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4日 · 單論保險資產中國人壽似乎較具規模但平保除了經營保險業務亦有銀行等金融業務平保的整體內涵價值在2017年度已開始顯著拋離國壽勝出者中國平安. 新業務價值. 數據來源中國平安中國人壽. 平保價值增長優勝於國壽的一個因素相信就是新業務價值的貢獻新業務價值反映出一間公司在期內所賣出保單的預期回報的現值。 平保新業務價值的規模自2015年以來就一直高於國壽,增長率亦普遍優勝。 除了市場份額的擴張,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平保的新業務價值率較高。 新業務價值率就是期內所賣保單的利潤率。 在2018年度,國壽和平保的個險或代理人渠道的新業務價值率分別是42.2%及57.1%。 利潤率較高之下,即使兩間公司錄得同得的新保單銷售額,平保的新業務價值仍會較優勝。 勝出者:中國平安.

  2. 2021年5月7日 · 2021-05-07 Alvin Yu. 保險業在疫情中受挫隨著中國疫情緩和線下渠道逐漸復原中國平安SEHK2318與中國人壽SEHK2628相比哪隻更值投資? 更多分析 友邦vs中國平安 邊隻更值得買? 以下由兩大內險股的最新疫市業績拆解: 中國平安復甦勢頭強. 隨著疫情在中國內地逐步受控,保險面對面銷售活動逐漸復甦,肺炎疫情逆風減弱,中國平安已錄得領先復甦表現。 在2021年度首季,中國平安的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按年增長15.4%至近190億元(人民幣・下同),雖然水平仍落後於疫前2019年度的近220億元,但表現已相對優越。 中國人壽的新業務價值在2021年首季便錄得了13.2%的倒退。

  3. 2020年12月3日 · 中國平安SEHK2318及中國人壽SEHK2628均為中國保險市場地位較穩固的保險公司到底那間更值得投資呢中人壽疫市表現更穩. 今年保險業面對的最大挑戰是新冠肺炎疫情下大眾社交距離增加面對面社交活動減少線下保險銷售渠道大受打擊中國平安與中國人壽作為龍頭品牌難以獨善其身兩間公司的增長表現均在過去一年有所放緩其中中國人壽的表現則相對穩定。 比較保險公司的關鏈指標——新業務價值增長,中國人壽在第3季度公布的新業務價值按年增長2.7%,但中國平安旗下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在首3季度所實現的新業務價值卻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7.1%。 由此可見,疫情導致銷售渠道受挫為中國平安所造成的衝擊較中國人壽為沉重。 中國平安渠道優勢待優化.

  4. 其他人也問了

  5. www.hkmoneyclub.com › 2019/07/31 › 短期儲蓄人壽vs定存短期儲蓄人壽Vs定存大比併

    2019年7月31日 · 儲蓄人壽具備保險元素以中國人壽海外智息保儲蓄保險計劃為例如果受保人身故受益人會獲得累積到期已收保費的101%或者受保人身故日的保證現金價值以較高者為準

  6. 2020年1月2日 · 從過往回報可見兩家公司的差別。 在過去五年中國人壽的股價下跌超過20%而友邦保險的股價則飆升70%以上。 勝出者:友邦保險. 長遠增長前景. 從表面上看中國人壽似乎具有更大的增長潛力而此純粹是因為該公司的絕大部分銷售額來自有利增長的中國。 相反,友邦保險在香港及亞洲其他國家的投資較大。 於2019年上半年中國僅佔友邦保險新業務價值的29%而香港則佔40%。 經深入研究後,友邦保險的增長前景可能較佳。 儘管友邦保險在中國已有數十年歷史,但根據當地法規,該公司僅在上海、北京、深圳以及廣東省和江蘇省經營業務。 然而,由於美國向中國施壓,要求其開放市場,友邦保險很快便會進行擴展。 今年2月,友邦保險獲准 在天津及石家莊設立銷售中心 ,這是自2002年以來友邦保險首次在中國擴展業務。

  7. 2020年7月14日 · 中國人壽目前的估值是内含價值的0.5x , 其 市淨率為1.1x 。 而平安的 估值則是内含價的 1.1x,其市淨率為2.0倍。 首先中國人壽的估值低於內 含 價值 , 這意味著市場根本 沒有給予其 未來現金流量任何價值。 這是非常不合理的。 因此 我預料 中國人壽的 估值是很有 上升 空間 的,起碼到其内含價值的水平 。 此外, 中國人壽 在過去五年 ,新業務價值 增長 都緊貼 平安, 但其估值(以市值/内含價值來計算)比起平安足足有57%的折讓,被嚴重低估 。 中國人壽 在 過去三年的市淨率 曾 高達2.2 x。 相比之下, 目前1.1 x的市净率 ,顯得 實在 便宜。 結語.

  8. 2021年10月15日 · 近日大市依然波動甚大,缺乏明確方向。 不過經歷了近六個月大回調的內險股卻有觸底回升的兆頭。 今日看看中國平安SEHK2318)、中國人壽SEHK2628)、中國太保SEHK2601),看看哪隻更值得部署靜候估值修復時機。 更多內容: 中國平安獲高管連環增持 今日逆市拒跌投資時機到? 內險市場困境 三者競爭力誰孰優? 內險板塊早前弱勢,一來是近期席卷全國金融體系的恒大債務危機,令不少投資者從內銀內險板塊中撤退。 但同時亦與行業業績及前景不無關係。 各公司今年的中期報都反映國內壽險業務復甦持續緩慢。 三者今年上半年新業務價值的同比增長排名依次為:太保(-8.9%)>平安(-11.7%)>國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