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6日 · 現代人總說「黑粉也是粉」,若要這樣說,〈橫臥裸婦〉相隔88年都因「黑粉」反而讓其展出展覽成為焦點,還吸引大量人潮。當年臺陽美術協會 ...

    • 海是家也是歸屬
    • 回家的路
    • 世界經典文學 沒有一本在談親近海洋
    • 海洋提供了永恆

    對海洋細膩的書寫,是夏曼.藍波安的情感投射,也是經由身體實踐在時間經驗累積而來的智慧,他希望作品是從真實生活中建構起的世界。在詩意的筆下,海洋文化與傳統達悟人對於海的智慧,以及部落面對現代衝擊的悲喜,都是他創作的核心。 他說,「達悟族是親近海洋的民族,對於魚類、海洋的知識,都是漢人所不知道的。」 夏曼.藍波安自認,「我是住在蘭嶼的海洋文學家,我的文學深受傳統詩歌的影響,深受划船、捕飛魚、鬼頭刀魚、潛水抓魚的影響。」 從早期的作品《冷海情深》、《海浪的記憶》,到近期的《天空的眼睛》、《大海之眼》等,不管是飛魚傳說、族群互動、部落回憶、生活情懷或現實衝擊,海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是他的家也是歸屬。 他的海洋文學不是虛構的,而是非常具體的生活。不同於其他書寫海洋議題的作家,從生態或是環保的面向切入,他...

    廖鴻基的作品《討海人》也直面海洋,但夏曼.藍波安認為,雖然同是漁夫,討海人捕魚是賣去魚市場,達悟族捕魚是要餵養家族。這種與海洋共生的概念,絕不是從漁獲的數量來衡量。 曾經,夏曼.藍波安也為了外面的世界而迷失。16歲時赴台北工作、念書,到32歲決定回蘭嶼生活。在都會的這段期間,不斷掙扎於自我認同,身為海的子民,「待在大城市太久,好像漸漸找不到回家的路。」 這種迷路當然不是表面上的意義,他告訴我,達悟族都愛吃魚,有次母親跟他說,「我的舌頭很癢。」他下意識回答:「那就抓癢阿。」摸不清自己媽媽頭緒的他,被站在旁邊聽的表姊一語道破,是母親想吃到他親手抓的魚,也代表盼望他重拾傳統文化的熱切。 並不是回到蘭嶼就等於回家,夏曼.藍波安剛返鄉時,抓魚、潛水、造船的能力都「爛透了」,所以花了很長的時間,向父執輩...

    問他已經反覆回答過的命題「什麼叫海洋文學?」他立刻就回答,「我的身體就是海洋文學」。海是變化莫測的,只有把身體帶到海裡,才能體驗到海水的強勁。「不出海的男人,哪有什麼故事可以說。」 夏曼.藍波安突然嚴肅,認為西方宰制了看待海洋的觀點,這些世界經典海洋文學,沒有一本作品在談親近海洋,只談征服和掠奪,談海洋的惡與災難,足以證明人面對海洋的傲慢,不懂得謙卑。 西方的海洋小說傑克倫敦《海狼》、海明威《老人與海》,在夏曼.藍波安看來都是虛構,只是將海洋當成背景題材,他們作者其實都不懂海洋。 《老人與海》雖然被西方世界視為海洋文學經典,在他眼中只能說是一本勵志小說。因為從他一個漁夫的觀點來看,故事裡的老漁夫應該要經驗豐富,但84天釣不到魚,根本不是一個好漁夫。 這本小說多著墨老人與大魚搏鬥的意志力,但未...

