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6月23日 · 2019年政府推出自願醫保時,你的醫保是過渡了去自願醫保。 根據自願醫保的安排,當中一個保障項目叫『訂明診斷成像檢測』,意思是你去做這些檢測,每年有2萬元保障額,但要留意,目前只涵蓋磁力共振掃描(MRI)、正電子放射斷層掃描(PET-Scan)和電腦斷層掃描(CT-Scan)這三項。 還有,客人要就每次檢查自付三成費用,保險公司負責其餘七成。 過去,如果客人在門診做了這幾項檢查,未必可以保到,因為只是檢查,又不是門診手術;但如果入院做,又必須有合理的原因,例如過去的病歷,令到在醫院做會安全一點等等。 有了這個保障項目,客人只要有病徵,又有醫生轉介,就可以在門診進行這些先進檢查,有結果才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William:「聽你這樣說,我其實可以找醫生轉介去做?

  2. 2020年11月3日 · IHS是申請各項簽證,例如工作簽證、學生簽證、家庭團聚簽證或申請移民計劃,且在英國逗留超過6個月時,必須的申請條件之一,即使申請人已購買其他個人的醫療保險仍須要支付該費用,以支付英國的醫療保健服務。 只要繳交了健康稅,英國的常住居民都可以享有國民保健醫療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包括看醫生及購買藥物等。 IHS的費用是多少? 何時可以使用 NHS? 已繳交 IHS後. 已獲批簽證及移民. 要帶備生物辨識晶片居留許可(Biometric residence permits) 不過要留意,不是所有醫療服務都可以豁免收費,部分仍需要自行付費,包括處方藥物、牙科服務及視力檢查等。

  3. 2022年8月5日 · 理財智慧. 發布時間: 2022/08/05 19:13. 分享: 千萬不要誤會,今次討論的並非過千萬元的高危手術費,只是普通小手術。 腸道內窺鏡檢查90%可於日間治療中心進行,負責的外科醫生通常收費為5,000元至6,000元,連治療的手術物料和設施費用2,000元至3,000元。 年初至今住院的開支和手術費用索償的爭拗頻繁,其實私家醫院的服務收費明碼實價,不會胡亂加入並沒有採用的檢查項目或藥物和治療程序。 留院期間病人進行任何程序,均需得到病人同意病人有知情權,亦可詢問主診醫生,該等檢查和治療程序的目的和效果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最重要的就是收費。 【保你大】生兒育女教育基金非最重要 小朋友生病可大可小 醫療、危疾保早買遲買分別大【 下一頁 】 【青姐話】睇業績、聽消息 欠靈活、難搵食.

  4. 2022年8月31日 · 理財智慧. 發布時間: 2022/08/31 17:52. 最後更新: 2022/08/31 17:53. 分享: 為建立香港市民體質數據資料庫及令市民大致了解自己的體質狀況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展開新一輪全港社區體質調查測試日將於9月舉行於今日8月31日起接受報名測試費用全免參加者可從中大致了解自己的體質狀況並意識到體質對健康的重要從而常做運動調查依年齡將參加者分成六個組別收集數據,新一期測試對象為17至59歲市民。 【溫股知新】加息預期非重點 留意業績基本面. 溫股知新. 【溫股知新】加息預期非重點 留意業績基本面. 【家居設計】全白裝修如何不單調? 兩小口56萬翻新500呎窩居 簡潔留白盡顯格調,詳見【 下一頁 】

  5. 2024年5月9日 · 多方面為生物科技公司提供支持. 黃煒卓指香港政府在多方面為生物科技公司提供支持,例如有香港科技園及數碼港提供的創業培育計劃、創科創投基金以1:2比例和第三方投資者共同投資生科公司等,亦為香港6所大學的師生創辦的初創,提供最多一年150萬元的資助。 研發方面則為符合資格的研究項目以現金方式,回贈40%的研發經費、合資格研發開支能獲得額外扣稅,並為生科公司補貼研發人才每月最高4.5萬元工資等。 引進辦副總裁(生命健康科技)盧靜敏則表示,香港有以社區為中心、全面完善的醫療保健體系,技術主導的醫療設施和全方位的醫療保險服務,能有效促進醫療創新上的資訊交流及業務協作。

  6. 2021年3月24日 · 科技. 發布時間: 2021/03/24 20:15. 分享: 保誠今24日宣佈夥拍數碼醫療保健服務公司MyDoc合作透過Pulse健康醫療平台推出視像診症服務旨在為香港市民提供更便捷的醫療保健服務。 (雯雯攝) 鑑於新冠肺炎疫情反覆,本港公共醫療服務備受壓力,同時提升市民對數碼化服務的需求。 透過科技連接醫療系統或可解燃眉之急,保誠今(24日)宣佈夥拍數碼醫療保健服務公司MyDoc合作,透過Pulse健康醫療平台推出視像診症服務,旨在為香港市民提供更便捷的醫療保健服務。 【數碼醫療】疫情下港人對數碼應用接受程度增 7成人對「預約診症」感興趣. 【附連結】免費抗疫保障點登記? 下載Pulse App簡單幾步獲保障.

  7. 2022年5月22日 · 【醫療科技】港初創斥資百萬 研嵌入式人體生物信號傳感耳機. 目前5種生物醫學成像技術,包括X光、超聲波檢查、磁力共振掃描(MRI)、電腦斷層掃描(CT)、正電子放射斷層掃描(PET),必須由醫生或技術人員操作,因此難以家用監測。 其中以X光、CT、PET均涉及電磁波高頻輻射,必須在密室進行,以防洩漏有害射綫。 陳柏衡指團隊為填補該市場缺口,採用電阻抗斷層成像技術(EIT)配合AI健康追蹤系統、創新診斷演算法研發設備。 只要在用家身體綁上一條檢測帶,透過電極微電流檢測電阻變化,即可描繪肺、肝、腎等內臟器官圖像. 還可透過應用程式監測身體情況。 點擊圖片放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