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25日 · AMELIA的 雛型,是 Kenneth的大學師兄,從事IT工作的Percival自行開發的私人選股系統。 Percival在系統的協助下,於2005年開始以9,000元的本金投資,以10多年時間,便以40歲之齡與妻子在英國享受「退休」生活。 而在Kenneth使用系統前,只不過是個投資新手,曾在同事的推介下買入數隻藍籌股,卻因經驗不足,見股價下跌時便恐慌,最後選擇蝕錢沽出。 後來因籌備結婚開支,便主動向Percival請教投資心得。 透過遠在英國的Percival越洋指導,Kenneth學習系統的應用,5年內成功將100萬元的本金翻倍,更避開了2015年的股災。 「系統早於當6月尾便發出『大市向下』的警報,因此我已做好防守,完美地了清倉。 網上直播建口碑 計劃進駐科學園.

  2. 2020年10月24日 · 我欣賞很多人成功是他態度的故事,你聽起來好像是一個傳奇的故事,其實是態度多過傳奇的故事;所以做人的態度重要過他的際遇,有些人際遇很差,但都可以扭轉局勢。 場地提供:竹日本料理. 作者:小雲. 責任編輯:小雲、李越樺. (節錄) 【原文: 顧紀筠自半生非傳奇 成功不是贏在起跑綫 】 欄名 : 理財Star Talk. 顧紀筠年少時,雖然被困在徙置區,但最終她真的如夢中所想,可以逃離這鬼地方。 中學畢業就發奮工作,更加入娛樂圈,結果二十多歲就達成她中學許下的目標,為家人在半山置業。 【藝人林秀怡疫市開店再做老闆:「應趁.

  3. 2022年1月24日 · 香港是通往內地和國際市場橋樑角色. 研討會上,黃恆德提及到本港蓬勃的資本市場亦是吸引家族辦公室的一大關鍵,本港是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中心,僅次於瑞士,亦擁有亞洲第二大私募股權市場,《有限合夥基金條例》於2020年8月實施後,已有超過400家有限合夥基金在香港成立,為家族辦公室及一眾創業家帶來更多投資與發展機遇。 何曉曈補充香港於慈善事業擁有悠久歷史並已形成一個全面的慈善生態圈有利世界各地的家族辦公室到香港與相關持份者攜手合作。 數據顯示,香港的私募股權及風險投資公司數量達500多家,當中包括全球20間最大私募股權公司中的15家。 大灣區內超高淨值人士約佔全國整體的20%,其中香港是通往內地和國際市場雙向門戶的橋樑角色,故投資香港是探索區內機遇的重要一步。

  4. 2020年11月9日 · 賭王鴻燊離世前後,其家族成員陸續牽入訴訟,疑爆出爭產風波。 生前立遺囑處理遺產分配甚為重要,但立好遺囑後一定有效嗎? 據台灣傳媒報道,台灣一位七旬翁吳伯因考慮到自己年事已高,決定預早立好遺囑,將名下近1億元新台幣(約2,700萬港元)財產 ...

  5. 2021年9月6日 · 【財金投資名家講座】陳永陸為你講解監管風暴下的港股前景. 早前內地加強針對科網企業作出監管,令港股蒙上陰霾,走勢變得難測。 著名股評人陳永陸(陸叔)在金融界擁有超過40年經驗,見慣不少風浪的他會如何看現時的港股市況呢? 對於港股何時反彈又有預測? 注意國慶日前後國策消息. 陸叔坦,現時難言港股已經見底,他期望在國慶日前後會有較明朗的國策出爐,屆時才有機會看到真正的反彈。 他直言,今年港股的高位已在2月份出現,而在今年餘下時間仍有機會再跌穿多次25,000點,整體大市才見穩固,並在第四季出現明顯的反彈勢頭。 他指出,「急上急落,急出急入」是現時香港市場的常態,提醒投資者要保持鎮定,切勿不理基本因素在低位沽售股票。 00:08 - 01:48 你覺得港股在今年餘下時間時見底反彈?

  6. 2021年10月12日 · 「去虛入實」與減碳目標不一致. 譚新強解釋,中國或有意在2060年達到碳中和,但近期政策「去虛入實」卻帶來矛盾。 譚新強指,中國「去虛入實」由互聯網產業改為發展半導體、能源等製造業,但若要發展這些產業,就會耗用大量電力,減慢實現碳中和的步伐。 數據年代令生活變得虛擬化,亦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若要中國兼顧經濟發展與減排,譚新強指出,中國實際上需要推動虛擬經濟,如用網上會議代替實體會議,減少交通,在維持經濟增長之餘,更減少對地球的傷害。 可是,中國推動「去虛入實」政策是反方向而行,政策方向不一致亦令到相關行業的發展受到打擊。 00:10 - 01:24 監管措施出於理性思考還是情緒化反應? 01:25 - 03:40 中國墮入圍城受困心態.

  7. 2019年10月31日 · 1. 保持冷靜. 《Broke Millennial Takes On Investing》作者兼個人理財專家Erin Lowry曾強調,股市是周期性的(Cyclical),而經濟衰退只是整個過程的一部分,亦是經濟循環中一個無可避免的過程,盡力改善個人財務及精神壓力,是面對經濟衰退的第一步。 2. 準備應急基金. 準備一筆能夠應付3至6個月日常開支的金錢。 美國一位財務分析師發現,20至30多歲人士會認為預備緊急基金是一種「可笑」的行為,但分析師建議,應至少儲起一個月的生活費,或每月存入一小部分薪金在高回報帳戶裏。 3. 清還高息債務. Erin Lowry補充,除了準備「應急錢」,最重要的工作是積極償還債務,如信用卡的高息債務,亦能有助減輕經濟衰退時的財務壓力。 4.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