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0月28日 · 主動脈剝離是一個非常急促且危險的病症。 患者通常以「強烈撕裂性胸痛」為主要症狀,並且延伸到背部或脖子,造成喘不過氣、頭暈、半身麻痺甚至休克昏迷,嚴重者會引發 腦中風 、急性心衰竭等重大併發症。 臨床統計,急性主動脈症候群患者如果沒有即時治療,有50%的病患在48小時內死亡,91%會在6個月內死亡,因此如果有撕裂、刀切感的疼痛,即便還可以忍耐,也不應延誤,要儘快就醫。 中高齡年男性為好發族群! 4大原因讓風險提升.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導管室主任蘇峻弘表示,主動脈剝離大多好發在50到70歲男性,但有研究顯示這個發生率十萬分之三的疾病,仍有一成機率會發生在40歲以內的族群。 為什麼主動脈會剝離? 其實只要主動脈的彈性變差,就會增加了剝離的風險。

  2. 2020年10月15日 · 其實醫學界對於「 主動脈剝離 」是個相較陌生的疾病,是因為1760年英皇喬治二世突然駕崩,君王突然離世因此驗屍,才發現原來有這樣的疾病,當時喬治二世是因為A型主動脈剝離,合併心包充填死亡,如今經過260年後,現今的醫學界慢慢可以治療這個疾病,也對於此疾病更深入了解。 由於主動脈是將心臟血液輸送到全身的大血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外科陳紹緯副教授說:「當內層有破裂使血液跑到中層及外層之間,血流便會將主動脈撕裂剝離成兩個腔室,造成主動脈剝離。 若不幸血液從假腔破出,主動脈便破裂大量出血,是猝死常見的原因之一。 國內主動脈剝離的發生率約每年十萬分之五到十,每年大約有近2‚000人發病,是恐怖的奪命疾病。 一等親的發病風險可達6.82倍.

  3. 2021年3月16日 · 奪命的主動脈剝離是個非常急促且危險的病症,患者發病後每小時即可增加1%死亡率,至少50%的病人在發生後48小時內會死亡,有時不典型的症狀也讓醫師不是那麼好做診斷。 男模張誌軒在昨天深夜運動之後,突然感到心臟不適暈倒,雖然送醫搶救但最終失敗死亡,死因為「主動脈剝離致血管阻塞」,凱渥稍早在臉書上證實此事。 只是連續這幾起因主動脈玻璃病逝的案例,讓人懷疑主動脈剝離專找上年輕人嗎?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導管室主任蘇峻弘表示:「主動脈剝離大多好發在50到 70歲男性,但有研究顯示這個發生率十萬分之三的疾病,仍有一成機率會發生在 40歲以內的族群。 有些患者雖然年紀輕輕、又有定期運動,看似並非高風險族群,但是長期抽菸、又不知道自己有 高血壓 ,在氣溫變化時就引發主動脈剝離急症。 為什麼主動脈會剝離?

    • 疾病未控制,施打疫苗後才爆發
    • 主動脈剝離症狀如何與疫苗做區別
    • 主動脈剝離發生原因及併發症
    • 如何預防主動脈剝離之發生

    專家說明,通常是跟高血壓沒有好好控制有關。施打疫苗的確會造成許多不適感,如果本身就有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或本來就有主動脈剝離,打完疫苗的不舒服會讓血壓升高,讓本來沒有控制好的疾病爆發。 此外,許多病患擔心打疫苗跟正在服用的藥物會產生交互作用,就自行停藥。更可能因停藥導致疾病控制不佳,造成疫苗施打後更為不適,導致心肌梗塞或腦出血。建議有三高、心血管問題者,等疾病控制較佳時,再去施打疫苗。

    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李穎灝表示,主動脈是身體最大的動脈,當心臟打出血液後,透過主動脈將血液輸送全身各處。主動脈剝離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心血管急症。 主動脈是身體最大的動脈,當心臟打出血液後,透過主動脈將血液輸送全身各處。最典型症狀是:胸口突然出現撕裂般的劇痛,且可能延伸至後背,隨著血液輸送受阻,全身其他器官都可能出現症狀。 其症狀與心肌梗塞、疫苗施打都有所不同。李穎灝說:「但如果剛好發生在打疫苗後,病人就可能難以分辨,誤以為是打疫苗所引發。」 1. 主動脈剝離:在血管裂開時,會產生像刀割、肌肉撕裂般的劇痛,疼痛的表現往往是發作就達到最高,甚至有著從未有過劇痛感。若發生在升主動脈,通常以胸痛表現;如發生在降主動脈,則會表現下背痛。 2. 心肌梗塞:一般則是像重物壓迫的悶痛,且...

    主動脈有三層結構,當血管壁經長年血流沖刷及慢性病摧殘後,內層可能形成裂縫,血液流入內層與中層之間,形成「假腔」(中層內的新血流途徑),擠壓到「真腔」(正常的血流途徑),導致血液供應受阻。 形狀如拐杖的主動脈,上行部分稱為升主動脈,轉彎部分是主動脈弓,下行部分則為降主動脈。主動脈剝離依發病位置,分為 A、B 型。剝離位置影響到升主動脈的屬於 A 型,未影響升主動脈的則為 B 型。 李穎灝進一步說明,A 型容易產心臟相關的併發症,死亡率較 B 型高,若未緊急手術,發病 48 小時內致死率可高達 50%,不可不慎;B 型主動脈剝離則死亡率較低,發病 30 天死亡率約 10%。 此外,主動脈剝離也可能因為血流受阻而影響其他器官,出現其他的併發症,也因此有非特異性的症狀出現,需特別注意。 1. 心臟:...

    根據統計,主動脈剝離發生率每年每 10 萬人約有 3 人,以台灣人口估算,一年約 600 多人發生主動脈剝離,並不常見。其中,以 50 歲至 70 歲最容易發生,仍有一到兩成機率會發生在 50 歲以內族群。 李穎灝指出,危險因子是導致血管脆弱的各種疾病,包含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控制不佳,以及有抽菸習慣等。另外,有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如馬凡氏症候群),或是藥物濫用(如古柯鹼),也可能影響血管健康。 預防之道就是要遠離危險因子,保持血管健康。他說,主動脈剝離病人約 7 成有高血壓,有三高等慢性病應好好控制;若有遺傳性疾病,更要提高警覺。平日養成運動習慣、生活規律;已有高血壓者,可從事有氧運動、球類運動,如需做重量訓練,建議諮詢醫生或專業教練。 李穎灝認為,很多因素都會影響血管健康,目前...

  4. 2021年8月30日 · 主動脈剝離一般分為兩種類型: A型:在昇主動脈發生剝離,可能會造成心包膜積血,應立即就醫。B型:在昇主動脈以外的主動脈發生剝離,比較不會立即產生心包膜積血。

  5. 2020年9月19日 · 主動脈剝離確實眾多動脈血管剝離中是最致命,根據統計統計至少 50% 的病人在發生後 48 小時內會死亡,對此,新光醫院心臟內科洪惠風解釋:「因為主動脈是身體裡面最大的血管,所有要到全身的血都是從這裡出來,再逐漸運到身體其他地方去,所以 ...

  6. 2019年2月25日 · 吳清文提醒,大部分的急性主動脈剝離都起因於高血壓,病人的典型症狀為像撕裂傷一般的劇烈的胸痛或背痛,民眾平時應保持清淡的飲食,戒除菸酒和保持生活作息正常,並定時安排健康檢查,注意保養身體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致命風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