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一直以來醫生較著重舒張壓下壓的升高因為下壓的波動較少很多醫生認為人體較能忍受偶然性收縮壓俗稱上壓的升高而經常性下壓的升高才會導致健康上的問題所以曾經有醫生認為單是上壓升高而下壓正常是不會為健康帶來不良的影響 ...

  2. 簡單理解上壓高與血管變硬有關下壓高則牽涉血管的彈性擴張但若然上壓下壓或是上下壓也超標切記要上心因為血壓跟血糖一樣就算未有糖尿病高血壓這標籤只要數值偏離正常器官已會受破壞。 唐俊業解釋,血壓偏高程度與器官的破壞,存在密切關連性。 「分別只在高血壓對器官傷害大過高血壓前期,但相對正常血壓,其實處身高血壓前期的邊緣人,身體器官機能也會慢慢被破壞。 」所謂「器官機能破壞」,意指血管壓力的增加,引致血管壁表皮細胞破裂,使血小板、低密度膽固醇等更易累積,令血管閉塞,常見受破壞的器官是:腦部、腎臟及心臟。 「這三個器官對血壓的敏感度特別高,所以受高血壓影響的風險也最大。 腦部:大腦獨立的保護系統,可控制腦部血壓的穩定。

  3. 2024年5月21日 · ( 一) 為年齡≧ 65 不需住院行動自如生活於社區的成年人若收縮壓是或高過130 便需接受治療、目標是令收縮壓低於130。 ( 二) 至於那些年齡≧ 65 歲的高血壓患者,並且合併有其他的疾病和只得有限的預期壽命,醫護人員應憑專業知識和經驗採取臨床判斷、患者的取向和意願和基於團隊 ( 包括家庭醫生和專科醫生等) 合作的醫療方案訂下血壓受控的目標和藥物的選擇。 由此可見,在社交媒體所散播的所謂醫學新消息「美國已正式規定:65 歲以上標準血壓150/90,80 歲以上的正常老人,160 甚至170 也可以。

  4. 研究也發現夜間血壓高跟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有很大關聯因此醫生會建議高血壓患者可做1 次24 小時動態血壓檢測測定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均血壓值及變動的情形協助用藥更精準。 方法是患者配戴可攜式血壓紀錄器,約每半小時會紀錄當下血壓,連續監測24 小時,可以得知早、晚、尤其是睡着後的夜間血壓變化,提供醫生用藥建議和病情診斷。

  5. 說高血壓標準是上壓超過140mmHg或下壓高於90mmHg。 論治療,建議指引是控制飲食+運動+減重+藥物。 怎麼看,這病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既有目標亦有療法。 但治療實況是,不少病人藥物用到三四五種仍無助降低血壓,潛藏引發中風、冠心病的風險…… 近年香港引入新的高血壓手術療法──腎交感神經射頻消融治療,令頑治性高血壓病人的血壓受控機會大增。 對於一些藥石無靈的頑治高血壓個案,可能已服用多種藥物至高劑量仍無法控制血壓,手術治療為他們提供另一種治療選擇。 頂着四十吋大肚腩來做訪問的張先生,廿年前已跟「三高」做好朋友。 「我自小是肥仔,小學畢業已有120磅,醫生早警告我要減磅,否則人到中年一定多病痛。

  6. 2015年7月14日 · 黃至生稱一般高血壓病人需要把上壓控制在140 mmHg以下而下壓就要低過90 mmHg但如果病人同時有糖尿病或腎衰竭等問題就需要更小心控制血壓上壓應維持在130 mmHg以下而下壓就要低過80 mmHg以減低併發症出現的機會

  7. 視乎個人的實際情況依照醫生的指示服藥,並要定時跟進,查看是好轉或是惡化,並且要採取適當的措施維持血糖、血脂和血壓在正常的範圍內。 美國心臟協會所定的血壓標準是: (1)正常 (normal): 收縮 (上)少於120及舒張壓 (下壓)少於80; (2)升高 (elevated): 收縮在120-129之間及舒張壓少於80; (3)第一期高血壓 (Hypertension Stage 1): 收縮在130-139之間或舒張壓在80-89之間; (4)第二期高血壓 (Hypertension Stage 2): 收縮在140或以上、或舒張壓在90或以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