每周與好友同事打球、與家人爬山健行,在家則做居家健身訓練。我也刻意培養孩子們從小有運動習慣,讓他們未來能免於肥胖困擾。來台灣訓練減重手術的外國醫師,我也會帶著他們一起打羽毛球。

    我後來選擇從事減重外科,多少與我曾受肥胖困擾有關,因此我常勸告想減重的親友及患者,從生活中做點改變,能讓減重事半功倍。建議做好三件事,減肥不再是難事。 一、培養良好飲食及規律運動習慣 「少吃多動」是減重不二法門,但「選對食物」及「維持運動習慣」很重要。 減重需要投入大量時間來培養及維持,若快速改變原本的生活習慣,反而會讓身體感到壓力及排斥,不但持續的時間不長,短時間激進節食易造成肌肉量流失,基礎代謝率下降。當回到原本的飲食習慣後,體重更易上升而復胖。 選擇高蛋白質、高纖、少精緻澱粉、少加工的食材,就是生活中較容易改變飲食的方法,能讓體脂保持在標準的範圍。 像我即實行低碳飲食,碳水食物低於總卡路里攝取量的20%。運動建議多方嘗試,先找到自己的興趣,再培養固定的時間來實行,搭配居家或重量訓練,讓...

    當身體質量指數(BMI)達24以上時,即為過重族群,須注意體重及生活型態調整;BMI超過27,就進入肥胖範圍,應積極進行減重治療;BMI若達35以上,為病態性肥胖,應考慮接受減重代謝手術。 30歲以後,男性體脂率應維持小於25%,女性應小於30%。常見肥胖相關的疾病,包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痛風、脂肪肝、睡眠呼吸中止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

  5. 2018年11月27日 · 圖片提供/良醫健康網. 紓解壓力、集中注意力、改善健忘的訓練法. 我長年擔任臨床醫師,在第一線研究預防 失智症 的方法。 過去醫界認為失智症無法改善,但隨著研究技術日新月異,可望改善失智症的方法愈來愈多。 在這些方法中,我最關注的就是素描。 素描時必須盯著素描對象,畫出真實樣貌,可增加專注力和觀察力,同時強化視覺記憶與理論能力。 由於均衡運用右腦與左腦,醫界認為具有預防健忘之功效。...

  6. 2017年12月25日 · 運動營養師破解乳酸堆積的迷思. 圖/好食課提供. 過去的肌肉 疲勞 理論認為乳酸是主要限制耐力運動表現的罪魁禍首,乳酸被認為是無氧代謝的廢棄產物以及高強度運動時導致肌肉疲勞的原因,並直接導致運動時的代謝性酸中毒,導致肌肉收縮力降低和運動停止,並認為乳酸造成了延遲性肌肉酸痛(Delayed muscle soreness,簡稱DOMS)。 然而許多的研究早已推翻了這些過去的論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