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4月4日 · 所以,做人要學曉「善良」,要有: 1.懂選擇的智慧 因為我們的時間丶精力和心神是「值錢」的。 2.拒絕人的勇氣 一個人若對任何人之任何要求都答應,那即是缺少了愛錫和維護自己的勇氣,若連自己都沒有guts去挺住自己的話,他人得寸之後又進尺 ...

  2. 2024年2月12日 · 《允許自己變有錢》一書告訴你,你無法過理想的生活,可能和你的焦慮、恐懼、羞愧、創傷或源自童年與家庭的金錢經歷有關,這些「金錢創傷」阻礙你自己變得更有錢。 金錢是自我價值的訓練場. 此書的作者是美國一名「財務治療師」Bari Tessler,沒錯,財務也需要治療。 1998年當他取得身體心理學碩士學位時,許多人以為治療工作該集中在身體、性、食物、悲傷和死亡等主暊,不過他選擇「把我們與金錢的關係當作通往自我意識的門戶,以及同情、自信和自我價值的訓練場」 他指出,大多數人在兒童和青年時期,從未接受過必要的財務教育。 錢似乎只會引來爭吵,種種的童年故事,令大家對錢感到困惑、羞愧,對金錢事務保持沉默。 大家不知道如何與金錢建立關係,不了解在日常與金錢的互動。

  3. 2023年7月9日 · West認爲,一個「太友善」工作場所,其最大標誌就是存在大量「友好姿態」:「友好姿態極通用,可以適用於任何人,比如『他們很可愛』、『他們是很好工作夥伴』。

  4. 2024年4月25日 · Steve Adcock卻表示,只靠聰明,在職場是遠遠不夠的。 這位白手起家千萬富翁表示,如果回到20幾歲,他希望自己懂得「拼情商」——「能讓我更富10倍」。

  5. 2023年12月30日 · 變窮習慣1:喜歡通過奢侈品證明自己實力. 愈是貧窮人就愈想向別人證明自己實力,通過購買奢侈品手袋、衣服、鞋來證明自己過得很好。 在自己還沒有承擔這些費用能力時,就超出消費,可能因此出現不同類型負債,這種「預支人生」行為,只會讓未來陷入貧窮無限輪迴。 變窮習慣2:為了優惠券而過度購買. 商家們為了刺激消費,通常會推出誘人套裝優惠,例如,買二送一、買滿100元有折扣、買指定產品送價值較高禮品、買滿指定數額送優惠券等等,看到這些優惠,很多人就會忍不住購買,甚至還會以為自己省下一大筆錢,最後會發現,為了獲得這些優惠,已經過度購買。 變窮習慣3:因為便宜而過度購買.

  6. 2020年10月21日 · 後來她轉任某大集團,卻發生工傷意外,善良的她被主管以不合理的理由辭退。 她找我介紹醫生,我八卦多口了解之後,決定仗義相助,找相熟的律師為她討回應得的工傷賠償。

  7. 2019年6月21日 · 近年社會開始流行「簡約生活」,以「Less is more」理念生活,摒棄過多物慾,日本更有不少書,專門教人如何過「斷捨離」生活。 無疑,物質可以令我們得到短暫快樂,但並不長久,擁有更少可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