    如果說,夏曼.藍波安20年前的《冷海情深》讓台灣人看見蘭嶼,10年前《老海人》深情刻畫海人漂泊的靈魂。去年出版的「大海之眼」,描寫拒絕保送師大,四處流浪做粗工、籌學費的達悟青年,則訴說出他自己深埋心海的傷痕。 「海洋提供了永恆,在不同的年紀,帶來平靜的反思力量,從過去的傲慢,回到待人處事的優雅。」這是海對他的魔力,夏曼.藍波安說著,眼神定定地看著我。 40幾歲才投入書寫,夏曼.藍波安20年來打開海洋的美麗面貌呈現給世人,卻仍不斷透過重新回顧與觀照,思考自己的海洋文學是否通得過歷史的考驗,自問新作是否有突破,在虛構性、現實性、具體性中取得平衡。對夏曼.藍波安而言,如何學習不斷從海洋深處挖掘出無價寶藏,是他永無止息的人生課題。 *本文主照由印刻文學提供

  2. 2024年5月2日 · 中共緊縮國安尺度 海基會:會對民眾多加說明風險. 2024/5/2 16:15.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2日電)中共當局修正「保守國家秘密法」,擴大「國家秘 ...

  3. 2024年5月25日 · 「大過濾器」(The Great Filter,暫譯)將於無限鏡像空間(Infinity Mirror Room)展示,該作探討了人類在面對文明發展和自我毀滅之間的抉擇;「看不見的他們」(Invisible Them,暫譯)則是裸視 3D 作品,以無法名狀的無意識、潛意識顯像描述藝術本身,並同步展現台灣藝術家在國際舞台上的創作力和影響力。 翠貝卡影展將於6月6日至17日舉行,除作品展出外,謝文毅與洪珷將受邀與參展藝術家共同對談。 (編輯:李亨山)113052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台灣藝術家謝文毅與製作人洪珷共同創作The Great Filter及Invisible Them,雙雙入選2024翠貝卡影展沈浸單元,將於6月展出。

  4. 2024年5月3日 · (中央社網站)1974年(民國63年)5月3日:由徐進良導演、張永祥編劇,中影公司的彩色古裝文藝片「雲深不知處」在台北士林片廠開鏡。 「雲深不知處」電影是敘述保生大帝神醫吳本學醫救母,懸壼濟世的真實故事。 由胡因夢、谷名倫、庹宗華、傅碧輝主演,當時已經炙手可熱的林青霞也在片中客串。 1975年上映後,票房反應不錯,片商強打戲院門口排長龍的畫面,而谷名倫也因此片獲得美國德州因建國200年舉辦的一項影展的最佳男主角獎。 想看更多谷名倫的照片,立即到 中央社影像空間 。 1130503. 開箱老照片.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974年(民國63年)5月3日:由徐進良導演、張永祥編劇,中影公司的彩色古裝文藝片「雲深不知處」在台北士林片廠開鏡。

  5. 2018年3月29日 · 2018/3/29. 文:羅苑韶/攝影:吳翊寧. 李魁賢寫詩超過一甲子主張詩是介入的文學詩人要參與現實社會要表達觀點要有批判性15年來積極帶著台灣文學繞著地球跑,到各國結交詩人朋友,詩集「黃昏時刻」被翻譯成20多國語言。 近年來在淡水辦國際詩歌節,邀外國詩人到淡水,心中想的是藉詩宣傳他的故鄉淡水和台灣。 李魁賢小時候聽阿公講過,彼時,福州杉和溫州柑自淡水港口運進來,沿淡水河送到艋舺大稻埕。 他站在淡水河出海口,試著揣摩位在海陸交接點的淡水,處於國內外交通樞紐的時代。 此時,寫詩的李魁賢以淡水為據點,迎來歐洲、美洲、非洲詩人,要讓淡水成為詩的故鄉。 來訪台灣的詩人回到各自國家,將淡水、將台灣融進創作裡,透過詩宣傳淡水,這是他「台灣意象‧文學先行」理念的實踐。

    • 佘詩曼三點式寫真1
    • 佘詩曼三點式寫真2
    • 佘詩曼三點式寫真3
    • 佘詩曼三點式寫真4
    • 佘詩曼三點式寫真5
  6. 2024年5月3日 ·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公開募集與阿里山林業鐵路相關的回憶照片將製作沉浸式影片表現林鐵的國民記憶預計今年底完成公開放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