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醫生: 潘順源醫生. 撰文: 陳秀清. 翻開潘醫生生命的每一頁,頁頁辛酸。. 由初來港前路茫茫,找遍工廠亦不獲聘用;為生計,白天做西藥推銷,晚上及星期天則為病人針灸,還要接工廠手工,動員全家在家加工;為考取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醫生資格,付盡心血 ...

  2. 一場末期癌症的戰役空降在三口子的家庭,一家人潛藏多年的隱憂及危機隨著癌細胞的擴散逐一浮現。 父親確診患上末期癌症,母親卻渴望在丈夫身上尋求多年來被愛的證據。 面對父親病情的嚴峻及母親心靈的缺口,為了化解怨恨,孤僻寡言的兒子嘗試從中斡旋拆解父母間的心結,但事與願違。 兒子想起以前與父親一起參加越野賽的日子,於是嘗試在親情、愛情及友情之間重新學習,體會「愛」的價值,放下執著,與父親並肩完成最後一場人生的越野賽,向著終極挑戰直跑,一直跑…… 劇本改編自真實故事,編劇以自己和已離世的父親一起對抗癌魔的日子作為藍本,希望藉著自身的故事與其他癌病患者及其家人分享對生命的體會,為他們帶來心靈上的關顧及支持。 演出由劇場脈搏主辦及製作。 劇場脈搏是一個社會團體,宗旨是透過藝術活動為末期病患者提供靈性照顧。

  3. 醫生: 精神科專科李永堅醫生. 撰文: 鍾穎嫦. 西裝革履,談吐風趣,行醫廿年的 精神科專科李永堅醫生 並非一路順景。. 熬過貧,吃過苦,今天的他依然謙卑。. 曾於秀茂坪跑過的山頭、西邊街揮灑過的汗水、威爾斯踏過的迴廊,在在印證了他從醫科生走到精神 ...

  4. 黃先生因肺積水留院,最終治療,放下心頭大石之際,卻從醫生口中得悉一個驚人消息。 「根據掃描影象顯示,你有心肌受損情況,應該是由之前的心臟病發引起的。

  5. 09年離開工作十多年的衛生署,機緣巧合下私人執業,江永明醫生曾經雄心萬丈。 「我曾想過開很多間診所,所以當時是用有限公司名義註冊。 難料2010年,毫無心理準備下,妻子確診末期肺癌。 後來為了更多時間照顧她,他改為僅在上午應診,盡所能陪她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那年那月的鴻圖大計? 不知從何時起,早已煙消雲散…… 至愛離去,傷痛猶在,他仍努力學習燃亮這份愛。 「這刻,我也有個家人患了末期癌症,她丈夫也在經歷我兩年前經歷的事情。 這些日子我也經常進出醫院,一星期三、四晚,跟她家人一起陪伴她。 妻子患病時曾傳過的一個短訊,他保留至今:「我知道自己將不久人世,很希望你能開開心心繼續生活……」 今天,他把回應化作行動,愛人也愛己,就是為了告訴在天國的她,自己已履行這份遙遠的祝福。

  6. 2014年05月號. 醫生: 香港強脊會的主席林韋雄先生 及 資深護師郭雪琪小姐. 撰文: 陳秀清. 大家好! 我叫 林韋雄 ,是 香港強脊會的主席 ,也是一名強直性脊椎炎患者,很多人也喜歡叫我Uncle Lam。 自86、87年確診,這個病已跟隨我近30年了,我喜歡當它是「朋友」。 這個朋友其實自出娘胎已在,只不過當時大家對它不是太認識,它不時也會欺負我,我也不知道它為何會這樣。 只知道它一出手,我那天早上的關節便會僵硬如被膠黏著,要下床最少也要掙扎10多分鐘,甚至有時個多兩個小時也無法郁動。 疑是坐骨神經痛. 我從一個家庭醫生口中,第一次認識這個病。 以前很多人也懷疑我患的是坐骨神經痛,我也以為是。 是這個醫生寫轉介信給我去伊利沙伯醫院骨科求診的。

  7. 次世代基因定序 為癌症治療覓轉機 - 陳穎樂醫生. 期數: 2020年7月號. 撰文: 彭天樂. 癌症本被視為恐怖絕症,但隨著個人化治療、精準醫學的崛起,癌症和絕症的距離似乎被漸漸拉開,而基因檢測無疑是當中的重要一環。. 在癌症患者而言,基因檢測可以找出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