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而美股的波動程度有經驗的投資者一定見識過,即使波動性高GME、AMC的股份,亦可以進行期權交易,風險程度可見一斑,投資者買賣美股期權,特別是Short Call時就先要衡量清楚風險。

  2. 遊戲中可以擲骰前進,探索藤襲山和無限列車等場景,白天觸發事件和小遊戲,夜晚對抗惡鬼。 選擇炭治郎、善逸、伊之助等角色,禰豆子則作為輔助角色協助玩家。

  3. 1.細價股爆煲. 今年年初,金融大鱷、明天系掌門人肖建華被人從香港四季酒店帶回大陸,再有香港股市離奇「6.27」細價股大跌事件,到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點出50隻不能買入的港股之「謎網50」事件,均反映香港金融部門正在加強金融監管。 種種事件雖然重傷了部分炒家。 但換個角度,不少散戶沉迷細價股,損失慘重,相信以後在保護投資者方面暫且多了一度保障。 至於細價股股災爆發之謎,隨了監管趨嚴外,有市場消息指,是要打擊牽涉替大陸資金在港操盤,即變相打擊走資,香港證監會近期發表的訊息似乎在反映這一事件。 香港證監會最近公佈,就中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下的「滬股通」及「深股通」,引入投資者識別碼制度的建議,已與中國證監會達成共識。

    • 何為拆息
    • 拆息種類
    • 點解拆息會升跌

    拆息,又稱為銀行同業拆息,而香港的銀行同業拆息,簡稱HIBOR,倫敦的銀行同業拆息,就叫LIBORR,上海銀行同業拆息就叫SHIBOR。簡單講,拆息就是香港銀行與銀行之間互相借錢既息率,息率會相對銀行對客戶借錢的息率為低,否則銀行又如何賺取差價。 銀行雖然有很多錢,但不代表佢地有足夠的錢做佢地想做的事,很多時都需要「借錢」,去解決佢地的周轉或是結算需要。 先簡單講銀行的資金來源可以分為三種,第一是平時收到的客戶存款,第二是向其他銀行借錢,三是向金管局的借錢。三種都是有成本,客戶存款要俾利息客戶,有時銀行想係市場拎到更多的錢,就要增加存款的利率,吸引更多人放錢係銀行。 除了存款外,銀行亦會同其他銀行借錢,借錢的成本可以當作為銀行間拆息,拆息高低,同銀行與銀行之間的資金量多少有關,銀行業間有足額...

    要知道銀行拆息是多少,可以到香港銀行公會查閱。而銀行拆息,會按借款的時間分為8種,由隔夜到最長12個月,一般情況下,借款時間愈長,利率就會愈高。而匯豐銀行亦會有自己的拆息利率,與銀行公會顯示有小小出入,而同匯豐銀行做按揭貸款時,匯豐會根據自己的拆息為標準。

    銀行的拆息是不停變動的,基本主要受到貨幣的供求影響,在香港港元的供應以及需求,會影響到拆息上升還是下跌。但在非常時期時候,政府會人為干預拆息,例如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金管局就曾經出手,挾高隔夜拆息至280厘(現時隔夜利息約1厘),大幅增加借港元成本,去防止其他投資者借港元沽港元。 撇除政府主動干預拆息,拆息升跌受以下原因影響:

  4. 美國加息週期及時間表. 自1990年以來,美國共經歷四次加息週期,第一次加息週期是1994年2月至1995年2月,共加息7次,自3.00厘升至6.00厘;第二次加息週期是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共加息6次,自4.75厘升至6.50厘;第三次加息週期是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共加息17次 ...

  5. MoneyHero 同大家分享一下9大有趣民間智慧! 1.丁蟹效應. 丁蟹效應又稱「秋官效應」,源自鄭少秋在1992年演出香港電視劇《大時代》的大反派股市狂人「丁蟹」。 鄭少秋演出的電視節目一播映,通常都伴隨香港恒生指數不同程度的下跌。 如2015年TVB在港股狂飆之際宣布重播《大時代》,後來不僅港股短線急跌,連大陸股市上證指數也一度震盪,後來更造成小型「股災」,就連跨國券商里昂證券都曾於2004年研究分析「丁蟹效應」。 2.唇膏效應. 「唇膏效應」 (lipstick effect),是指經濟轉差,消費者不再「豪買」,但又為了滿足消費欲望,故會轉買一些相對較平價、但同時可令心情「靚啲」的美容產品,如唇膏、面膜等。

  6. 2023年4月25日 · 微牛證券是福米科技旗下證券交易平台,屬小米科技旗下公司,於2020年9月登陸香港,提供港股、美股及A股交易服務。 香港市場股票、交易所買賣基金 (ETF)、窩輪、牛熊證、界內證等: 佣金:交易金額0.02%(最低HK$2)(免佣期內不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